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将建由\(156\)颗卫星组成的天基互联网建成后\(WiFi\)信号覆盖全球。假设这些卫星中有一颗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1.1R(R\)为地球的半径\()\),已知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地球表面的重加速度为\(g\),则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可表示为\((\)  \()\)
              A.\(1.1π \sqrt { \dfrac {1.1R}{g}}\)
              B.\(π \sqrt { \dfrac {1.1R}{g}}\)
              C.\( \dfrac {1.1πR}{2v} \sqrt {1.1}\)
              D.\( \dfrac {2.2πR}{v} \sqrt {1.1}\)
            • 2.
              有关万有引力与航天,下列正确的是\((\)  \()\)
              A.\(A\)、\(B\)两颗质量相同卫星绕中心天体匀速圆周运动,\(r_{A} > r_{B}\),则卫星与中心天体球心连线在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S_{A} > S_{B}\)
              B.若要发射火星探测器,则一次发射\(v > 16.7km/s\)
              C.交会对接前“神舟十一号飞船”先在较低圆轨道\(1\)上运动,在适当位置变轨与在圆轨道\(2\)上运动的“天宫二号”对接;则“神舟十一号飞船”在\(1\)轨道经一次加速,即可变轨到轨道\(2\)
              D.“嫦娥四号”是人造探月卫星,必须减速运动才能返回地球
            • 3.
              已知某星球的质量是\(M\),一颗卫星绕该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的轨道半径是\(r\),万有引力常量是\(G.\)根据所给的条件可求出的物理量是\((\)  \()\)
              A.卫星所受的向心力
              B.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C.星球的密度
              D.卫星的密度
            • 4.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天神”顺利来相会 “海冬”惬意入天宫

                  \(2016\)年\(10\)月\(17\)日,承载着亿万国民的殷切期待的“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始长达\(33\)天的太空飞行计划\(…\)“神舟”十一号是在经过\(5\)次变轨后,到达“天宫”二号后方约\(52\)公里左右的位置,两个\(8\)吨重的“大家伙”进入自动控制状态,在\(393\)公里轨道高度实现交会对接.

                  \(……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开始进入大气层,速度不断增加,最终在阻力的作用下,近似做匀速运动,当距地面十公里左右的高度时,降落伞会打开,为“神舟”十一号减速,从伞舱盖打开到着陆的全程,大约\(12\)分钟,返回舱的下降速度也从每秒\(220\)米慢慢降到着陆前的每秒\(3\)米左右,最大程度来保证“神舟”十一号飞船安全着陆.


              \((1)\) 下列情形中,地面控制人员能将“神舟”十一号飞船视为质点的是 (    )
              \((2)\) 若“天宫”二号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与地球同步卫星\((\)轨道高度\(35860\)公里\()\)相比,“天宫”二号具有更小的 (    )
              \((3)\) 若返回舱在降落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则舱里宇航员在该过程中 (    )
              \((4)\) 在返回舱减速下降阶段 (    )
              A.对飞船姿势进行修正时
              B.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时
              C.调整飞船上太阳帆板面向太阳时
              D.飞船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
            • 5.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首次实现地空量子通信,这种方式能极大提高通信保密性,设计寿命为两年,运行在高度为\(h=500km\)的极地轨道,已知地球半径\(R=6400km\),地面的重力加速度\(g=10m/s^{2}\),引力常数\(G=6.67×10^{-11}N⋅m^{2}/kg^{2}.\)则\((\)  \()\)
              A.“墨子号”卫星属于地球同步卫星
              B.“墨子号”卫星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并且小于第二宇宙速度
              C.由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墨子号”卫星的质量
              D.由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地球的质量
            • 6.
              A、\(B\)两艘快艇在湖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在相同的时间内,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是\(3\):\(2\),则它们\((\)  \()\)
              A.线速度大小之比为\(4\):\(3\)
              B.角速度大小之比为\(3\):\(4\)
              C.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1\)
              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 7.
              \(2017\)年\(11\)月\(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地二十四、二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最终在同一个中圆地球轨道上的不同位置,绕地球沿同一方向运转,运行的周期大约为\(13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圆地球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
              B.这两颗卫星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卫星运行的加速度等于所在高度的重力加速度
              D.一颗卫星加速就能在轨道上追上另一颗卫星
            • 8.
              据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2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已在轨工作\(1630\)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完成与三艘神舟飞船交会对接和各项试验任务后,由于超期服役两年半时间,其功能已于近日失效,正式终止了数据服务\(.\)根据预测,天宫一号的飞行轨道将在今后数月内逐步降低,并最终再入大气层烧毁\(.\)若天宫一号服役期间的轨道可视为圆且距地面\(h(h≈343km)\),运行周期为\(T\),地球的半径为\(R\),下列关于天宫一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天宫一号的轨道距地面很近,其线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线速度
              B.女航天员王亚平曾在天宫一号中漂浮着进行太空授课,那时她不受地球的引力作用
              C.天宫一号再入外层稀薄大气一小段时间内,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量
              D.由题中信息可知地球的质量为\( \dfrac {4π^{2}R^{3}}{GT^{2}}\)
            • 9.
              如图所示,运行轨道在同一平面内的两颗人造卫星\(A\)、\(B\),同方向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刻\(A\)、\(B\)连线与地心恰在同一直线上且相距最近,已知\(A\)的周期为\(2T\),\(B\)的周期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线速度小于\(B\)的线速度
              B.\(A\)、\(B\)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1\)
              C.\(A\)、\(B\)与地心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D.从此时刻到下一次\(A\)、\(B\)相距最远的时间为\(T\)
            • 10.
              \(2017\) 年 \(6\) 月 \(19\) 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中星 \(9\)号”刚发射不久,就因运载火箭出现异常状况,没有到达目标轨道。然而这颗“被丢在半路”的卫星并没有被中国科研人员放弃,在地面遥控指挥下,卫星依靠自身的燃料在太空中用了\(16\)天独自爬升\(2\)万公里,终于到达预定轨道。从此,这颗卫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星坚强”。假设“星坚强”在地球上空某高度处做圆周运动,运行速度为\(v_{1}.\)若它需要进入更高轨道才能到达预定轨道,预定轨道上卫星的运行速度为\(v_{2}.\)对这一变轨过程及变轨前后的速度对比正确的是\((\)  \()\)
              A.发动机向后喷气进入高轨道,\(v_{1} > v_{2}\)
              B.发动机向后喷气进入高轨道,\(v_{1} < v_{2}\)
              C.发动机向前喷气进入高轨道,\(v_{1} > v_{2}\)
              D.发动机向前喷气进入高轨道,\(v_{1} < v_{2}\)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