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关于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不能看做质点的两物体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只有能看做质点的两物体间的引力才能用\(F= \dfrac{Gm_{1}m_{2}}{r^{2}}\)计算
              C.由\(F= \dfrac{Gm_{1}m_{2}}{r^{2}}\)知,两物体间距离\(r\)减小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增大
              D.万有引力恒量\(G\)的单位是\(N·m^{2}/Kg^{2}\)
            • 2.
              第一次在实验室测得引力常量\(G\)的是\((\)  \()\)
              A.第谷
              B.开普勒
              C.牛顿
              D.卡文迪许
            • 3.

              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重\(16 N\),它在以\(5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的火箭中的视重为\(9 N\),则此火箭离地球表面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_____倍。\((g\)取\(10m/s^{2})\)

            • 4.

              \(2018\)年,我国将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在探测卫星离开地球的过程中,用\(R\)表示卫星到地心的距离,用\(F\)表示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5.
              以下关于行星运动及万有引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开普勒认为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行星在椭圆轨道上各个地方的速率均相等
              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属于不同性质的力
              C.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天体之间
              D.卡文迪许利用扭称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 6.

              \(O\)为地球球心,半径为\(R\)的圆为地球赤道,地球自转方向如图所示,自转周期为\(T\),观察站\(A\)有一观测员在持续观察某卫星\(B.\)某时刻观测员恰能观察到卫星\(B\)从地平线的东边落下,经\( \dfrac{T}{2}\)的时间,再次观察到卫星\(B\)从地平线的西边升起\(.\)已知\(∠BOB′=α\),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       \()\)


              A.卫星\(B\)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 \dfrac{πT}{2π-α}\)
              B.卫星\(B\)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 \dfrac{πT}{2π+α}\)
              C.卫星\(B\)离地表的高度为\( \sqrt[3]{ \dfrac{GM}{4}·\left( \left. \dfrac{T}{2π-α} \right. \right)^{2}}-R\)
              D.卫星\(B\)离地表的高度为\( \sqrt[3]{ \dfrac{GM}{4}·\left( \left. \dfrac{T}{2π+α} \right. \right)^{2}}-R\)
            • 7.

              牛顿首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某物体在地面上\((\)物体到地心的距离为\(R)\),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为\(F\),若此物体离地心的距离变为\(3R\),则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变(    )

              A.\(3F\)   
              B.\(9F\)   
              C.\( \dfrac{F}{3} \)
              D.\( \dfrac{F}{9} \)
            • 8.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并计划在月球建立研究基地。如图所示,可以先发射一颗绕月球飞行的人造卫星,假设卫星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_{1}\),周期为\(T\),在某一位置\(A\)点改变卫星的速度,使卫星的轨道变为椭圆,在\(B\)点与月球表面相切,使卫星落在月球上。实现登月的目标。若月球的半径为\(R\)\({\,\!}_{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A\)点需要对卫星加速才能使卫星轨道变为如图所示椭圆轨道
              B.卫星在 \(A\)点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相同
              C.卫星从椭圆轨道的 \(A\)点运动到 \(B\)点所需的时间为\(\sqrt{{{(\dfrac{{{R}_{1}}+{{R}_{2}}}{2{{R}_{1}}})}^{3}}}\dfrac{T}{2}\)
              D.卫星在椭圆轨道 \(B\)点的速度等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 9.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被称为“称量地球质量”第一人
              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间的引力作用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
              C.卡文迪许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引力常量时,应用了微元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转换法
            • 10. 同步卫星距地心的距离为\(r\),运行速率为\(v_{1}\),向心加速度为\(a_{1}\);近地卫星做圆周运动的速率为\(v_{2}\),向心加速度为\(a_{2}\);地球赤道上观测站的向心加速度为\(a_{3}.\)地球的半径为\(R\),则(    )
              A.\(\dfrac{v_{1}}{v_{2}}=\dfrac{r}{R}\)
              B.\(\dfrac{a_{1}}{a_{2}}=\dfrac{R^{2}}{r^{2}}\)
              C.\(\dfrac{a_{1}}{a_{3}}=\dfrac{r}{R}\)
              D.\(\dfrac{a_{2}}{a_{3}}=\dfrac{r^{3}}{R^{3}}\)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