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平均水位落差约\(100m\),水的流量约\(1.35×10^{4}m^{3}/s\)。船只通航需要约\(3500m^{3}/s\)的流量,其余流量全部用来发电。水流冲击水轮机发电时,水流减少的势能有\(20\%\) 转化为电能。
              \((1)\)按照以上数据估算,三峡发电站的发电功率最大是多大;
              \((2)\)本市现行阶梯电价每户每月\(1\)挡用电量最高为\(240kW⋅h\),如果按照本市现行阶梯电价\(1\)挡最高用电量计算,三峡电站可以满足多少户家庭生活用电;
              \((3)\)把抽水蓄能电站产生的电能输送到北京城区。已知输电功率为\(P\),输电线路的总阻值为\(R\),要使输电线路上损耗的功率小于\(\triangle P\)。
              \(a.\)求输电电压的最小值\(U\);
              \(b.\)在输电功率一定时,请提出两种减少输电过程中功率损耗的方法。
            • 2.
              如图所示,平板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固定在平台上,平台的上表面与平板车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圆弧轨道的底端与平台左端对齐且与平台表面相切,平板车长为\(L=3.42m\)、质量为\(2kg\),车的右端离平台左端距离为\(x=2m.\)质量为\(1kg\)的物块以初速度\(v_{0}=6m/s\)从车的左端滑上小车,物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平板车与平台相碰后立即静止,物块滑上圆弧轨道并从圆弧轨道上滑下重新滑上平板车,最终与平板车以\( \dfrac {1}{6}m/s\)的共同速度向左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滑块可看作质点,求:
              \((1)\)平板车与平台相碰前一瞬间,车的速度大小;
              \((2)\)物块从滑上平板车到刚滑上圆弧轨道所用的时间;
              \((3)\)整个过程物块与平板车、与圆弧轨道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分别为多少。
            • 3.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固定的挡板,挡板上固定一个轻弹簧\(.\)现有一质量\(M=3kg\),长\(L=4m\)的小车\(AB(\)其中\(O\)为小车的中点,\(AO\)部分粗糙,\(OB\)部分光滑\()\),一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车的最左端,车和小物块一起以\(v_{0}=4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车撞到挡板后瞬间速度变为零,但未与挡板粘连\(.\)已知车\(OB\)部分的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小物块与车\(AO\)部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小物块和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
              \((2)\)小物块和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物块的冲量;
              \((3)\)小物块最终停在小车上的位置距\(A\)端多远.
            • 4.
              如图所示,一质量\(M=3kg\)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长木板\(B\)的右端与竖直挡板的距离\(s=0.5m\)。一个质量\(m=lkg\)的小物块\(A\)以\(v_{0}=13m/s\)的水平初速度从长木板\(B\)的左端开始运动,当长木板\(B\)与竖直挡板发生碰撞时,小物块\(A\)均未到达长木板\(B\)的右端。小物块\(A\)可视为质点,与长木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长木板\(B\)与竖直挡板的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g\)取\(10m/s^{2}\)。
              \((1)\)长木板\(B\)与竖直挡板第一次碰撞前的瞬间,小物块\(A\)和长木板\(B\)的速度各是多少?
              \((2)\)当长木板\(B\)的速度第一次减小到\(0\)时,小物块\(A\)和长木板\(B\)组成的系统中产生的内能为多少?
              \((3)\)若最后小物块\(A\)不从长木板\(B\)上滑下,小物块\(A\)和长木板\(B\)的最终速度为多少?
            • 5.
              “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上班族王强早上\(7\):\(10\)从家里出发步行\(800\)米后,进入\(1\)号地铁站乘坐地铁,依次经过\(2\)、\(3\)、\(4\)、\(5\)号站,\(7\):\(40\)从第\(6\)号站下地铁,在站口骑共享单车前行\(1200\)米到上班地点。不计地铁站口到站台间的距离,假设相邻两地铁站间的距离相等,地铁线路为直线。若地铁列车从一站由静止启动后,先匀加速运动\(18s\),加速度\(a=1.0m/s^{2}\),再匀速运动\(90s\),接着匀减速运动\(10s\)到达下一站停住。地铁列车在相邻两站的运动情况均相同。
              \((1)\)按上面的行进路线,王强上班行进的路线长为多少?
              \((2)\)如果开车上班,也走相同长度的路线,小型燃油车运行中平均每公里排放气态污染物\(0.15kg\),则王强开车上班一次排放气态污染物的质量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6.
              在我国南海上有一浮桶式波浪发电灯塔,其原理如图甲所示\(.\)浮桶内的磁体通过支柱固定在暗礁上,浮桶内置圆形线圈随波浪相对磁体沿竖直方向运动,上下运动的速度\(v=0.4π\sin (πt)m/s\),且始终处于辐射磁场中,该线圈与阻值\(R=15Ω\)的灯泡相连;浮桶下部由内、外两密封圆筒构成\((\)图乙中阴影部分\()\),其内部为产生磁场的磁体;线圈匝数\(N=200\)匝,线圈所在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0.2T\),线圈直径\(D=0.4m\),电阻\(r=1Ω.\)计算时取\(π^{2}\)的值为\(10\).
              \((1)\)求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E_{m}\);
              \((2)\)求灯泡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P\);
              \((3)\)若此灯塔的发电效率为\(90\%\),求\(3min\)内海浪提供给发电灯塔的能量.
            • 7.
              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m=2kg\),在倾角\(θ=37^{\circ}\)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_{0}=3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m\),当物体到达\(B\)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AD=3m\),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取\(10m/s^{2}.\)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_{pm}\).
            • 8.

              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内表面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一质量为\(m\)的小球自\(P\)点正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小球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小球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


              \((1)\)求小球运动到\(N\)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小球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

              \((3)\)试通过计算分析说明小球能否到达\(Q\)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说明小球到达\(Q\)点时的速度是否为\(0\)。

            • 9. 如图,LMN是竖直平面内固定的光滑绝缘轨道,MN水平且足够长,LM下端与MN相切.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B静止在水平轨道上,质量为2m的带正电小球A从LM上距水平轨道高为h处由静止释放,在A球进入水平轨道之前,由于A、B两球相距较远,相互作用力可认为是零,A球进入水平轨道后,A、B两球间相互作用视为静电作用.带电小球均可视为质点.已知A、B两球始终没有接触.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B两球相距最近时,A球的速度v;
              (2)A、B两球最终的速度vA、vB的大小.
            • 10.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劈A、B,高度相同.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B的上表面为光滑曲面,曲面末端与地面相切.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自劈顶端自由下滑.劈顶端到地面距离h=0.06m,劈A与物块的质量比=5.

              求:(I)物块离开A瞬间A和物块的速度各多大?(g=10m/s2
              (II)物块从A上滑下后又冲上B,若要保证物块离开B后不能追上A,则B与物块的质量比应满足什么条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