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长
              B.考古学家发现某一骸骨中碳\(14\)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含量的四分之一,已知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则确定该生物死亡距今\(11460\)年
              C.按照波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较小半径跃迁到较大半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总能量增大
              D.卢瑟福发现了中子,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E.机场、车站等地方进行安检工作时,能轻而易举地窥见箱内物品,利用了\(γ\)射线较强的穿透能力
            • 2.

              物理学重视逻辑,崇尚理性,其理论总是建立在对事实观察的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
              B.电子的发现使人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α \)粒子散射实验的重要发现是电荷时量子化的
              D.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
            • 3.

              \({\,\!}^{14}C\)发生放射性衰变变为\({\,\!}^{14}N\),半衰期约为\(5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700\)年
              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 4. 关于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放射性同位素可作为示踪原子用于疾病的诊断
              B.\( \;_{ 15 }^{ 30 }P\)是人造的放射性同位素,所以运用物理方法可改变它的半衰期
              C.贫铀炸弹的残留物有放射性,对环境有长期的危害主要是因为铀的半衰期短
              D.用\(γ\)射线照射食品,可以杀死使食物腐败的细菌,延长保质期
            • 5.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变大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时产生的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铀核\((\rlap{_{92}}{^{238}}U)\)衰变为铅核\((\rlap{_{82}}{^{206}}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 6. \({\,\!}^{14}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14}N\),半衰期约\(5 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小。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 700\)年
              B.\({\,\!}^{12}\)
              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 7.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变大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为中子时产生的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铀核\((\rlap{_{92}}{^{238}}U)\)衰变为铅核\((\rlap{_{80}}{^{206}}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 8.

              日本福岛核电厂曾因大地震及海啸而产生核灾变,凸显核能发电与其安全使用在现代生活上的重要性。铀是核反应堆的重要原料,其中\({\,\!}_{92}^{238} {U} \)只有在被能量很大的快中子轰击时才能发生裂变且概率很小,而\({\,\!}_{92}^{235} {U} \)原子核吸收慢中子后即可产生核分裂,分裂后获得的能量可用来发电。下列有关铀核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天然铀中绝大部分是\({\,\!}_{92}^{235} {U} \)
              B.\({\,\!}_{92}^{235} {U} \)核裂变后的产物仍具有放射性
              C.天然\({\,\!}_{92}^{238} {U} \)核可同时进行 \(α\)衰变和 \(β\)衰变
              D.\({\,\!}_{92}^{235} {U} \)核吸收慢中子后,每次核裂变后释放的中子仍可以引起下一次核裂变
            • 9. \({\,\!}^{14}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14}N\),半衰期约\(5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小。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 700\)年
              B.\({\,\!}^{12} {C}^{13} {C}^{14} {C}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
              B.\(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
              C.原子核发生\(β\)衰变生成的新核原子序数增加
              D.氢原子从能级\(3\)跃迁到能级\(2\)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小于从能级\(2\)跃迁到能级\(1\)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