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如图所示为两个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分别垂直纸面向里和向外,磁场宽度均为\(L\),距磁场区域的左侧\(L\)处,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体线框,总电阻为\(R\),且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现用外力\(F\)使线框以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区域,以初始位置为计时起点,规定:磁感线垂直纸面向里时磁通量\(Φ\)的方向为正,外力\(F\)向右为正\(.\)则以下关于线框中的磁通量\(Φ\)、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外力\(F\)和电功率\(P\)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2)\)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依次放置小物块\(A\)和\(C\)以及曲面劈\(B\),其中\(A\)与\(C\)的质量相等均为\(m\),曲面劈\(B\)的质量\(M=3m\),劈\(B\)的曲面下端与水平面相切,且劈\(B\)足够高,各接触面均光滑。现让小物块\(C\)以水平速度\(v_{0}\)向右运动,与\(A\)发生碰撞,碰撞后两个小物块粘在一起又滑上劈\(B\)。求:


              \(①\)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E_{损}\);

              \(②\)碰后物块\(A\)与\(C\)在曲面劈\(B\)上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h\)。

            • 2.

              \([\)物理\(——\)选修\(3—3]\)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是因为白天气温升高,大气压强变大

              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先等温膨胀,再等压压缩,其体积必低于起始体积

              C.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将主要用于增加分子的动能,也增加分子的势能

              E.在轮胎爆裂这一短暂过程中,气体膨胀,温度下降

              \((2)\)已知每秒钟从太阳射到地球上垂直于太阳光的每平方米横截面上的辐射能量为\(1.4×10^{3}J\),其中可见光部分约占\(45%\),假如认为可见光的波长均为\(5.5×10^{-7}m\),太阳向各个方向辐射是均匀的,日地间距\(R=1.5×10^{11}m\),普朗克常数\(h=6.6×10^{-34}J·s\)。由此估算出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可见光的光子数目。\((\)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

              \((\)选修模块\(3-5)\)

              \(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

              A.链式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生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C.中等核的比结合能最小,因此这些核是最稳定的

              D.根据\(E=mc^{2}\)可知,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和它的质量之间存在着简单的正比关系

              \(⑵\)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发出多个能量不同的光子,其中频率最大的光子能量为       \(eV\),若用此光照射到逸出功为\(2.75 eV\)的光电管上,则加在该光电管上的遏止电压为       \(V\)。


              \(⑶\)太阳和许多恒星发光是内部核聚变的结果,核反应方程\(\ ^{1}_{1}\mathrm{H}+\ ^{1}_{1}\mathrm{H} \xrightarrow[]{}_{a}^{b} {X}+\ ^{0}_{1}\mathrm{e}+{v}_{e} \)是太阳内部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其中\(\ ^{0}_{1}\mathrm{e} \)为正电子,\(v_{e}\)为中微子,

              \(①\)确定核反应方程中\(a\)、\(b\)的值;

              \(②\)在质子与质子达到核力作用范围完成核聚变前必须要克服强大的库仑斥力。设质子的质量为\(m\),电子质量相对很小可忽略,中微子质量为零,克服库仑力做功为\(W\)。若一个运动的质子与一个速度为零的质子发生上述反应,运动质子速度至少多大?

            • 4.

              \((1)\)如图所示为两个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分别垂直纸面向里和向外,磁场宽度均为\(L\),距磁场区域的左侧\(L\)处,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体线框,总电阻为\(R\),且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现用外力\(F\)使线框以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区域,以初始位置为计时起点,规定:磁感线垂直纸面向里时磁通量\(Φ\)的方向为正,外力\(F\)向右为正\(.\)则以下关于线框中的磁通量\(Φ\)、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外力\(F\)和电功率\(P\)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2)\)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依次放置小物块\(A\)和\(C\)以及曲面劈\(B\),其中\(A\)与\(C\)的质量相等均为\(m\),曲面劈\(B\)的质量\(M=3m\),劈\(B\)的曲面下端与水平面相切,且劈\(B\)足够高,各接触面均光滑。现让小物块\(C\)以水平速度\(v\)\(0\)向右运动,与\(A\)发生碰撞,碰撞后两个小物块粘在一起又滑上劈\(B\)。求:

              \(①\)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E\)

              \(②\)碰后物块\(A\)与\(C\)在曲面劈\(B\)上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h\)。

            • 5.

              \((1)\)一静止的铝原子核\({\,\!}_{{13}}^{{27}}{Al}\)俘获一速度为\({1}{.0}\times {1}{{{0}}^{7}}\)\(m/s\)的质子\(p\)后,变为处于激发态的硅原子核\({\,\!}_{{14}}^{{28}}{S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正确的答案标号\()\)

              A.核反应方程为\({p}+_{{13}}^{{27}}{Al}\to _{{14}}^{{28}}{Si}\)

              B.核反应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C.核反应过程中系统能量不守恒

              D.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

              E.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m/s\),方向与质子初速度方向一致

              \((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个静止的小物块\(a\)和\(b\),其连线与墙垂直:\(a\)和\(b\)相距\(l\);\(b\)与墙之间也相距\(l\);\(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dfrac{3}{4}m\),两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现使\(a\)以初速度\({{v}_{0}}\)向右滑动,此后\(a\)与\(b\)发生弹性碰撞,但\(b\)没有与墙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力因数满足的条件。


            • 6.

              \((1)\)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有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如果原子\(n=2\)向\(n=1\)跃迁所发生的光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则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谱中共有           条谱线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从能级\(n=4\)向\(n=1\)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材料,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2)\)一炮弹质量为\(m\),相对水平方向以一定的倾角\(θ\)斜向上发射,发射速度为\(v\),炮弹在最高点爆炸成两块,其中一块沿原轨道返回,质量为\(\dfrac{m}{2} \),求:

              \(①\)另一块爆炸后瞬时的速度大小;

              \(②\)爆炸过程系统增加的机械能。

            • 7.

              \((1)\)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人们利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2)\)滑块\(a\)、\(b\)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求:



              \((i)\)滑块\(a\)、\(b\)的质量之比;

              \((ii)\)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 8.

              \(I:(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能源在利用过程中有能量耗散,这表明能量不守恒

              B.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也不可能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而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

              D.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一定从外界吸热

              E.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于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2)\)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气缸,活塞横截面积为\(S=0.01m^{2}\),厚度不计,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气缸侧壁有一个小孔,与装有水银的\(U\)形玻璃管相通,气缸内封闭了一段高为\(L=50cm\)的气柱\((U\)形管内的气体体积不计\().\)此时缸内气体温度为\(27℃\),\(U\)形管内水银面高度差\(h_{1}=5cm.\)已知大气压强\(p_{0}=1.0×10^{5}Pa\),水银的密度\(ρ=13.6×10^{3}kg/m^{3}\),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①\)活塞的质量\(m\);

              \(②\)若在活塞上缓慢添加\(M=26.7kg\)的沙粒时,活塞下降到距气缸底部\(H=45cm\)处,此时气缸内气体的温度.


              \(II:(1)\)如图所示,黄色光从真空射入均匀介质中,入射角为\(53^{\circ}\),折射角为\(37^{\circ}\),\(\sin 53^{\circ}=0.8\),\(\sin 37^{\circ}=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该介质对黄色光的折射率为\(\dfrac{4}{3}\)

              B.该介质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相同

              C.黄色光在真空中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D.黄色光在该介质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的正弦值为\(\dfrac{3}{4}\)

              E.红色光在该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比黄色光传播的速度小

              \((2)\)一列沿着\(x\)轴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甲图中\(x=2cm\)处的质点\(P\)的振动图象如乙图所示\(.\)求:

              \(①\)该波的波速和传播方向;

              \(②\)从\(t=0\)时刻开始,甲图中\(x=5cm\)处的质点\(Q\)第三次出现波峰的时间.

            • 9.

              \((I)(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

              A. 雾霾在大气中的漂移是布朗运动

              B. 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只能用单晶体

              C. 电场可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

              D. 地球大气中氢含量少,是由于外层气体中氢分子平均速率大,更易从地球逃逸

              \((2)\) 每年入夏时节,西南暖湿气流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江南、华南等地交汇,形成持续的降雨\(.\)冷空气较暖湿空气密度大,当冷暖气流交汇时,冷气团下沉,暖湿气团在被抬升过程中膨胀\(.\) 则暖湿气团温度会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同时气团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会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CDA\)循环,\(p_{1}\)、\(p_{2}\)、\(V_{1}\)、\(V_{2}\)均为已知量\(.\) 已知\(A\)状态的温度为\(T_{0}\),求:

              \(① C\)状态的温度\(T\).

              \(②\) 完成一个循环,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Q\).

              \((II)(1) 2016\)年,科学家利用激光干涉方法探测到由于引力波引起的干涉条纹的变化,这是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 关于激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激光是自然界中某种物质直接发光产生的,不是偏振光

              B. 激光相干性好,任何两束激光都能发生干涉

              C. 用激光照射不透明挡板上小圆孔时,光屏上能观测到等间距的光环

              D. 激光全息照片是利用光的干涉记录下物体三维图像的信息

              \((2)\)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取一块半圆形玻璃砖,\(O\)点为圆心,一束红色激光从左侧圆面对准圆心\(O\)进入玻璃砖,最初入射光线垂直于玻璃砖右侧平面,如图中实线所示\(.\)保持入射光方向和\(O\)点位置不变,让玻璃砖绕\(O\)点沿逆时针方向缓慢旋转,当转过\(θ\)角时\((\)图中虚线位置\()\),折射光线消失\(.\)则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n=\)____\(.\)若换绿色激光重复上述实验,折射光线消失时,玻璃砖转过的角度\(θ{{'}}\)____\((\)填“\( > \)”“\(=\)”或“\( < \)”\()θ.\)  

              \((3)\) 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频率为\(2.5 Hz.\)在\(t=0\)时,\(x_{P}=2 m\)的\(P\)点位于平衡位置,速度沿\(-y\)方向\(;x_{Q}=6 m\)的\(Q\)点位于平衡位置下方最大位移处\(.\)求:

              \(①\) 质点\(P\)第一次有\(+y\)方向最大加速度需经过的时间\(t\).

              \(②\) 波的传播速度\(v\).

              \((III)(1)\) 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的研究是探索原子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关于氢原子光谱、氢原子能级和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氢原子巴尔末线系谱线是包含从红外到紫外的线状谱

              B. 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表明氢原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

              C. 氢原子处于不同能级时,电子在各处的概率是相同的

              D. 氢光谱管内气体导电发光是热辐射现象

              \((2)\) 我国科学家因中微子项目研究获\(2016\)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中微子是一种静止质量很小的不带电粒子,科学家在\(1953\)年找到了中微子存在的直接证据:把含氢物质置于预计有很强反中微子流\((\)反中微子用\(\overline{\nu}\)表示\()\)的反应堆内,将会发生如下反应\(\overline{\nu}{{+}}_{1}^{1}H\mathrm{{→}}_{0}^{1}n{{+}}_{1}^{0}e\),实验找到了与此反应相符的中子和正电子\(.\) 若反中微子能量是\(E_{0}\),则反中微子的质量\(m_{\overline{\nu}}=\)______,该物质波的频率\(ν=\)____\(.(\)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光速为\(c)\)  

              \((3)\) 在\(\overline{\nu}{{+}}_{1}^{1}H\mathrm{{→}}_{0}^{1}n{{+}}_{1}^{0}e\)反应过程中,

              \(①\) 若质子是静止的,测得正电子动量为\(p_{1}\),中子动量为\(p_{2}\),\(p_{1}\)、\(p_{2}\)方向相同,求反中微子的动量\(p\).

              \(②\) 若质子质量为\(m_{1}\),中子质量为\(m_{2}\),电子质量为\(m_{3}\),\(m_{2} > m_{1}.\)要实现上述反应,反中微子能量至少是多少\(?(\)真空中光速为\(c)\)

            • 10.

              \((I)(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分子间存在引力,使液体分子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

              B. 气体的温度越高,某速率区间分子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一定越大

              C. 液晶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但排列有大致相同的取向

              D. 蜘蛛网上挂着的小露珠呈球状属于毛细现象

              \((2)\) 如图所示,汽车在进行撞击实验时,安全气囊内迅速产生大量氮气而打开,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若气囊表面有\(n\)个面积均为\(S\)的气孔,密度为\(ρ\)的氮气以速度\(v\)从气孔排出,氮气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_{A}\),则在短时间\(t\)内排出的氮气分子数为____\(;\)设气囊内氮气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排气过程中气囊内温度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 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导热汽缸水平放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封闭在汽缸内,外界大气压强为\(p_{0}\)、温度为\(T_{0}.\)现对汽缸缓慢加热,体积由\(V_{1}\)增大为\(V_{2}\),此过程气体吸收热量\(Q_{1};\)然后固定活塞,停止加热,封闭气体的温度逐渐降低至与外界大气温度相同\(.\)求:


              \(①\) 刚停止加热时封闭气体的温度\(T\).

              \(②\) 停止加热后,封闭气体向外传递的热量\(Q_{2}\).

              \((II)(1)\) 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191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光的本性\(.\)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光能在弯曲的光导纤维中传播,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曲线传播的

              B. 白光照射到\(DVD\)片表面时出现彩色是因为光具有波动性

              C. 某参考系中的两处同时发光,在另一惯性参考系中观察一定也是同时发光

              D. 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相同,因此光的频率与参考系无关

              \((2)\) 飞机黑匣子是用来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舱语音的电子设备\(.\)一旦飞机失事黑匣子入水,水敏开关启动水下超声波脉冲发生器工作,通过金属外壳把频率为\(37.5kHz\)的超声波信号发射到周围水域\(.\)已知超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约\(1500m/s\),则该波在水中的波长约为____\(m;\)超声波不能发生____\((\)填“干涉”、“衍射”或“偏振”\()\)现象\(.\) 

              \((3)\) 如图所示,银行为了安全在水平柜台上安装了厚度为\(d\)的竖直玻璃板\(.\)某同学为了粗测其折射率,用一支激光笔在垂直于板面的竖直平面内,让激光以\(45^{\circ}\)的入射角斜向下射向玻璃板,入射点到柜台面的距离为\(h\),他请银行柜员测量了激光透过玻璃板落在柜台面上光点到玻璃板的距离为\(s.\)求:


              \(①\) 激光透过玻璃板后光线方向与玻璃板的夹角\(θ\).

              \(②\) 该玻璃板的折射率\(n\).

              \((III)(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γ\)射线是原子受激发后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

              B. 在稳定的重原子核中,质子数比中子数多

              C. 核反应过程中如果核子的平均质量减小,则要吸收核能

              D. 诊断甲状腺疾病时,注入放射性同位素碘\(131\)作为示踪原子

              \((2) 2014\)年三位科学家因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发光二极管\((LED)\)产生波长\(450~455nm\)的蓝光,照射荧光粉后发光\(.\)荧光粉辐射光子的波长____\((\)填“\(\geqslant \)”、“\(\leqslant \)”或“\(=\)”\()\)入射蓝光光子的波长\(.\)荧光粉辐射光形成的光谱是_____\((\)填“连续光谱”或“线状谱”\().\) 

              \((3) 1930\)年英国物理学家考克饶夫和瓦尔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粒子加速器,他们获得了高速运动的质子,用来轰击静止的锂\(7\mathrm{(}_{3}^{7}Li)\)原子核,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复合核后分解成两个相同的原子核.

              \(①\) 写出核反应方程式.

              \(②\) 已知质子的质量为\(m\)、初速度为\(v_{0}\),反应后产生的一个原子核速度大小为\(\dfrac{3}{4}v_{0}\),方向与质子运动方向相反,求反应后产生的另一个原子核的速度以及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设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变为动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