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寻找碰撞中的不变量,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C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C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O是水平槽末端口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P,为未放被碰小球B时A球的平均落点,M为与B球碰后A球的平均落点,N为被碰球B的平均落点.若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OP,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注意:
              (1)实验的条件:MA______ MB
              (2)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为 ______ cm.
              (3)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
              答: ______ (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
              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4)写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______
            • 2.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入射小球m1=15g,原来静止的被碰小球m2=10g,由实验测得它们在碰撞前后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 知,入射小球碰撞前的m1v1______ ,入射小球碰撞后的m1v1______ ,被碰小球碰撞后的m2v2______ ,由此得出结论 ______
            • 3.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作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作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1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2,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 ______ 段来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 ______ 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格填“AB”或“BC”或“DC”或“DE”).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
              碰前总动量= ______ kg•m/s;碰后总动量= ______ kg•m/s.由上述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4. 在用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左侧滑块质量m1=170g,右侧滑块质量m2=110g,挡光片宽度为3.00cm,两滑块之间有一压缩的弹簧片,并用细线连在一起,如图所示.开始时两滑块静止,烧断细线后,在弹簧片的作用下两滑块分别向左、右方向运动.两滑块上的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1=0.30s、△t2=0.20s.则两滑块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    m/s,v2′=    m/s.烧断细线前m1v1+m2v2=    kg•m/s,烧断细线后m1v1′+m2v2′=    kg•m/s(取m1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可得到的结论是    
            • 5.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
              (1)入射小球m1=15g,原静止的被碰小球m2=10g,由实验测得它们在碰撞前后的x-t图象如图1,可知入射小球碰撞后的m1v′1     kg•m/s,入射小球碰撞前的m1v1     kg•m/s,被碰撞后的m2v′2    kg•m/s,由此得出结论    

              (2)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本实验中,实验必须要求的条件是    
              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
              B.斜槽轨道末端点的切线是水平的
              C.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
              D.入射球与被碰球满足ma>mb,ra=rb
              (3)图中M、P、N分别为入射球与被碰球对应的落点的平均位置,则实验中要验证的关系是    
              A.ma•ON=ma•OP+mb•OM         B.ma•OP=ma•ON+mb•OM
              C.ma•OP=ma•OM+mb•ON         D.ma•OM=ma•OP+mb•ON.
            • 6.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小车A后面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的一端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1所示,测得各计数点间距离并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    段来计算小车A碰撞前的速度,应选    段来计算A和B碰撞后的共同速度.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的测量结果可得:碰撞前两车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     kg•m/s;碰撞后两车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     kg•m/s.
              (3)结论:    
            • 7. 用半径相同的两个小球A、B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球静置于水平槽前边缘处,让A球仍从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O点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点的距离:OM=2.68cm,OP=8.62cm,ON=11.50cm,并知A、B两球的质量比为2:1,则未放B球时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 ______ 点,系统碰撞总动量p与碰撞后动量p′的百分误差= ______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 8. 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的装置.两个带有宽均为d的遮光条的滑块A和B,质量分别为mA、mB,在A、B间用细线水平压住一轻弹簧,将其置于气垫导轨上,调节导轨使其能实现自由静止,这是表明 ______ ,烧断细线,滑块A、B被弹簧弹开,光电门C、D记录下两遮光条通过的时间分别为tA和tB,则滑块A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 ,若有关系式 ______ ,则说明该实验动量守恒.
            • 9. 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球的落点情况如图所示,入射球A与被碰球B的质量之比为MA:MB=3:2,则实验中碰撞结束时刻两球动量大小pA:pB的值为 ______
            • 10. (2015春•茂名校级期中)某同学用甲图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先将A球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B球放在斜槽轨道末端水平段的最右端附近静止,让A球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10次.从左向右依次是MPN点
              (1)实验记录如图所示,则A球碰前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是图中的    ,B球被碰后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是图中的    .(两空均选填“OM”、“OP”或“ON”)
              (2)小球A下滑过程中与斜槽轨道间存在摩擦力,这对实验结果    产生误差(选填“会”或“不会”).
              (3)若入射小球A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B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正确的是    
              A.m1>m2,r1>r2               B.m1>m2,r1<r2
              C.m1>m2,r1=r2                D.m1<m2,r1=r2
              (4)为完成此实验,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需的是    (填下列对应的字母).
              A.直尺   B.游标卡尺      C.天平        D.秒表
              (5)按照本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的验证式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