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5春•周口校级期中)(1)如图是萘晶体的熔化曲线,由图可知,萘的熔点是    ,熔化时间为    
              (2)若已知萘的质量为m,固态时比热容为c1,液态时比热容为c2,熔化热为λ,试计算在0~τ1、τ1~τ2和τ2~τ3这三个时间间隔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            
            • 2. 人们选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    (选填“大”或“小”).
            • 3. (2013•蒙城县一模)如图所示,烧开水时,水沸腾后,离壶嘴口最近的地方什么也看不见,是因为壶嘴处温度较高,水呈现为气态,而离壶嘴一段距离外有大量的“白气”生成,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 4. (2013秋•宁强县月考)“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沐浴着如酒、如月、如梅的茶香,修身养性的民族生生不息.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茶文化中有许多的物理知识,你知道吗?例如:
              (1)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现象越明显;
              (2)茶壶的壶嘴与壶身构成一个    
              (3)冬天,揭开刚泡好茶的杯盖,看见有“白气”冒出,这是由于水蒸汽遇冷    形成(填一物态变化名称).
            • 5. 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 次数 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t/℃ 加热的时间t/min
              1 0.1 10 2
              2 0.2 10 4
              煤油 3 0.1 10 1
              4 0.2 10 2
              (1)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6. 在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沿海地区是“气候宜人,冬暖夏凉”.能有这样的气候特点,是因为    
            • 7. (2012秋•文登市校级期中)用图甲所示装置“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特点”.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
              (1)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盐水的沸点,发现食盐水的沸点比水高.其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如乙图所示,水的沸点为    ℃.此时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实验中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说明食盐水吸收的热量比水    (选填“多”或“少”).
              (3)能否仅由“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得出食盐水比热容大的结论?
              答:    ;其原因是:    
            • 8. (2012秋•文登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    
            • 9. 文登天沐温泉利用地热水供房间洗浴用水,请计算质量为100kg的地热水,温度从70℃降低到50℃,放出的热量是    J.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 10. (2012秋•文登市校级期中)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1)根据图象,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    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    的吸热能力强些.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多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