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用波长为\(λ_{1}\)和\(λ_{2}\)的单色光\(A\)和\(B\)分别照射两种金属\(C\)和\(D\)的表面\(.\)单色光\(A\)照射两种金属时都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单色光\(B\)照射时,只能使金属\(C\)产生光电效应现象,不能使金属\(D\)产生光电效应现象\(.\)设两种金属的逸出功分别为\(W_{c}\)和\(W_{D}\),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λ_{1} > λ_{2}\),\(W_{c} > W_{D}\)
              B.\(λ_{1} > λ_{2}\),\(W_{C} < W_{D}\)
              C.\(λ_{1} < λ_{2}\),\(W_{C} > W_{D}\)
              D.\(λ_{1} < λ_{2}\),\(W_{C} < W_{D}\)
            •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_{90}^{234}Th\)的半衰期为\(24\)天,\(20\)个\({{\;}}_{90}^{234}Th\)核经过\(24\)天后还剩\(10\)个\({{\;}}_{90}^{234}Th\)核
              B.一束单色光照到某金属表面时,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只延长入射光照射时间,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加
              C.放射性同位素\({{\;}}_{90}^{234}Th\)经\(α\)、\(β\)衰变会生成\({{\;}}_{86}^{222}Rn\),其经过了\(3\)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
              D.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 3.
              图甲是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光电流与加在阴极\(K\)和阳极\(A\)上的电压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线\(①\)、\(③\)可知在光的颜色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
              B.由图线\(①\)、\(②\)、\(③\)可知对某种确定的金属来说,其遏止电压只由入射光的频率决定
              C.只要增大电压,光电流就会一直增大
              D.遏止电压越大,说明从该金属中逃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 4. 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现象装置,当用光子能量为\(2.82eV\)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中的金属涂层时,电流表\(G\)的读数为\(0.2mA\)。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c\),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1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eV\)
              B.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为\(1.82eV\)
              C.开关\(K\)断开后,有电流流过电流表\(G\)
              D.改用光子能量为\(0.85eV\)的光照射,电流表\(G\)也有电流,但电流较小
            • 5.
              如图所示,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初动能增大,应该\((\)  \()\)
              A.改用红光照射
              B.改用紫光照射
              C.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
              D.增大绿光的强度
            • 6.
              在研究光电效应现象中,所作的\(I-U\)图象,如图所示\(.\)已知阴极材料的截止频率为\(4.2×10^{14}Hz\),普朗克常数\(h=6.63×10^{-34}J⋅s\),电子电量\(e=1.6×10^{-19}\)C.\((\)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求:
              \(①\)照射光的频率\(γ\);
              \(②\)阴极\(K\)每秒钟发射的光电子数\(n\).
            • 7.
              三种不同的入射光\(A\)、\(B\)、\(C\)分别射在三种不同的金属\(a\)、\(b\)、\(c\)表面,均恰能使金属中逸出光电子,若三种入射光的波长\(λ_{A} > λ_{B} > λ_{C}\),则\((\)  \()\)
              A.用入射光\(A\)照射金属\(b\)和\(c\),金属\(b\)和\(c\)均可发出光电效应现象
              B.用入射光\(A\)和\(B\)照射金属\(c\),金属\(c\)可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C.用入射光\(C\)照射金属\(a\)与\(b\),金属\(a\)、\(b\)均可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D.用入射光\(B\)和\(C\)照射金属\(a\),均可使金属\(a\)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 8.
              在做光电效应的实验时,某金属被光照射发生了光电效应,实验测得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_{k}\)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实验图线可求出\((\)  \()\)
              A.该金属的极限频率和极限波长
              B.普朗克常量
              C.该金属的逸出功
              D.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
            • 9. 判断题

              \((1)\)光子和光电子都是实物粒子。\((\) \()\)

              \((2)\)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强,就可以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

              \((3)\)要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金属的逸出功。\((\) \()\)

              \((4)\)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子的频率成正比。\((\) \()\)

              \((5)\)光的频率越高,光的粒子性越明显,但仍具有波动性。\((\) \()\)

              \((6)\)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

              \((7)\)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发现了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

              \((8)\)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为波动性。\((\) \()\)

            • 10. 用强度相同的红光和蓝光分别照射同一种金属,均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用红光照射时,该金属的逸出功小,用蓝光照射时该金属的逸出功大
              B.用红光照射时,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低,用蓝光照射时该金属的截止频率高
              C.用红光照射时,逸出光电子所需时间长,用蓝光照射时逸出光电子所需时间短
              D.用红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小,用蓝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