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用以下方法可以粗略测定木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木板上,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将木板的左端固定,而将其右端缓慢地抬高,会发现木块先相对静止在木板上,后来开始相对于木板向下滑动,测得当木块刚好开始沿木板滑动时木板和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开始滑动前,其所受的摩擦力一直在增大
              B.木块开始滑动后,其所受的摩擦力一直在增大
              C.测得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
              D.测得的动摩擦因数μ=sinθ
            • 2. 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动摩擦因数μ=
              f
              N
              ,由此可见(  )
              A.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间的压力有关
              B.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间的摩擦力成正比,和物体间的压力成反比
              C.动摩擦因数μ只和相互接触的物体材料有关
              D.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间相互接触的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 3. 如图所示,在甲图中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在乙图中小孩用至少10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在丙图在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90N,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木箱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0
              B.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100N
              C.木箱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5
              D.木箱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45
            • 4. 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37°的粗糙且足够长的斜面底端,一质量m=2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压缩一轻弹簧并锁定,滑块与弹簧不相连.t=0s时解除锁定,计算机通过传感器描绘出滑块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Ob段为曲线,be段为直线,sin37°=0.6,cos37°=0.8.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15S末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
              B.滑块在0.1-0.2s时间间隔内沿斜面向下运动
              C.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
              D.在滑块与弹簧脱离之前,滑块一直在做加速运动
            • 5. 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圆盘上,质量相等的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向心力是A的向心力的2倍
              B.盘对B的摩擦力是B对A的摩擦力的2倍
              C.A、B都有沿半径向外滑动的趋势
              D.若B先滑动,则B对A的动摩擦因数μA小于盘对B的动摩擦因数μB
            • 6. 如图所示,三角形传送带以1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个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两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g取10m/s2,sin 37°=0.6,cos 37°=0.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
              B.物块A、B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
              C.传送带对物块A、B的摩擦力都沿传送带向上
              D.物块A下滑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路程小于物块B下滑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路程
            • 7. 如图甲所示,质量M=0.8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左端静止放置一个质量m=1.2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若在铁块上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右的力F,F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是F=2t N,图乙表示铁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f随拉力F大小变化的图象.设木板足够长,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
              B.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
              C.1s末两物体开始运动
              D.3s末两物体开始分离运动
            • 8. 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和物块B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物块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物块B、地面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  )
              A.μ1=0,μ2=0
              B.μ1=0,μ2≠0
              C.μ1≠0,μ2=0
              D.μ1≠0,μ2≠0
            • 9. 如图所示,带支架的滑块沿倾角为θ的斜面向下运动,支架末端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竖直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用虚线标示,若整个装置稳定后小球可能的位置如图中a,b,c,d所示,各角度标注如图,则关于斜面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正确的是(  )
              A.若小球处于a位置,则μ=tan(θ+α)
              B.若小球处于b位置,则μ=0
              C.若小球处于c位置,则μ=tan(θ-α)
              D.若小球处于d位置,则μ=tanθ
            • 10.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物体与滑板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必须调节钩码的重量,确保滑板做匀速运动
              B.不一定要使滑板做匀速运动,但必须要用恒力拉滑板
              C.钩码的质量越大,滑板运动得越快,弹簧秤读数越大
              D.用该装置做实验,只要水平向右拉动滑板,无论滑板做匀速、匀变速或非匀变速运动,弹簧秤的读数都相同
              E.动摩擦因数等于弹簧秤的读数除于重物重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