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①\)为了使测量误差尽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组装单摆须选用密度和直径都较小的摆球
              B.组装单摆须选用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
              C.实验时须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
              D.摆长一定的情况下,摆的振幅尽量大
              \(②\)如图所示,在物理支架的竖直立柱上固定有摆长约\(1m\)的单摆\(.\)实验时,由于仅有量程为\(20cm\)、精度为\(1mm\)的钢板刻度尺,于是他先使摆球自然下垂,在竖直立柱上与摆球最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的位置做一标记点,测出单摆的周期\(T_{1}\);然后保持悬点位置不变,设法将摆长缩短一些,再次使摆球自然下垂,用同样方法在竖直立柱上做另一标记点,并测出单摆的周期\(T_{2}\);最后用钢板刻度尺量出竖直立柱上两标记点之间的距离\(\triangle L.\)用上述测量结果,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______ .
            • 2.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摆动时偏角满足的条件是偏角小于\(5^{\circ}\),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计时开始时,摆球应是经过最________\((\)填“高”或“低”\()\)点的位置,且用停表测量单摆完成多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求出周期\(.\)图甲中停表示数为一单摆全振动\(50\)次所需时间,则单摆振动周期为________\(s\).

              \((2)\)用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测摆长,测量情况如图乙所示\(.O\)为悬挂点,从图乙中可知单摆的摆长为________\( m\).

              \((3)\)若用\(L\)表示摆长,\(T\)表示周期,那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________.

              \((4)\)考虑到单摆振动时空气浮力的影响后,学生甲说:“因为空气浮力与摆球重力方向相反,它对球的作用相当于重力加速度变小,因此振动周期变大\(.\)”学生乙说:“浮力对摆球的影响好像用一个轻一些的摆球做实验,因此振动周期不变”,这两个学生中________.
              A.甲的说法正确             
              B.乙的说法正确

              C.两学生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5)\)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下述原因中的________.
              A.单摆的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
              B.把\(n\)次摆动的时间误记为\((n+1)\)次摆动的时间
              C.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D.以摆线长与摆球的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

            • 3.

              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测量\(5\)种不同摆长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记录数据如下:

              摆长\(L/m\)

              \(0.5000\)

              \(0.8000\)

              \(0.9000\)

              \(1.0000\)

              \(1.2000\)

              周期\(T/s\)

              \(1.42\)

              \(1.79\)

              \(1.90\)

              \(2.00\)

              \(2.20\)

              \(T^{2}/s^{2}\)

              \(2.02\)

              \(3.20\)

              \(3.61\)

              \(4.00\)

              \(4.84\)

              \((1)\)以摆长\(L\)为横坐标,周期的平方\(T^{2}\)为纵坐标,根据以上数据在图中画出\(T^{2}-L\)的图线。


              \((2)\)由此图像求出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

              \((3)\)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若测得的\(g\)值比当地的标准值偏小,可能是因为________

              A.摆球的质量偏大       \(B.\)摆动的偏角偏小

              C.计算摆长时,把悬线长\({l}{{{'}}}\)当作了摆长\(l\)

              D.测量周期时,将\(n\)次全振动误记成了\((n+1)\)次全振动

            • 4. 某同学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若用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970{.}8mm\),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1\),摆球的直径为______\(mm{.}\)单摆在竖直面内摆动,用秒表测出单摆做多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2\),则\(t{=}\)______\( s\)
              \((2)\)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N\)次全振动数为\(N-1\)次
              \((3)\)若某同学实验中出现如图\(3\):该同学其他操作\((\)包括周期测量\()\)均正确,则她的摆长测量值总是________真实值\((\)填“\( > \)”、“\( < \)”或“\(=\)”\()\),虽然实验中出现了错误,但根据图象中的数据,仍可算出准确的重力加速度,其值为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值\()\)
            • 5. 几位同学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甲同学分别选用四种材料不同、直径相同的实心球做实验,记录的实验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若要更准确的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应选用第______组实验数据。
              组别 摆球材料 摆长\(L/m\) 最大摆角 全振动次数\(N/\)次
              \(1\) \(0.40\) \(15^{\circ}\) \(20\)
              \(2\) \(1.00\) \(5^{\circ}\) \(50\)
              \(3\) \(0.40\) \(15^{\circ}\) \(10\)
              \(4\) \(1.00\) \(5^{\circ}\) \(50\)
              \((2)\)乙同学选择了合理的实验装置后,测量出几组不同摆长\(L\)和周期\(T\)的数值,画出如图\(T^{2}-L\)图象中的实线\(OM\),并算出图线的斜率为\(k\),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
              \((3)\)丙同学也进行了与乙同学同样的实验,但实验后他才发现自己测量摆长时忘了加上摆球的半径,已知图中虚线\(②\)、\(③\)与\(OM\)平行,则该同学当时作出的\(T^{2}-L\)图象应该是图中虚线______。
            • 6.

              \((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L_{0}\) ;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所示,则摆球直径\(d = \)______\(mm\);如果用秒表测得单摆完成\(n = 40\)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 ;若用给定物理量符号表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则\(g = \)___________。

              \((2)\)如果该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计算摆长时没有计入摆球的半径          \(B.\)开始计时时,秒表按下过迟

              C.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D.试验中误将\(39\)次全振动数为\(40\)次

            • 7.

              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①\)某同学甲测得摆线长\(l_{0}\),小球直径\(D\),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t\),则实验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用题目中所给的物理量来表示\()\);

              \(②\)实验中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明显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造成这一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A.所用摆球的质量过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固定于\(O\)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变长

              C.测量周期时,当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启动秒表,此后摆球第\(30\)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制动秒表,读出经历的时间为\(t\),并由计算式\(T=\dfrac{t}{30}\) 求得周期

              D.测量周期时,误将摆球\((n-1)\)次全振动的时间\(t\)记成了\(n\)次全振动的时间

              \(③\)另一名同学乙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99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_\(cm\),单摆摆长为_________\( m\)。将摆球拉开一定角度,由静止释放摆球后,为了减少误差,应该当摆球经过_________\((\)填入“平衡位置”或者“最高点”\()\)才开始记时。

            • 8.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为了利用单摆较准确地测出重力加速度,可选用的器材为______
              A.\(2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木球、秒表、米尺、铁架台
              B.\(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钢球、秒表、米尺、铁架台
              C.\(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木球、秒表、\(50cm\)量程的刻度尺、铁架台
              D.\(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钢球、大挂钟、米尺、铁架台


              \((2)\)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各自在那里利用先进的\(DIS\)系统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他们通过校园网交换实验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了\(T2-L\)图象,如图甲所示\(.\)去北大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______\( (\)填“\(A\)”或“\(B\)”\().\)另外,在厦大做探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a\)、\(b\)两种单摆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a\)、\(b\)两单摆的摆长之比\(= \)______

            • 9.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 本实验中,如下哪些措施是必要的_______________

               \(A.\)测周期时,单摆的摆角应大于\(10º\)

                \(B.\)测周期时,应在摆球通过最低点处来测量摆球全振动\(30~50\)次的时间

                \(C.\)安装单摆时,摆线应适当长些,摆球应选用体积小而质量大的

                \(D.\)测摆长时,应将单摆悬挂起来,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球心到悬点的距离

              E.测摆长时,为了测量方便,应将单摆放在桌面上,拉直后用米尺测出摆球球心到摆线某点\(O\)的长度作为摆长,然后将单摆从\(O\)点吊起

              \((2)\)如果在实验中误将摆线长度当成了摆长,那么所测重力加速度将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如果在实验中,误将全振动\(31\)次的时间计成了\(32\)次的时间,那么所测重力加速度将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 10.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乙所示,图中\(A\),\(B\),\(C\),\(D\),\(E\),\(F\)是纸带上打出的连续的点,测出\(B\),\(C\),\(D\),\(E\),\(F\)这几点到\(A\)点的距离并标在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


              \((1)\)打点\(C\)时,重物的速度\(v_{C}=\)________\(.\)若分别计算出纸带上\(B\)、\(C\)、\(D\)、\(E\)各点对应的速度\(.\)并在坐标系中画出\(v^{2}\)与\(h\)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m/s^{2}\)。

              \((2)\)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你认为该同学的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f\)时,仍按\(f\)计算,则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