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宽为10m,中央水深为4m的池塘边有一棵树,站在正对岸边的人看到树顶端的倒影与池塘底部中央的点光源在一条直线上。已知人眼到水面的高度为1.5m,树顶端到水面的高度为6m。则水的折射率为______;若在水面上各处都看不到该光,则至少要在水面上铺设直径为______m的遮光膜。(结果可用根号表示)
            • 2.

              登山运动员在登雪山时要注意防止紫外线的过度照射,尤其是眼睛更不能长时间被紫外线照射,否则将会严重地损伤视力\(.\)有人想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设计一种能大大减小紫外线对眼睛伤害的眼镜\(.\)他选用的薄膜材料的折射率为\(n\),所要消除的紫外线的频率为\(f.\)这种“增反膜”的厚度至少是______________\(.(\)结果请用物理符号表示,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

            • 3.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个圆盘上,过其圆心\(O\)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OA\)上,垂直盘面插上两枚大头针\(P_{1}\)、\(P_{2}\)并保持\(P_{1}\)、\(P_{2}\)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进入液体中,而且总使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_{1}\)、\(P_{2}\)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P_{3}\),使\(P_{3}\)正好挡住\(P_{1}\)、\(P_{2}\)的像。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_{3}\)所插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


              \((1)\)大头针\(P_{3}\)插在\(M\)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____插在\(N\)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填“大于”或“小于”\()\)

              \((2)\)若\(\angle AOF=30^{\circ}\),\(OP_{3}\)与\(OC\)的夹角为\(30^{\circ}\),则液体的折射率为________。

            • 4.

              A.\((1)\)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物体的温度不能降到\(0 K\)

              B.一定量气体,吸热\(200 J\),内能减少\(20 J\),气体对外做功\(220 J\)

              C.任何固体在全部熔化前,温度都是保持不变的

              D.利用高科技手段,可以将流散到周围环境中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E.一定质量的\(100 ^{\circ}C\)的水吸收热量后变成\(100 ^{\circ}C\)的水蒸气,则吸收的热量大于增加的内能

              \((2)\)如图甲所示,地面上放置有一内壁光滑的圆柱形导热汽缸,汽缸的横截面积\(S=2.5×10^{-3} m^{2}.\)汽缸内部有一质量和厚度均可忽略的活塞,活塞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传感器通过一根细杆与天花板固定好\(.\)汽缸内密封有温度\(t_{0}=27 ^{\circ}C\),压强为\(p_{0}\)的理想气体,此时力传感器的读数恰好为\(0.\)若外界大气的压强\(p_{0}\)不变,当密封气体温度\(t\)升高时力传感器的读数\(F\)也变化,描绘出\(F-t\)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①\)力传感器的读数为\(5 N\)时,密封气体的温度\(t\);

              \(②\)外界大气的压强\(p_{0}\).





              B.\((1)\)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应选择伸缩性小、尽可能长的细线做摆线

              B.用刻度尺测出细线的长度并记为摆长\(l\)

              C.在小偏角下让单摆摆动

              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测量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单摆的周期\(T\)

              E.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若认为周期与摆长的关系为\(T^{2}∝l\),则可作\(T^{2}-l\)图象;如果图象是一条直线,则关系\(T^{2}∝l\)成立

              \((2)\)如图所示,相距宽度为\(a\)的红光和蓝光以相同的入射角\(θ=60^{\circ}\)从同一位置射向足够长的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为使两种色光经折射后从下表面射出时不重叠,求玻璃砖的厚度\(d\)应满足什么条件\(.(\)已知玻璃砖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分别为\(n_{1}= \dfrac{ \sqrt{6}}{2}\)和\(n_{2}= \sqrt{3})\)

            • 5.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  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和\(③\)所示,其中甲、丙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 \(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
              则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______ ,
              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______ ,
              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______ .
              \((\)上面三个空格选填“偏大”、“偏小”、“不变”或“都有可能”\()\)
            • 6.
              如图,三角形\(ABC\)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O\)为\(BC\)边的中点,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自\(O\)以角\(I\)入射,第一次到达\(AB\)边恰好发生全反射,已知\(θ=15^{\circ}\),\(BC\)边长为\(2L\),该介质的折射率为\( \sqrt {2}\),求:
              \((i)\)入射角\(i\);
              \((ii)\)从入射角到发生第一次全反射所用的时间\((\)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v\),可能用到\(\sin 75^{\circ}= \dfrac { \sqrt {6}+ \sqrt {2}}{4}\)或\(\sin 15^{\circ}=2- \sqrt {3})\)
            • 7.
              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为\( \sqrt {3}\)的某种介质,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为 ______ \(.\)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 ______ .
            • 8.

              \(Δ\)\(OMN\)为玻璃等腰三棱镜的横截面,\(ON\)\(=\)\(OM\)\(a\)\(b\)两束可见单色光\((\)关于\(OO{{'}} \)\()\)对称,从空气垂直射入棱镜底面\(MN\),在棱镜侧面\(OM\)\(ON\)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的标号。\()\)

              \(A\)\(.\)在玻璃砖中,\(a\)光束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束的传播速度

              \(B\)\(.\)在玻璃砖中\(a\)光束的折射率小于\(b\)光束的折射率

              \(C\)\(.\)用同样的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a\)光束的条纹间距小

              \(D\)\(.\)若\(a\)\(b\)两光束从玻璃砖中射向空气,则\(b\)光束的临界角比\(a\)光束的临界角小

              \(E\)\(.\)用\(a\)\(b\)两光束照射同一狭缝,\(a\)光束衍射现象更明显

            • 9. 如图所示,用某种折射率较大的透光物质制成的直角三棱镜\(ABC\),已知\(∠BAC=90^{\circ}\),\(∠ABC=30^{\circ}.\)在垂直于\(AC\)面的直线\(MN\)上插上两枚大头针\(P_{1}\)、\(P_{2}\),在\(AB\)面的左侧通过棱镜观察大头针\(P_{1}\)、\(P_{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_{1}\)的像被\(P_{2}\)的像挡住,在观察的这一侧先后插上两枚大头针\(P_{3}\)、\(P_{4}\),使\(P_{3}\)挡住____________的像,使\(P_{4}\)挡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像,记下\(P_{3}\)、\(P_{4}\)和棱镜的位置,移去大头针和三棱镜,过\(P_{3}\)、\(P_{4}\)作直线与\(AB\)面交于\(D\),量出该直线与\(AB\)间的夹角为\(45^{\circ}\),则该物质的折射率\(n=\)____________,并作出光路图标出\(D\)的位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