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实验探索的结果,下面是几位科学家的研究。请从以下题目I、II中任选一题作答。
              题目I 题目II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做了如下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黑暗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他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图①所示。如果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的部位,如图②所示。

              请分析实验回答问题:
              (1)水绵的叶绿体呈 ______ 状,便于观察。
              (2)本实验要观察好氧细菌的分布情况,必需借助于 ______ 这一实验器材。
              (3)好氧细菌向叶绿体上有关的部位集中,说明该部位产生了较多的 ______ 。
              (4)能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______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______ 。
              193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尼尔在研究光合作用时发现,细菌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H2S和CO2,同时释放S,即:
              CO2+H2S光¯有机物+S
              (1)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 ______ 。
              (2)对比细菌光合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推测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O2可能来源于 ______ 。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3)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______ 。
              (4)实验可以证明O2来源于 ______ 。产生的O2可用于生物的 ______ 作用。
            • 2.
              如图为环境因素对某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图,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光合作用是在绿色植物细胞的 ______ 中进行的,合成的有机物中所贮存的能量来自于 ______ 。
              (2)由图可知,在 ______ ℃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较高。
              (3)当光照强度为A时,10℃与28℃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则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4)分析如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强度受温度和 ______ 等因素的影响。
            • 3.
              某同学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
              (1)玉米中富含淀粉、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玉米种子的 ______ 中.
              (2)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将装置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证明玉米幼苗的呼吸作用产生了 ______ .
              (3)若小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则要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要验证这一问题,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其对照实验装置中小烧杯里的液体应为 ______ .
              (4)若要探究玉米幼苗的蒸腾作用,该装置需改变的是 ______ .
            • 4.
              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大棚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 5.
              李明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晚上,他将金鱼藻放入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的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并记录在下表中.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15 60
              25 25
              35 10
              45 5
              A.试管与灯的距离越近,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
              B.气泡是金鱼藻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C.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D.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 6.
              番茄是重要的园艺作物,为了研究番茄植物的生理现象,有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透明密闭的小室内,放置两个培养罐,分别存放植物培养液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使室内二氧化碳的量保持恒定),如装置图1.调节灯的光照强度,根据毛细管内水柱左右移动情况。绘制图2.此实验不考虑温度等因素对小室内气体体积的影响。请分析回答:

              (1)番茄叶片内,含大量叶绿体且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______ 。
              (2)自然情况下,过强光照会导致番茄幼苗气孔关闭,引起 ______ 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3)呼吸作用的场所主要是 ______ 。要验证面茄的呼吸作用,应将该装置皮在 ______ 环境中,此时毛细管中的水柱移动方式是 ______ 。
              A.不移动  B.向左移动  C.向在移动
              (4)图2中,在b光热强度下,水柱不移动的原因是:该光照强度下 ______ 。如果白天光照强度长期为b,植物 ______  (能或不能) 正常生活。
              (5)番茄的果皮颜色有红色和黄色两种,这在遗传学上称为 ______ 性状。
            • 7.
              以下实验的生物材料都具有生物活性,实验过程中的其他条件均适宜.根据下列四个实验装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塑料袋上的水珠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B.利用图二实验装置图,可以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C.图三中产生的气体不需要进一步验证就能确定是氧气
              D.图四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萌发的种子产生了二氧化碳
            • 8.
              如图是菜豆的部分结构及探究其某些生理活动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幼苗中的结构Ⅰ和Ⅱ分别是由菜豆种子中的 ______ (填图中代码)发育而来的,根尖的结构D和叶片的结构 ______ (填图中代码)属于同一种组织。
              (2)利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可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具体操作中应通过改变 ______ (假设灯光不会影响广口瓶内的温度),观察有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作出合理的判断。如果实验前,向瓶内倒入了适量可持续放出二氧化气体的碳酸氢钠溶液,则同等光照情况下,有色液滴会明显移向 ______ 方。
              (3)利用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时,作出的实验假设是 ______ ;若将黑色塑料袋换成白色透明塑料袋,能否观察到预期的实现现象?试分析说明: ______ 。
            • 9.
              试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不能很好地达到使用目的是(  )
              实验名称 所用试剂 使用目的
              A 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 碘液 染色
              B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清水 溶解叶绿素
              C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生理盐水 保持细胞形态
              D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高锰酸钾溶液 与维生素C反应
              A.A
              B.B
              C.C
              D.D
            • 10.
              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和原料,以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 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活动。
              第一步:取三支大小一致的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和3号。
              第二步:在1号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碳酸氢钠溶液(注: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氧化碳),在2号试管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将三片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菹草叶片分别放入三支试管的底部,如图。
              第四步:将1、2号试管放在100W的灯泡下照射3-4分钟,3号试管置于暗处,观察并记录叶片是否有气泡(氧气) 产生和叶片上浮的情况,实验结果如表。
              试管 试管中的液体 条件 实验现象
              1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灯光照射 有气泡,叶片上浮
              2 蒸馏水+新鲜菹草叶片 灯光照射 无气泡,叶片无上浮
              3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黑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号和2号试管组成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 ______ :该组实验说明 ______ 。
              (2)若1号和3号试管形成的对照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则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应该是 ______ 。
              (3)在以上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该活动小组利用1号试管又进一步对植物光合作用进行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个)  65 35 15 6 1
              该探究的实验变量是 ______ ;从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