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1实验装置,利用玻意耳定律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物体的体积.

              (1)请补充完整下列实验步骤.
              ①把注射器活塞移至注射器中间位置,将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    (填器材)、计算机逐一连接;
              ②移动活塞,记录注射器的刻度值V,同时记录对应的由计算机显示的气体压强值P;
              ③建立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是    (请用符号表示坐标轴上的物理量)的坐标系,利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如图2所示图线.
              (2)如果实验操作规范正确,已知a、b,根据图线可得所测的小物体的体积为    
            • 2. 如图1实验装置,利用玻意耳定律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物体的体积.

              (1)请补充完整下列实验步骤.
              ①把注射器活塞移至注射器中间位置,将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    (填器材)、计算机逐一连接;
              ②移动活塞,记录注射器的刻度值V,同时记录对应的由计算机显示的气体压强值P;
              ③建立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是    (请用符号表示坐标轴上的物理量)的坐标系,利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如图2所示图线.
              (2)如果实验操作规范正确,已知a、b,根据图线可得所测的小物体的体积为   
            • 3. (2009•崇明县一模)某同学用烧瓶与玻璃管等器材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测温装置,他用水银滴放在竖直管内封闭内部气体,并将竖直管如图细分100个等分刻度.该同学将两天的数据记录在下表内.
              观察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6:00 8:00 10:00 12:00 6:00 8:00 10:00
              实际温度(°C) 8 10 11 13 8 10 12
              水银滴所在刻度 24 34 39 49 21 30 39
              (1)由第一天数据可知,密闭气体状态变化符合    气体实验定律.
              (2)由第一天数据推断,该测温装置的测温范围是    °C至    °C(保留一位小数).
              (3)发现第二天与第一天在同温下水银滴所在刻度不一致,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可能原因        
            • 4. 某同学用烧瓶与玻璃管等器材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测温装置,他用水银滴放在竖直管内封闭内部气体,并将竖直管如图细分100个等分刻度.该同学将两天的数据记录在下表内.
              观察时间第一天第二天
              6:008:0010:0012:006:008:0010:00
              实际温度(°C)810111381012
              水银滴所在刻度24343949213039
              (1)由第一天数据可知,密闭气体状态变化符合______气体实验定律.
              (2)由第一天数据推断,该测温装置的测温范围是______°C至______°C(保留一位小数).
              (3)发现第二天与第一天在同温下水银滴所在刻度不一致,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或______.

            • 5. 为研究影响家用保温瓶保温效果的因素,某位同学在保温瓶中灌入热水,先测量初始水温,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测量末态水温.改变实验条件,先后共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序号 瓶内水量(mL) 初始水温(℃) 时间(h) 末态水温(℃)
              1 1000 91 4 78
              2 1000 98 8 74
              3 1500 91 4 80
              4 1500 98 10 75
              5 2000 91 4 82
              6 2000 98 12 77
              下列研究方案中符合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
              A.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3、5次实验数据
              B.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2、4、6次实验数据
              C.若研究初始水温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2、3次实验数据
              D.若研究保温时间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4、5、6次实验数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