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所示, \(ABCD\)是两面平行的透明玻璃砖, \(AB\)面和 \(CD\)面平行,它们分别是玻璃和空气的界面,设为界面Ⅰ和界面Ⅱ,光线从界面Ⅰ射入玻璃砖,再从界面Ⅱ射出,回到空气中,如果改变光到达界面Ⅰ时的入射角,则\((\)      \()\)

              A.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光线在界面Ⅰ上就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B.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光线在界面Ⅱ上就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C.不管入射角多大,光线在界面Ⅰ上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D.不管入射角多大,光线在界面Ⅱ上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 2.

              \([\)多选\(]\)关于全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可能发生全反射
              B.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可能发生全反射
              C.光从折射率大的介质射向折射率小的介质时可能发生全反射
              D.光从其传播速度大的介质射向其传播速度小的介质时可能发生全反射
            • 3.

              \((1)\)如图为某摄影师用相机抓拍到的某旅游景区的照片,对该照片和摄影师拍摄过程中涉及的光学知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

              A.图中的景物在水中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B.由于景物发出的光在平静的湖面上发生全反射,所以景物在水中的像看起来很亮

              C.从相机中看不见湖面下物体的原因,可能是湖面下物体发出的光在湖面发生了全反射

              D.如果摄影师向湖面靠近,从相机中仍不能看到湖面下的物体

              E.如果摄影师远离湖面,从相机中一定看不到湖面下的物体

              \((2)\)如图所示,在坐标轴\(x=0\)和\(x=20 m\)处有两个连续振动的波源,在介质中形成相向传播的两列波,\(t=0\) 时刻两列波刚好传到\(x=2 m\)和\(x=16 m\)处,已知两列波的波速均为\(2.5 m/s\)。求:


              \(①\)从\(t=0\)到\(t=2.5 s\)这段时间内,\(x=7 m\)处质点运动的路程;

              \(②t=10 s\)时,\(x=12 m\)处质点的位移。

            • 4.

              A.\( (\)选修模块\(3-3)\)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下落的雨滴呈球形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

              B. 布朗运动反映了悬浮颗粒中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手柄压下后反弹,是由分子斥力造成的

              D. 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2)\)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通过如图所示的箭头方向变化到状态\(C.\)则气体由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气体由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与外界总的热交换情况是____\((\)填“吸热”、“放热”或“无法确定”\().\) 

              \((3)\) 某种油酸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油酸分子直径为\(d.\)将该油酸稀释为体积浓度为\(\dfrac{1}{n}\)的油酸酒精溶液,用滴管取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已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V.\)若把油膜看成是单分子层,每个油分子看成球形,则油分子的体积为\(\dfrac{\pi d^{3}}{6}.\)求:

              \(①\) 一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面积.

              \(②\) 阿伏加德罗常数\(N_{A}\)的表达式.

              B.\( (\)选修模块\(3-4)\)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

              B. 当波的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时,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C. 当声源相对于观察者远离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音调比声源低

              D. 电磁波由真空进入玻璃后频率变小

              \((2)\) 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当\(t=0.3 s\)时,\(Q\)点恰好处于波谷位置,则\(P\)点此时处于____\((\)填“波峰”、“波谷”或“平衡”\()\)位置\(.\)这列波的波速至少为____\(m/s.\) 

              \((3)\) 如图所示是一段光导纤维的简化图,光纤总长为\(L.\)已知光从左端射入光线在光纤的侧面上恰好能发生全反射\(.\)若已知该光纤的折射率为\(n\),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求:

              \(①\) 光在该光纤中的速度大小.

              \(②\) 光从左端射入最终从右端射出所经历的时间.



              C.\( (\)选修模块\(3-5)\)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发现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 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

              C.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单个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D. 裂变时释放能量说明发生了质量亏损

              \((2)\)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结构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辐射出光子,辐射出的光子中最长波长为______\((\)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W_{0}\)的金属钠,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_______\(.\) 

              \((3)\) 氚\(\mathrm{(}_{1}^{3}H)\)是最简单的放射性原子核,夜光手表即是利用氚核衰变产生的\(β\)射线激发荧光物质发光\(.\)氚核发生\(β\)衰变过程中除了产生\(β\)粒子和新核外,还会放出不带电且几乎没有静止质量的反中微子\(\overline{\nu_{e}}.\)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一静止的氚核发生\(β\)衰变后,产生的反中微子和\(β\)粒子的运动方向在一直线上,设反中微子的动量为\(p_{1}\),\(β\)粒子的动量为\(p_{2}.\)求:

              \(①\) 氚发生\(β\)衰变的衰变方程.

              \(②\) 产生新核的动量.

            • 5. 潜水员在水深为\(h\)的地方向水面张望,发现自己头顶上有一圆形亮斑,如果水对空气的临界角为\(C\),则此圆形亮斑的直径是\((\)  \()\)
              A.\(2h\tan C\)
              B.\(2h\sin C\)
              C.\( \dfrac {2h}{\tan C}\)
              D.\( \dfrac {2h}{\sin C}\)
            • 6.

              【物理\(—\)选修\(3-4\)】

              \((1)\)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则由图可知___________

              A.质点振动的周期\(T=0.2s\)

              B.波速\(v=20m/s\)

              C.因一个周期质点运动\(0.8m\),所以波长\(λ=0.8m\)

              D.从该时刻起经过\(0.15s\),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m\)

              E.从该时刻起经过\(0.25s\)时,质点\(Q\)的加速度大于质点\(P\)的加速度

              \((2)\)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dfrac{1}{4} \)透明球体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束蓝光从\(A\)点沿水平方向射入球体后经\(B\)点射出,最后射到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OA=\dfrac{R}{2} \),该球体对蓝光的折射率为\(\sqrt{3} .\)若将该束光的入射点从\(A\)点向上移动到距离\(O\)为\(\dfrac{ \sqrt{2}}{2} R\)的\(A_{1}\)处,仍沿水平方向射入球体后最终射在水平面上的\(C_{1}\)处,求\(CC_{1}\)的距离是多少\(?\)

            • 7.

              如图所示,\(ABCD\)是平面平行的透明玻璃砖,\(AB\)面和\(CD\)面平行,它们分别是玻璃和空气的界面,设为界面Ⅰ和界面Ⅱ,光线从界面Ⅰ射入玻璃砖,再从界面Ⅱ射出,回到空气中,如果改变光到达界面Ⅰ时的入射角,则 (    )

              A.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光线在界面Ⅰ上可能发生全放射现象
              B.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光线在界面Ⅱ上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C.不管入射角多大,光线在界面Ⅰ上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D.不管入射角多大,光线在界面Ⅱ上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 8.

              \((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秒与\((t+0.2)\)秒两个时刻,在轴上\((-3m,3m)\)区间的波形完全相同,如图所示\(.\)并且图中\(M\),\(N\)两质点在\(t\)秒时位移均为\( \dfrac{a}{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波的最大波速为\(20m/s\)

              B.\((t+0.1)\)秒时刻,\(x=-2m\)处的质点位移一定是\(a\)

              C.从\(t\)秒时刻起,\(x=2m\)处的质点比\(x=2.5m\)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

              D.从\(t\)秒时刻起,在质点\(M\)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质点\(N\)恰好到达波峰

              E.该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宽度为\(d=3m\)的狭缝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2)\)一个半圆柱形玻璃砖,其横截面是半径为\(R\)的半圆,\(AB\)为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如图所示。玻璃的折射率为\(n= \sqrt{2} \)。


              \((1)\)一束平行光垂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若光线到达上表面后,都能从该表面射出,则入射光束在\(AB\)上的最大宽度为多少?

              \((2)\)一细束光线在\(O\)点左侧与\(O\)相距\( \dfrac{ \sqrt{3}}{2}R \)处垂直于\(AB\)从下方入射,求此光线从玻璃砖射出点的位置。

            • 9.

              \((1)\)如图所示,甲图是一列沿\(z\)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机械横波在\(t=2 s\)时的波动图像,乙图是该波传播方向上介质中某质点从\(t=0\)时刻起的振动图像,\(a\)、\(b\)是介质中平衡位置为\(x\)\({\,\!}_{1}\)\(=3 m\)和\(x\)\({\,\!}_{2}\)\(=5 m\)的两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该波的波速是\(2 m/s\)

              B.在\(t=2 s\)时刻,\(a\)、\(b\)两质点的速度相同

              C. 在\(0~4 s\)内,\(a\)质点运动的路程为\(20 cm\)

              D.\(x=200 m\)处的观察者向\(x\)轴负方向运动时,接收到该波的频率一定为\(0 25 Hz\)

              E.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频率为\(0. 25 Hz\)的另一波时,可能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2)\)如图所示,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玻璃砖\(ABDE\)处于真空中,其边长为\(d\)。现有与\(ABDE\)在同一平面内的单色细光束\(P\)经\(AB\)边中点\(O\)射入玻璃砖中。已知细光束与\(AB\)边成\(θ=30^{\circ}\)夹角,玻璃砖的折射率\(n= \sqrt{3}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不考虑光的多次反射,求:

               

              \((i)\)该光束从玻璃砖射出时,相对入射光束\(P\)的偏向角\((\)出射方向与入射方向间的夹角\()\);

              \((ii)\)该光束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

            • 10.

              \([\)物理\(—\)选修\(3-4]\)

              \((1)\)如图,\(A\)、\(B\)为振幅相同的相干波源,且向外传播过程中振幅衰减不计,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Q\)点始终处于波峰位置

              B.\(R\)\(S\)两点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C.\(P\)\(Q\)连线上各点振动始终最强

              D.\(P\)点在图中所示的时刻处于波谷,再过\(\dfrac{1}{4}\)周期处于平衡位置

                 \(E.\)如果\(A\)、\(B\)两波源频率不同,也能产生类似的稳定的干涉现象

              \((2)\)如图,足够宽的液槽中水的折射率\(n=\dfrac{2\sqrt{3}}{3}\),\(M\)是可绕轴转动的平面镜,\(M\)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lpha \)。光线从液槽的侧壁水平射入水中。

              \((i)\)若\(\alpha =30{}^\circ \),求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从水面射出时折射角的正弦值;

              \((ii)\)若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能从水面射出,求\(\alpha \)的取值范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