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任何生物的生存需要不断的获取营养,不同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请 从以下题目 I、II 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题目 I 计分。
              题目 I 题目 II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2)一段时间后,取 A、B 和乙中叶片进行 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会变蓝的是 ______  中叶片。
              ( 3 ) 一 段 时 间 后,乙 图 中 澄 清 的 石 灰 水 ______ 。
              (4)A、B 和乙中植物会进行相同的生理活 动,该活动主要是在细胞的 ______ 内进行 的,进行该活动时所需要的有机物来自于植物的 ______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人体的消化作用,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2)步骤④中,滴加碘液后,呈蓝色的 是 ______ 号试管,碘液的作用是用来检验是 否存在 ______ 。
              (3)唾液中含有 ______ ,可将淀粉 分解。
              (4)如果将过程③烧杯中的水换为 0℃,再重复过程④,这两个试管中的颜色都是 蓝色,说明 ______ 。
            • 2.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 12 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 3.
              生物小组用黑藻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黑藻能够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该过程在细胞的 ______ 内进行。
              (2)BT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可反映出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原理如图1所示。

              依据这一原理,同学们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2所示。

              ①向BTB水溶液中吹入气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______ ,因而BTB水溶液变为黄色。
              ②比较甲、乙组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 。
              (3)有同学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为回应这一质疑,应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补充一组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向BTB水溶液中吹入气体至溶液颜色变为黄色, ______ 。若BTB水溶液颜色呈现 ______ ,则证明光照不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 4.
              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
              A.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B.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
              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
              验证蒸腾作用产生水
            • 5.
              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中,将图示的两个实验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此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装置B、C中质量会增加的是B
              B.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
              D.本装置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 6.
              如图显示的装置用作比较一带叶枝条在不同光强度下的失水速率。在每一光强度下,气泡最初及最终的位置记录如下表。
              光强度 气泡最初位置(mm) 十分钟后的位置(mm)
              10 0 15
              20 2 22
              30 1 26
              40 3 33
              (1)实验进行时,枝条的 ______ 使气泡移动。
              (2)计算在不同光强度下的失水速度(答案以气泡每分钟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并用表格列出所得结果)。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光强度对失水速度有何影响? ______ 。
              (4)在每一组实验开始时,应如何操作才能使气泡回到0-3之间? ______ 。
            • 7.
              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和原料,以东昌湖里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活动.

              第一步:取三支大小一致的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和3号.
              第二步:在1号、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碳酸氢钠溶液(注: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在2号试管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将三片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菹草叶片分别放入三支试管的底部,如图.
              第四步:将1、2号试管放在100W的灯泡下照射3~4分钟,3号试管置于暗处,观察并记录叶片是否有气泡(氧气)产生和叶片上浮的情况,实验结果如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试管中的液体 条件 实验现象
              1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灯光照射 有气泡,叶片上浮
              2 蒸馏水+新鲜菹草叶片 灯光照射 无气泡,叶片无上浮
              3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黑暗 无气泡,无叶片上浮
              (1)1号和2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______ ,作为对照的是 ______ 号试管.该组实验说明 ______ 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
              (2)1号和3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______ ,该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______ .
              (3)在以上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该活动小组利用1号试管又进行了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关系的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个) 65 35 15 6 1
              (4)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和光源的距离的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成 ______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植物光合作用 ______ .
              因此菜农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 8.
              广州市玉岩中学的两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研究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和所需要的原料,请帮忙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准备:取两个250mL烧杯,分别标记为A、B,每个烧杯盛150mL左右的清水。剪取生长旺盛的南美蟛蜞菊茎,每枝保留顶部四片叶子,每个烧杯插2枝,水培几天待其长出不定根。
              ①暗处理:实验前将A、B烧杯放到暗处一昼夜。
              ②遮光:挑选B烧杯中的一片叶片b,用锡纸把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边缘用双面胶粘住。
              ③光照:将A烧杯置于2000mL大烧杯中,同时,将盛有l0%NaOH(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溶液的40mL小烧杯也放入2000mL大烧杯中,用保鲜膜将大烧杯封口。橡皮筋绑紧。和B烧杯一起置于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如图。
              ④脱色:摘取A烧杯中叶片a、B烧杯中遮光的叶片b及未遮光的叶片c,去掉遮光锡纸片后做好标记,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入装有热开水的大烧杯中,15分钟后叶片即变为 ______ 色。
              ⑤漂洗:用淸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
              ⑥染色:向叶片滴加 ______ 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液体,观察叶片颜色发生的变化。
              (1)暗处理的意义为: ______ 。
              (2)经过对叶片b、c的颜色比较发现:b不变蓝,c变蓝。c变蓝说明发生光合作用产生了 ______ ,二者比较说明了 ______ 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3)经过对叶片a、c的颜色比较发现:a不变蓝,c变蓝。a不变蓝说明没有发生光合作用,因为缺少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______ 。
            • 9.
              太阳发出的可见光为白光,可分为多种单色光。这些单色光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是否一致呢?生物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覆盖在盆栽金盏菊上(植物只能接受与薄膜颜色相同的光),然后给予充足的光照。两周后测量叶片长度和宽度,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红光 橙光 黄光 绿光 蓝光 紫光
              叶长度
              平均值
              (cm)
              初始值 7.2 7.3 7.2 7.3 7.3 7.3
              二周后 7.8 7.8 7.4 7.2 8.1 8.1
              增加值 0.6 0.5 0.2 -0.1 0.8 0.8
              叶宽度
              平均值
              (cm)
              初始值 1.9 1.9 2.0 2.0 2.0 1.9
              二周后 2.1 2.1 2.0 1.9 2.3 2.3
              增加值 0.2 0.2 0 -0.1 0.3 0.4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叶片的生长情况能反映其 ______ 作用的强弱。
              (2)由表可知,对植物生长促进效果最显著的是 ______ 光,而没有促进效果的是 ______ 光。
              (3)如遇到连续阴雨天,为了提高温室大棚作物产量,通常需要进行补光,一般采用白光而非单色光,原因是 ______ 。
            • 10.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基本步骤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将玻璃钟罩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______ ,其他保持不变。
              (2)“暗处理一昼夜”,目的是让绿色植物通过 ______ 作用消耗体内贮存的有机物,暗处理时暗室内若装安全灯应为 ______ 色。
              (3)进行步骤③和④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叶片中是否含有 ______ 。
              (4)光合作用所需的另一种原料是通过输导组织中的 ______ 运输的,其运输的动力是来自于叶片进行 ______ 所产生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