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甲,可以用来测定半圆柱形玻璃砖的折射率\(n\),\(O\)是圆心,\(MN\)是法线。一束单色光线以入射角\(i=30^{\circ}\)由玻璃砖内部射向\(O\)点,折射角为\(r\),当入射角增大到也为\(r\)时,恰好无光线从玻璃砖的上表面射出。让该单色光分别通过宽度不同的单缝\(a\)、\(b\)后,得到图乙所示的衍射图样\((\)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此光在玻璃砖中的全反射临界角为\(60\)

              B.玻璃砖的折射率\(n=\sqrt{2}\)

              C.此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v=\dfrac{c}{n}\)

              D.单缝\(b\)宽度较大

              E.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

            • 2.

              \((1)\)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介质中\(x{=}2m\)处的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是沿\(x\)轴正方向

              B.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20m{/}s\)

              C. 经过\(0{.}15s\),质点\(P\)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 m\)

              D. 经过\(0{.}1s\) 时,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E. 经过\(0{.}35s\) 时,质点\(Q\)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P\)距平衡位置的距离


              \((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光导纤维内层的折射率大于外层的折射率

              B.夜间观看到天边星座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照相机镜头涂有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E.水中和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一部分射到其界面上的光发生了全反射

              \((3)\)如图所示,折射率\(n{=}\sqrt{2}\)的透明介质的横截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AOC}\)和圆心为\({\ O}\) 、半径为\({\ R\ }\)的四分之一圆弧\({BC}\)组成\(.\)一束单色光从\({\ M}\)点以\(\alpha{=}45{^{\circ}}\)入射角由真空射入透明介质中,已知\({\ M}\)点与\({AB}\)之间距离为\(\dfrac{R}{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

              \((1)\)这种透明介质对于真空的临界角\(C\);

              \((2)\)单色光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时间\((\)有光折射时,不考虑反射\()\)。

            • 3.

              【物理\(—\)选修\(3-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仅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B.雨后路面上的油膜形成的彩色条纹是由光的干涉形成的

              C.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当两缝间的距离以及挡板和屏的距离一定时,红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比蓝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小

              D.光的偏振特征说明光是横波

              E.水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光从水射向气泡时,一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

              \((2)\)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 0\)时刻的波的图象如图所示,经\(0.1 s\),质点\(M\)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


              \(①\)波传播的速度;

              \(②\)质点\(M\)在\(1.2 s\)内走过的路程。

            • 4.

              A.\( (\)选修模块\(3-3)\)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下落的雨滴呈球形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

              B. 布朗运动反映了悬浮颗粒中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手柄压下后反弹,是由分子斥力造成的

              D. 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2)\)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通过如图所示的箭头方向变化到状态\(C.\)则气体由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气体由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与外界总的热交换情况是____\((\)填“吸热”、“放热”或“无法确定”\().\) 

              \((3)\) 某种油酸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油酸分子直径为\(d.\)将该油酸稀释为体积浓度为\(\dfrac{1}{n}\)的油酸酒精溶液,用滴管取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已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V.\)若把油膜看成是单分子层,每个油分子看成球形,则油分子的体积为\(\dfrac{\pi d^{3}}{6}.\)求:

              \(①\) 一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面积.

              \(②\) 阿伏加德罗常数\(N_{A}\)的表达式.

              B.\( (\)选修模块\(3-4)\)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

              B. 当波的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时,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C. 当声源相对于观察者远离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音调比声源低

              D. 电磁波由真空进入玻璃后频率变小

              \((2)\) 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当\(t=0.3 s\)时,\(Q\)点恰好处于波谷位置,则\(P\)点此时处于____\((\)填“波峰”、“波谷”或“平衡”\()\)位置\(.\)这列波的波速至少为____\(m/s.\) 

              \((3)\) 如图所示是一段光导纤维的简化图,光纤总长为\(L.\)已知光从左端射入光线在光纤的侧面上恰好能发生全反射\(.\)若已知该光纤的折射率为\(n\),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求:

              \(①\) 光在该光纤中的速度大小.

              \(②\) 光从左端射入最终从右端射出所经历的时间.



              C.\( (\)选修模块\(3-5)\)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发现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 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

              C.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单个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D. 裂变时释放能量说明发生了质量亏损

              \((2)\)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结构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辐射出光子,辐射出的光子中最长波长为______\((\)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W_{0}\)的金属钠,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_______\(.\) 

              \((3)\) 氚\(\mathrm{(}_{1}^{3}H)\)是最简单的放射性原子核,夜光手表即是利用氚核衰变产生的\(β\)射线激发荧光物质发光\(.\)氚核发生\(β\)衰变过程中除了产生\(β\)粒子和新核外,还会放出不带电且几乎没有静止质量的反中微子\(\overline{\nu_{e}}.\)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一静止的氚核发生\(β\)衰变后,产生的反中微子和\(β\)粒子的运动方向在一直线上,设反中微子的动量为\(p_{1}\),\(β\)粒子的动量为\(p_{2}.\)求:

              \(①\) 氚发生\(β\)衰变的衰变方程.

              \(②\) 产生新核的动量.

            • 5.

              \((1)\)如图甲,可以用来测定半圆柱形玻璃砖的折射率\(n\),\(O\)是圆心,\(MN\)是法线;一束单色光线以入射角\(i=30^{0}\)由玻璃砖内射向\(O\)点,折射角为\(γ\),当入射角增大到也为\(γ\)时,恰好无光线从玻璃砖的上表面射出;让该单色光分别通过宽度不同的单缝\(ab\)后,得到图乙所示的衍射图样\((\)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则\((\)   \()\)


              A.此光在玻璃中的全反射的临界角为\(60^{0}\)

              B.玻璃砖的折射率\(n= \sqrt{2} \) 

              C.此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为\(v= \dfrac{c}{n} \) 

              D.单缝\(b\)宽度较大

              E.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

              \((2)\)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MN\)是\(x\)轴上两质点,如图\(a\)是质点\(N\)的振动图像,图\(b\)中实线是\(t=3s\)时的波形,质点\(M\)位于\(x=8m\)处,虚线是经过\(∆t\)后的波形\((\)其中\(∆t > 0)\),图中两波峰间距离\(∆x=7.0m\),求:


              \((ⅰ)\)波速大小和方向;

              \((ⅱ)\)时间\(∆t\)和从此刻算起\(M\)点的位移第一次到达\(2.5cm\)所需时间.

            • 6.

              \((1)\)关于光现象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全息照片用激光来拍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参考光\()\)与物光的相干性高的特点

              B.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偏振现象

              C.黄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可能小于蓝光双缝干涉条纹间距

              D.当观察者向静止的声源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低于声源的频率

              E.一束单色光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速度变慢,波长变短

              \((2)\)一列简谐横波,沿波的传播方向依次有\(P\)、\(Q\)两点,平衡位置相距\(5.5 m\),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实线为\(P\)点的振动图象,虚线为\(Q\)点的振动图象。求:

              \((I)\)该波的波长;

              \((II)\)该波的最大传播速度。

            • 7.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B.变化的磁场一定会产生变化的电场

              C.照相机镜头在阳光下呈现淡紫色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D.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E.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从蓝光改为红光,则相邻亮条纹间距一定变大

              \((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源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_{0}=0\)。\(M\)、\(N\)是传播方向上两质点,横坐标分别为\(x_{1}=4 m\)和\(x_{2}=12 m\)。\(t=0\)时波源开始振动,\(t=0.5 s\)时质点\(M\)开始振动,\(M\)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求:

              \((ⅰ)\)波从波源传到\(N\)点的时间;

              \((ⅱ)\)从\(t=0\)时刻到\(N\)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波源质点所经过的路程。

            • 8.

              \((1)\)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n.\)如图所示,\(O\)是圆心,\(MN\)是法线,\(AO\)、\(BO\)分别表示某次测量时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砖中的传播路径\(.\)该同学测得多组入射角\(i\)和折射角\(r\),作出\(\sin i-\sin r\)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光线在空气中的波长为\(600nm\),则(    )

              A.光由\(A\)经\(O\)到\(B\),\(n=0.67\)

              B.光由\(B\)经\(O\)到\(A\),\(n=1.5\)

              C.光由\(B\)经\(O\)到\(A\),\(n=0.67\)

              D.光线在玻璃砖中的波长为\(400nm\)

              E.通过偏振片可以观察到该光的偏振现象

              \((2)\)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cm.O\)和\(A\)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0\)和\(x=5cm\)处的两个质点\(.t=0\)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的位移为\(y=4cm\),质点\(A\)处于波峰位置;\(t=\dfrac{1}{3}s\)时,质点\(O\)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t=1s\)时,质点\(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

              \((ⅰ)\)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

              \((ⅱ)\)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 9.

              \([\)物理\(——\)选修\(3-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光的偏振现象证明了光是一种横波

              B.通过相同的装置观察单色光的单缝衍射现象,波长越长中央明纹越宽

              C.两个完全相同的日光灯发出的光相遇时一定可以发生干涉

              D.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当屏上某点到两个光源的距离差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削弱,这里出现暗条纹\(E.\)当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将大于波源发出的频率

              \((2)\)如图所示,波源位于坐标原点\(O\),\(t=0\)时波源开始振动,振幅为\(0.2m\),某时刻形成了如图所示的简谐波,此时\(x=3m\)处的质点\(A\)刚要起振,已知该质点在起振后\(2.5s\)时恰好第二次到达负向最大位移处。


              \((i)\)请写出波源起振后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并求波的传播速度;

              \((ii)\)求至少经过多长时间\(x=10m\)处的质点\(B\)第一次到达波峰位置。

            • 10.

              【物理一选修\(3-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紫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B.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C.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D.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但并非所有的波都能发生偏振现象

              E.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人射光由红光改为绿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2)\)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的波源发出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x\)轴传播,\(P\)\(Q\)\(x\)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x\)轴正向\()\),\(P\)与\(O\)的距离为\(35cm\),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t=0\)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T\)\(=1s\),振幅\(A\)\(=5cm\)。当波传到\(P\)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谷位置;此后再经过\(5s\),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求:

              \((ⅰ)\)波的传播速度

              \((ⅱ)\)\(P\)\(Q\)之间的距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