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明有一个圆形量角器,指针可绕圆心O转动,如图所示。小明用它测量透明液体的折射率,在量角器刻度盘下方300°处固定一个标记物P,然后将量角器竖直放人液体中,使液面与0~180°刻度线相平,保持量角器不动,顺时针缓慢转动指针,逆着指针方向观察,当观察到指针与P在一条直线上时停止转动,此时指针对应的刻度为135°。
              (1)该液体的折射率为______。
              (2)不断改变标记物P在量角器圆周上的位置,让指针在0~180°范围内转动,逆着指针方向能看到标记物,标记物在液体中对应的刻度范围为______度到______度。
            • 2.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_{1}\)和\(P_{2}\),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大头针\(P_{3}\)和\(P_{4}\)。
              \(①\)在插\(P_{3}\)和\(P_{4}\)时,正确的操作是 ______
              A、使\(P_{3}\)只挡住\(P_{2}\)的像
              B、使\(P_{4}\)只挡住\(P_{3}\)的像
              C、使\(P_{3}\)能同时挡住\(P_{2}\)和\(P_{1}\)的像
              D、使\(P_{4}\)能同时挡住\(P_{3}\)和\(P_{2}\)和\(P_{1}\)的像
              \(②\)如图,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并在图中标出光线进入玻璃砖发生折射现象的入射角\(θ_{1}\)和折射角\(θ_{2}\)
              \(③\)对入射角\(θ_{1}\)和折射角\(θ_{2}\)进行测量,根据折射率\(n=\) ______ 可计算得出玻璃的折射率
            • 3.
              某同学用圆柱形玻璃砖做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先在白纸上放好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_{1}\)和\(P_{2}\),然后在圆柱形玻璃砖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_{1}\)的像被\(P_{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一侧相继又插上两枚大头针\(P_{3}\)、\(P_{4}\),使\(P_{3}\)挡住\(P_{1}\)、\(P_{2}\)的像,使\(P_{4}\)挡住\(P_{3}\)和\(P_{1}\)、\(P_{2}\)的像,在纸上标出的大头针位置和圆柱形玻璃砖的边界如图\(1\)所示。
              \(①\)在图上画出所需的光路。
              \(②\)为了测量出玻璃砖折射率,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 \((\)要求在图上标出\()\)。
              \(③\)写出计算折射率的公式\(n=\) ______ 。
              \(④\)如图\(2\)所示,将刻度尺直立在装满某种透明液体的宽口瓶中\((\)液体未漏出\()\),从刻度尺上\(A\)、\(B\)两点射出的光线\(AC\)和\(BC\)在\(C\)点被折射和反射后都沿直线\(CD\)传播,已知刻度尺上相邻两根长刻度线间的距离为\(1cm\),刻度尺右边缘与宽口瓶右内壁间的距离\(d=2.5cm\),由此可知,瓶内液体的折射率\(n=\) ______ \((\)可保留根号\()\)。
            • 4.

              \([\)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 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P\)的\(x\)坐标为\(3 m\)。已知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波速为\(1 m/s\)

              B.波的频率为\(1.25 Hz\)

              C.\(x\)坐标为\(15 m\)的质点在\(t=0.6 s\)时恰好位于波峰

              D.\(x\)坐标为\(22 m\)的质点在\(t=0.2 s\)时恰好位于波峰

              E.当质点\(P\)位于波峰时,\(x\)坐标为\(17 m\)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

              \((2)(10\)分\()\)如图所示,一束截面为圆形\((\)半径\(R=1 m)\)的平行紫光垂直射向一半径也为\(R\)的玻璃半球的平面,经折射后在屏幕\(S\)上形成一个圆形亮区。屏幕\(S\)至球心距离为\(D=( \sqrt{2}+1)m\),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射,试问:

              \((ⅰ)\)若玻璃半球对紫色光的折射率为\(n= \sqrt{2}\),请你求出圆形亮区的半径;

              \((ⅱ)\)若将题干中紫光改为白光,在屏幕\(S\)上形成的圆形亮区的边缘是什么颜色?

            • 5. 如图甲所示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半圆柱体的截面,一束细光束由真空沿着径向与\(AB\)成\(θ\)角射入,实验记录了射出的折射光线的强度,发现它随着\(θ\)角的变化而变化,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如图丙所示是这种材料制成的玻璃砖,左侧截面是半径为\(R\)的半圆,右侧截面是长为\(3R\),宽为\(2R\)的长方形,一束平行于截面的单色光从左侧\(A\)点沿半径方向与长边成\(53^{\circ}\)角射入玻璃砖,则:

              \((1)\)该透明材料的折射率为 ______ \((\sin 53^{\circ}= \dfrac {4}{5},\cos 53^{\circ}= \dfrac {3}{5},\tan 53^{\circ}= \dfrac {4}{3}).\)
              \((2)\)光线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总时间为 ______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
            • 6. 一束细光束由真空沿着半径方向射入一块半圆柱形透明体,如图甲所示,对其射出后的折射光线的强度进行记录,发现折射光线的强度随着\(θ\)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乙所示\(.\)此透明体的临界角为 ______ ,折射率为 ______ .
            • 7. \([\)物理\(——\)选修\(3-4]\)    \((1)\)如图所示,截取圆饼状玻璃砖圆心角 \(∠ΑOB=60^{\circ}\)的一部分,侧面\(OΑ\) 、\(OB\)及\(ΑB\)皆平整光滑,一束平行于角平分线\(OM\)的单色光从侧面\(OΑ\)射入,光线折射后恰好平行于\(OB\),经过\(M\)点的光线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该光束在玻璃砖中的折射率为_________。

              \((2)\)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介质中有相距\(d=2m\) 的\(P\)、\(Q\)两点与波源在同一条直线上,其振动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①\)如果\(P\)点在波源与\(Q\)点之间,计算简谐横波的波长;

                 \(②\)如果\(Q\)点在波源与\(P\)点之间,计算波速可能的最大值。

            • 8.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
              \((1)\)某同学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以后,他以\(O\)点为圆心、\(10.00cm\)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交线段\(OA\)于\(A\)点,交\(OO′\)连线延长线于\(C\)点,过\(A\)点作法线\(NN′\)的垂线\(AB\)交\(NN′\)于点\(B\),过\(C\)点作法线\(NN′\)的垂线\(CD\)交\(NN′\)于\(D\)点,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量得\(OB=8.00cm\),\(CD=4.00cm.\)由此可得出玻璃的折射率\(n=\) ______ .
              \((2)\)某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该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9.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先将白纸平铺在木板上并用图钉固定,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然后在白纸上确定玻璃砖的界面\(aaˊ\)和\(bbˊ.O\)为直线\(AO\)与\(aaˊ\)的交点\(.\)在直线\(OA\)上竖直地插上\(P_{1}\)、\(P_{2}\)两枚大头针.

              \((1)\)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 ______
              A.插上大头针\(P_{3}\),使\(P_{3}\)仅挡住\(P_{2}\)的像
              B.插上大头针\(P_{3}\),使\(P_{3}\)挡住\(P_{1}\)的像和\(P_{2}\)的像
              C.插上大头针\(P_{4}\),使\(P_{4}\)仅挡住\(P_{3}\)
              D.插上大头针\(P_{4}\),使\(P_{4}\)挡住\(P_{3}\)和\(P_{1}\)、\(P_{2}\)的像
              \((2)\)过\(P_{3}\)、\(P_{4}\)作直线交\(bbˊ\)于\(Oˊ\),过\(O\)作垂直于\(aaˊ\)的直线\(NNˊ\),连接\(OO′.\)测量图中角\(α\)和\(β\)的大小\(.\)则玻璃砖的折射率\(n=\) ______
            • 10. 如图甲所示为光学实验用的长方体玻璃砖,它的______面不能用手直接接触。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两位同学绘出的玻璃砖和三个针孔a、b、c的位置相同,且插在c位置的针正好挡住插在a、b位置的针的像,但最后一个针孔的位置不同,分别为d、e两点,如图乙所示。计算折射率时,用______(填“d”或“e”)点得到的值较小,用______(填“d”或“e”)点得到的值误差较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