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运用玻意耳定律可以测量小晶体的体积,装置示意图和测量数据如图1,实验步骤如图:

              1 2 3
              p/105Pa 0.77 1.00 1.33
              V/10-5m3 1.20 1.00 0.85
              Ⅰ.取适量小晶体,装入注射器内;
              Ⅱ.缓慢推动活塞至某一位置,记录活塞所在位置的容积刻度V1,通过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从计算机上读取此时气体的压强p1
              Ⅲ.重复步骤Ⅱ,记录活塞在另一位置的容积刻度V2和读取相应的气体的压强p2
              Ⅳ.再重复步骤Ⅱ,处理记录的3组数据,得到小晶体的体积。
              (1)实验中缓慢推动活塞,是为了保持______不变;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采用作直线图线的方法来处理实验数据,如图2方格图的纵坐标应标明的物理量是______,横坐标则应标明______;
              (3)如果图线的斜率用k表示,则注射器内小晶体的体积V0与容积刻度V、气体的压强p的关系表达式为:V0=______;
              (4)采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则本次数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 2.
              简易温度计构造如图所示。两内径均匀的竖直玻璃管下端与软管连接,在管中灌入水银后,将左管的上端通过橡皮塞插入玻璃泡。在标准大气压下,调节右管的高度,使左右两管的液面相平,在左管液面位置标上相应的温度刻度。多次改变温度,重复上述操作。
              \((1)\)玻璃泡内封闭气体发生的状态变化可近似的认为是 ______ 变化。初始温度为\(t_{1}=0℃\),当温度为\(t_{2}=25℃\),则封闭气体的压强为 ______ \(cmHg\)。
              \((2)(\)单选题\()\)此温度计的特点是 ______
              A.刻度均匀,刻度值上小下大   
              B.刻度均匀,刻度值上大下小
              C.刻度不均匀,刻度值上小下大  
              D.刻度不均匀,刻度值上大下小
              \((3)\)当大气压减小时,左右两管的液面相比 ______ \((\)选填“左管高”“一样高”或“右管高”\()\),用该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值 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 3.
              如图\(1\)为“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装置:

              \((1)\)图\(1\)中直接与注射器相连的方框所代表的实验器材是 ______ 。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温度不变,实验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______ 和 ______ 。
              \((2)\)由注射器的满刻度处开始推动活塞,记录刻度值\(V\),同时记录对应的由计算机显示的气体压强值\(p\),用\(V- \dfrac {l}{p}\)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图\(2\)所示的图线,如果实验操作规范正确,那么\(V_{0}\)代表 ______ 。
              \((3)\)某同学实验时缓慢推动活塞,并记录下每次测量的压强\(p\)与注射器刻度值\(V.\)在实验中出现压强传感器软管脱落,他重新接上后继续实验,其余操作无误。若该同学用软管脱落前测得的实验数据在图\(3\)中画出了\(V- \dfrac {l}{p}\)图线,则在图\(3\)中大致画出可能的、符合软管脱落后测得的实验数据的那部分\(V- \dfrac {l}{p}\)图线。
            • 4.
              某小组利用如下装置研究“一定质量气体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如图所示,带刻度的注射器内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推动活塞可以改变气体体积\(V\),实验所用测量压强的装置较特殊,测量的是注射器内部气体和外部大气\((\)压强为\(P_{0})\)的压强差\(\triangle p\),在多次改变体积后,得到如下数据:
              \(\triangle p/×10^{5}pa\) \(0\) \(0.11\) \(0.25\) \(0.43\) \(0.67\)
              \(V/mL\) \(10\) \(9\) \(8\) \(7\) \(6\)
              \((1)\)图中装置\(1\)为 ______ ,装置\(2\)为 ______ 。
              \((2)\)每次气体的状态调整后,都要等一会儿再记录数据,这是为了 ______ 。
              \((3)\)研究小组基于数据,以\(\triangle p\)为\(y\)轴,作出的函数图线为直线,则\(x\)轴是 ______ 。
              \((4)\)若图象斜率为\(k\),该直线的函数表达式是 ______ ,图象纵轴截距的绝对值的物理涵义是 ______ 。
            • 5.
              在“用\(DIS\)研究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得到多组数据,画出\(p-V\)图象,形似双曲线;再经处理,又画出\(V-l/p\)图象,得到如图乙所示图线。
              \((1)\)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2)\)实验过程为保持封闭气体温度不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______ ;
              \((3)\)如实验操作规范正确,图乙中\(V- \dfrac {1}{p}\)图线没过原点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______ 。
            • 6.
              用\(DIS\)研究一定质量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a)\)。
              \((1)\)实验中,不能用手握住注射器封闭气体部分,是为了保持 ______ ;
              \((2)\)移动活塞,输入气体体积\(V\),同时计算机记录对应的气体压强值\(p\),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p(10^{5}Pa)\) \(1.545\) \(1.308\) \(1.133\) \(1.000\) \(0.895\) \(0.810\)
              \(V(ml)\) \(10\) \(12\) \(14\) \(16\) \(18\) \(20\)
              \(1/p(10^{-5}Pa^{-1})\) \(0.647\) \(0.765\) \(0.882\) \(1.000\) \(1.118\) \(1.235\)
              \(pV(10^{5}Pa⋅ml)\) \(15.450\) \(15.696\) \(15.862\) \(16.000\) \(16.110\) \(16.200\)
              观察发现\(pV(×10^{5}Pa⋅ml)\)一栏中的数值越来越大,为了研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在图\((b)\)中画出\(V-1/p\)图象;
              \((3)\)如果实验操作规范正确,从图象中可以判断表格中哪一栏数据记录有误,并说明如何修正: ______ 。
            • 7.
              在“用\(DIS\)研究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将注射器活塞置于中间刻度\(20ml\)处,然后将注射器连接压强传感器并开始实验,气体体积\(V\)每减小\(2ml\)测一次压强\(p\),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最后得到\(p\)和\(V\)的乘积逐渐减小.
              序号 \(V(m_{l})\) \(p(×10^{5}Pa)\) \(pV(×10^{5}Pa⋅ml)\)
              \(1\) \(20.0\) \(1.0010\) \(20.020\)
              \(2\) \(18.0\) \(1.0952\) \(19.714\)
              \(3\) \(16.0\) \(1.2313\) \(19.701\)
              \(4\) \(14.0\) \(1.4030\) \(19.642\)
              \(5\) \(12.0\) \(1.6351\) \(19.621\)
              \((1)(\)单选题\()\)造成上述实验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在实验过程中 ______
              \((A)\)注射器中有异物
              \((B)\)实验时环境温度增大了.
              \((C)\)实验时外界大气压强发生了变化.
              \((D)\)实验时注射器内的空气向外发生了泄漏.
              \((2)\)由此可推断,该同学的实验结果可能为上图 ______ \((\)选填“\(a\)”或“\(b\)”\()\).
              \((3)\)若另一同学用较大的注射器在同一实验室里\((\)温度不变\()\)做同一个实验,实验仪器完好,操作规范,也从中间刻度开始实验,则得出的\(V- \dfrac {1}{p}\)图象的斜率比上一同学直线部分的斜率相比 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相同”\()\).
            • 8.
              为了测量大米的密度,某同学实验过程如下:
              \((1)\)取适量的大米,用天平测出其质量,然后将大米装入注射器内;
              \((2)\)缓慢推动活塞至某一位置,记录活塞所在位置的刻度\(V_{1}\),通过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从计算机上读取此时气体的压强\(P_{1}\);
              次数
              物理量
              \(1\) \(2\)
              \(P/10^{5}Pa\)  \(P_{1}\)  \(P_{2}\)
              \(V/10^{-5}m^{3}\)  \(V_{1}\)  \(V_{2}\)
              \((3)\)重复步骤\((2)\),记录活塞在另一位置的刻度\(V_{2}\)和读取相应的气体的压强\(P_{2}\);
              \((4)\)根据记录的数据,算出大米的密度.
              \(①\)如果测得这些大米的质量为\(mkg\),则大米的密度的表达式为 ______ ;
              \(②\)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多测几组\(P\)、\(V\)的数据,然后作 ______ 图\((\)单选题\()\).
              A.\(P-V\)    \(B.V-P\)    \(C.P- \dfrac {1}{V}\)      \(D.V- \dfrac {1}{P}\).
            • 9.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弯曲管\(a\)管封闭,\(d\)管开口,\(b\)、\(c\)管连接处有一关闭的阀门\(K.\)液体将两段空气封闭在管内,管内各液面间高度差是\(h\)\({\,\!}_{3} > \)\(h\)\({\,\!}_{1} > \)\(h\)\({\,\!}_{2}\),且\(h\)\({\,\!}_{3} < 2\) \(h\)\({\,\!}_{2}.\)现将阀门\(K\)打开,则会出现的情况是\(h\)\({\,\!}_{1}\)     \((\)选填“增大”、“减小”\()\);     \((\)选填“\(h\)\({\,\!}_{2}\)”、“\(h\)\({\,\!}_{3}\)”或“\(h\)\({\,\!}_{2}\)和\(h\)\({\,\!}_{3}\)”\()\)为零。 


            • 10.
              如图为一个测温装置,图中\(C\)为测温泡,装入水银的\(U\)形管\(B\)管开口向上,\(A\)管通过细玻璃管与测温泡\(C\)相通,\(U\)形管的下端通过软管相连\(.\)测温时,调节\(B\)管的高度,使\(A\)管中的液面保持在\(a\)处,此时根据\(U\)形管\(A\)、\(B\)两管水银面的高度差就能知道测温泡所处环境的温度\(.\)假设该测温装置在制定刻度时的大气压为\(76cmHg\),该温度计的\(0℃\)和\(30℃\)刻度线间的距离正好是\(30cm\).
              \((1)\)当测温泡中气体温度升高时,为使\(A\)管中的液面保持在\(a\)处,则\(B\)管应向 ______ \((\)填“上”或“下”\()\)移动;
              \((2)\)该测温装置的刻度应刻在 ______ 管\((\) 填“\(A\)”或“\(B\)”\()\);
              \((3)\)由于天气的原因会导致大气压发生变化,当实际温度为\(16℃\)时,该温度计的读数为\(17℃\),则此时大气压为 ______ \(cmHg\).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