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铁路、民航等安检口使用红外线对行李内物品进行检测
              C.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原理知,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D.两列波叠加时产生干涉现象,其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是稳定不变的
            • 2.
              如图,两个频率相同、振幅均为\(A\)的相干波源在水面上传播产生的干涉现象,其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t=0\)时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两个波源频率不同,也能产生类似的稳定的干涉现象
              B.质点\(P\)和质点\(M\)在图示时刻的高度差为\(2A\)
              C.质点\(Q\)、\(M\)是振动加强点,再过半个周期,质点\(P\)、\(N\)也成为振动加强点
              D.质点\(M\)振动一个周期,其路程为\(8A\)
              E.若质点\(M\)振动的频率为\(2.5Hz\),则从图示时刻起经\(1.7s\)后质点\(M\)的运动方向整直向下
            • 3.
              以下对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一定可以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B.机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波是横波
              D.波长和障碍物尺寸相近时,衍射现象明显
            • 4. 图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且在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 m/s\)和\(0.5 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C\),\(E\)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
              B.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 cm\)
              C.图示时刻\(C\)点正处在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方运动
              D.从图示时刻起经\(0.25 s\),\(B\)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
            • 5. 如图所示,\(S_{1}\)、\(S_{2}\)为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两列波的波长都为\(λ\),它们在介质中产生干涉现象,\(S_{1}\)、\(S_{2}\)在空间共形成\(6\)个振动减弱的区域\((\)图中曲线处\()\),\(P\)是振动减弱区域中的一点,从图中可看出\((\)  \()\)
              A.\(P\)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等于\(1.5λ\)
              B.两波源之间的距离一定在\(2.5\)个波长到\(3.5\)个波长之间
              C.若\(P\)点此时刻振动最弱,则过半个周期后,振动变为最强
              D.当一列波的波峰传到\(P\)点时,另一列波的波谷也一定传到\(P\)点
            • 6.

              如图甲所示,在水平面内,有三个质点\(a\)、\(b\)、\(c\)分别位于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已知\(ab=6 m\),\(ac=8 m.\)在\(t_{1}=0\)时刻\(a\)、\(b\)同时开始振动,振动图象均如图乙所示,所形成的机械波在水平面内传播,在\(t_{2}=4 s\)时\(c\)点开始振动,则\((\)  \()\)

              A.该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 m/s\)
              B.\(c\)点的振动频率先是与\(a\)点相同,两列波相遇后\(c\)点的振动频率增大
              C.\(a\)、\(b\)连线上波相遇后有\(5\)个质点的振动总是减弱
              D.两列波相遇后,\(c\)点振动始终是振动加强
            • 7.
              如图所示,\(s_{1}\)、\(s_{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a\),\(b\),\(c\)三点分别位于\(s_{l}\)、\(s_{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ab=bc.\)某时刻\(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是与\(a\)相邻的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则\((\)  \()\)
              A.\(a\)、\(b\)、\(c\)处都是振动加强的点
              B.\(b\)处都是振动削弱的点
              C.经过\( \dfrac {T}{4}\)质点\(b\)在波峰
              D.经过\( \dfrac {T}{4}\)质点\(b\)在波谷
            • 8. 如图所示是两列完全相同的相干水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下列关于这两列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N\)两质点始终处于平衡位置
              B.该时刻质点\(M\)正处于平衡位置
              C.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O\)将向\(M\)点移动
              D.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个周期,质点\(O\)将到达平衡位置,此时位移为零
              E.\(OM\)连线的中点是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为单个波引起的振幅的\(2\)倍
            • 9.

              如图所示,\(S_{1}\)和\(S_{2}\)是两个相干波源,其振幅均为\(A\),周期均为\(T.\)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c\)是波谷与波谷的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处质点始终处于离平衡位置\(2A\)处
              B.随着时间的推移,\(c\)处的质点将向右移动
              C.从该时刻起,经过\(\dfrac{1}{4} T\),\(c\)处的质点将通过平衡位置
              D.\(b\)处质点仍然始终处于平衡位置
            • 10. 如图所示为两个相干波源\(S_{1}\)、\(S_{2}\)产生的水波的叠加情况,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均为\(5cm\),在图示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均为\(1m/s\),波长均为\(0.5m\),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某一时刻的波峰和波谷,\(a\),\(b\),\(d\)在同一直线上,\(c\)点为\(bd\)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的\(a\)点为振动加强点,\(b\)点为振动减弱点
              B.图中\(c\)点的振幅为\(10cm\)
              C.图中\(d\)点的振动周期为\(0.5s\)
              D.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0c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