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三题都做,则按\(A\)、\(B\)两题评分.

              A.\( (\)选修模块\(3-3)\)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B. 利用点阵结构可以解释晶体外形的规则性和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C. 一定量的水蒸发为同温度的水蒸气,吸收的热量大于其增加的内能

              D. 只要两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相等,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

              \((2)\) 冬天和夏天相比,冬天的气温较低,水的饱和汽压值____\((\)填“较大”或“较小”\()\),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冬天的绝对湿度____\((\)填“较大”或“较小”\().\) 

              \((3)\) 游客到高原旅游常购买便携式氧气袋,袋内密闭一定质量的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温度为\(0 ℃\)时,袋内气体压强为\(1.25 atm\),体积为\(40 L\),求袋内氧气的分子数\(.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10^{23} mol^{-1}\),在标准状况\((\)压强\(p_{0}=1 atm\)、温度\(t_{0}=0 ℃)\)下,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都为\(22.4 L\).



              B.\( (\)选修模块\(3-4)\)

              \((1)\) 如图所示,\(A\)、\(B\)、\(C\)三个小钢球的质量分别为\(2m\)、\(\dfrac{1}{2}m\)、\(m\),\(A\)球振动后,通过张紧的水平细绳给其他各摆施加驱动力\(.\) 当\(B\)、\(C\)振动达到稳定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B\)的振动周期最大

              B.\( C\)的振幅比\(B\)的振幅小

              C.\( C\)的振幅比\(B\)的振幅大

              D.\( A\)、\(B\)、\(C\)的振动周期相等

              \((2)\) 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棱镜\(ABC\)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E\)点,并偏折到\(F\)点\(.\) 已知入射方向与\(AB\)边的夹角为\(θ=30^{\circ}\),\(E\)、\(F\)分别为\(AB\)、\(BC\)的中点,则该棱镜的折射率为____,光线\(EF\)____\((\)填“能”或“不能”\().\) 从\(BC\)界面射出\(.\)  

              \((3)\) 一列简谐波沿\(-x\)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t=0.3 s\)时\(Q\)质点恰好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 求:

              \(① 0.3 s\)内\(P\)质点通过的路程.

              \(②\) 这列波的波速\(v\).


              C.\( (\)选修模块\(3-5)\)

              \((1)\) 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 

              A.\( 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 原子核外电子吸收能量脱离原子核束缚形成\(β\)射线

              C. 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的质量之和等于\({{\;}}_{2}^{4}He\)原子核的质量

              D.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2)\) “正电子湮没”是指正电子与电子相遇后一起消失而放出光子的过程\(.\) 若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相撞发生湮灭转化成一对光子,正、负电子的质量均为\(m\),相碰前动能均为\(E_{k}\),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对撞过程中系统动量____\((\)填“守恒”或“不守恒”\()\),光子的频率为____\(.\) 

              \((3)\) 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发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_{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求:

              \(①\) 普朗克常量\(h(\)用图中字母表示\()\).

              \(②\) 入射光的频率为\(3ν_{c}\)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_{k}{{'}}.\)

            • 2.

              I.

              \(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越大,空气的相对湿度就越大

              B.单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C.水龙头中滴下的水滴在空中呈球状是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D.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⑵\)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压强随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气体在状态\(A\)时的内能              状态\(B\)时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由\(A\)变化到\(B\),气体对外界做功的大小                \((\)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⑶\)如图所示,用销钉固定的活塞把导热气缸分隔成两部分,\(A\)部分气体压强\(P_{A}=6.0×10^{5} Pa\),体积\(V_{A}=1L\);\(B\)部分气体压强\(P_{B}=2.0×10^{5} Pa\),体积\(V_{B}=3L.\)现拔去销钉,外界温度保持不变,活塞与气缸间摩擦可忽略不计,整个过程无漏气,\(A\)、\(B\)两部分气体均为理想气体\(.\)求活塞稳定后\(A\)部分气体的压强.



              \(II\).

              \(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吸收光子向外释放电子的现象

              B.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C.一个氘核的质量小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和

              D.已知钴\(60\)的半衰期为\(5.27\)年,则任一个钴\(60\)原子核都将在\(5.27\)年内发生衰变

              \(⑵\)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n\)为量子数\(.\)若氢原子由\(n=3\)跃迁到\(n=2\)的过程释放出的光子恰好能使某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一群处于\(n=4\)的氢原子在向基态跃迁时,产生的光子中有             种频率的光子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其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_{km}=\)               \(eV\).

              \(⑶\)质量为\(2kg\)的物体\(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1kg\)的物体\(A\)以\(2.0m/s\)的水平速度和\(B\)发生正碰,碰撞时间\(0.02s\),碰撞后\(A\)以\(0.2m/s\)的速度反弹,求碰撞后\(B\)的速度和\(A\)对\(B\)的作用力大小.

            • 3.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A\)、\(B\)两小题评分.

              A.\( (\)选修模块\(3-3)\)

              \((1)\)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先把空烧瓶放入冰箱冷冻,取出后迅速用一个气球紧套在烧瓶颈上,再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胀大起来,如图所示,与烧瓶放进热水前相比,放进热水后密闭气体的____\(.\) 

              A. 内能减小

              B. 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C. 分子对烧瓶底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D. 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2)\) 我国科技人员用升温析晶法制出了超大尺寸单晶钙钛矿晶体,尺寸超过\(71 mm\),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尺寸超过\(0.5\)英寸的钙钛矿单晶,假设该单晶体的体积为\(V\),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_{A}\),则该晶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____,分子直径为____\(.(\)球的体积\(V=\dfrac{1}{6}πD^{3}\),\(D\)为球的直径\()\) 

              \((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图\(A→B→C\)状态变化过程\(.\)气体在\(A\)状态时温度为\(300 K\).

              \(①\) 求气体在\(B\)状态时的温度\(T_{B}\).

              \(②\) 若\(A→B→C\)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了\(40 J.\) 求此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




              B.\( (\)选修模块\(3-4)\)

              \((1)\) 某同学用插针法测量平行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图景如图所示\(.\)他按正确的方法插了大头针\(a\)、\(b\)、\(c\)、\(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实验中,入射角应适当大些

              B. 该同学在插大头针\(d\)时,使\(d\)挡住\(a\)、\(b\)的像和\(c\)

              C. 若入射角太大,光会在玻璃砖内表面发生全反射


              D. 该实验方法只能测量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

              \((2)\) 如图所示,一列火车以速度\(v\)相对地面运动\(.\)如果地面上的人测得:地面上一只光源发出的闪光同时到达车厢的前壁和后壁,则火车上的人测得此闪光先到达____\((\)填“前壁”或“后壁”\()\),这两束闪光的传播速度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 有一列沿水平绳传播的简谐横波,频率为 \(10 Hz\),振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某时刻,绳上质点\(P\)位于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在\(P\)点右方 \(0.6 m\)处有一质点\(Q.\) 已知此波向左传播且波速为\(8 m/s\).

              \(①\) 求此列简谐波的波长\(λ\).

              \(②\) 画出该时刻\(P\)、\(Q\)间波形图并标出质点\(Q\)的位置.


              C.\( (\)选修模块\(3—5)\)

              \((1)\) 如图是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用一定频率的光照射阴极\(K\),当滑片\(P\)处于图示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不为零\(.\)为使电流表示数减小,下列办法可行的是____\(.\) 

              A. 将滑片\(P\)向右移动

              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

              C. 换用电动势更大的电源

              D. 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

              \((2)\) 由玻尔原子理论,氦离子\(He^{+}\)能级如图所示,电子在\(n=3\)轨道上比在\(n=4\)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____\((\)填“大”或“小”\().\)当大量处在\(n=3\)的激发态的\(He^{+}\)发生跃迁时,所发射的谱线有____条\(.\) 

              \((3)\) 以一定速度运动的原子核\({{\;}}_{Z}^{A}X\)放出\(α\)粒子后变成静止的原子核\(Y.\)若\(X\)、\(Y\)和\(α\)粒子的静质量分别是\(M\)、\(m_{1}\)和\(m_{2}\),真空中光速为\(c\),不考虑相对论效应\(.\)求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以及\(α\)粒子的动能.

            • 4.

              \((I)\)在大气中,空气团竖直运动经过各气层的时间很短,因此,运动过程中空气团与周围空气热量交换极少,可看做绝热过程\(.\)潮湿空气团在山的迎风坡上升时,水汽凝结成云雨,到山顶后变得干燥,然后沿着背风坡下降时升温,气象上称这股干热的气流为焚风\(.(\)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1)\) 空气团沿背风坡下降时,下列描述其压强\(p\)随体积\(V\)变化关系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图中虚线是气体的等温线\()\)____\(.\) 

              \((2)\) 空气团在山的迎风坡上升时温度降低,原因是空气团____\((\)填“对外放热”或“对外做功”\();\)设空气团的内能\(U\)与温度\(T\)满足\(U=CT(C\)为一常数\()\),空气团沿着背风坡下降过程中,外界对空气团做的功为\(W\),则此过程中空气团升高的温度\(ΔT=\)____\(.\) 

              \((3)\) 若水汽在高空凝结成小水滴的直径为\(d\),已知水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_{A}.\) 求:

              \(①\) 一个小水滴包含的分子数\(n\).

              \(②\) 水分子的大小\(d_{0}\).

              \((II)(1)\)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事实的是____\(.\) 

              A. 机场安检时,借助\(X\)射线能看到箱内物品

              B. 交通警示灯选用红灯是因为红光更容易穿透云雾烟尘

              C. 建筑外装涂膜玻璃应用了光的全反射

              D. 液晶显示应用了偏振光

              \((2)\)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频率为\(ν_{0}\),传播方向正对卫星飞行方向,已知真空中光速为\(c\),卫星速度为\(u\),则卫星上观测到激光的传播速度为____,卫星接收到激光的频率\(ν\)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ν_{0}.\) 

              \((3)\) 如图所示,一半圆形玻璃砖半径\(R=18 cm\),可绕其圆心\(O\)在纸面内转动,\(M\)为一根光标尺,开始时玻璃砖的直径\(PQ\)与光标尺平行\(.\)一束激光从玻璃砖左侧垂直于\(PQ\)射到\(O\)点,在\(M\)上留下一光点\(O_{1}.\)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使玻璃砖绕\(O\)点逆时针缓慢转动,光点在标尺上移动,最终在距离\(O_{1}\)点\(h=32 cm\) 处消失\(.\)已知\(O\)、\(O_{1}\)间的距离\(l=24 cm\),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0×10^{8} m/s.\)求:

              \(①\) 玻璃砖的折射率\(n\).

              \(②\) 光点消失后,光从射入玻璃砖到射出过程经历的时间\(t\).

              \((III)1995\)年科学家“制成”了反氢原子,它是由一个反质子和一个围绕它运动的正电子组成\(.\)反质子和质子有相同的质量,带有等量异种电荷\(.\)反氢原子和氢原子有相同的能级分布,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反氢原子光谱与氢原子光谱不相同

              B. 基态反氢原子的电离能是\(13.6 eV\)

              C. 基态反氢原子能吸收\(11 eV\)的光子发生跃迁

              D. 在反氢原子谱线中,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辐射光子的波长最长

              \((2)\) 反氢原子只要与周围环境中的氢原子相遇就会湮灭,因此实验室中造出的反氢原子稍纵即逝\(.\)已知氢原子质量为\(m\),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一对静止的氢原子和反氢原子湮灭时辐射光子,则辐射的总能量\(E=\)____,此过程_______守恒\(.\) 

              \((3)\) 一群氢原子受激发后处于\(n=3\)能级,当它们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发生光电效应,测得遏止电压为\(U_{c}=9.80 V.\)求:

              \(①\) 逸出光电子初动能的最大值\(E_{k}\).

              \(②\) 阴极\(K\)的逸出功\(W\).

            • 5.

              \(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结合能越大,原子中核子结合的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有关

              D.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产生\(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⑵\)用频率均为\(ν\)但强度不同的甲、乙两种光做光电效应实验,发现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选填“甲”或“乙”\()\)光的强度大。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被照射金属的逸出功为\(W\)\({\,\!}_{0}\),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⑶1926\)年美国波士顿的内科医生卢姆加特等首次应用放射性氡研究人体动、静脉血管床之间的循环时间,被誉为“临床核医学之父”。氡的放射性同位素有\(27\)种,其中最常用的是\({}_{86}^{222}{Rn}\)。\({}_{86}^{222}{Rn}\)经过\(m\)次\(\alpha \)衰变和\(n\)次\(\beta \)衰变后变成稳定的\({}_{8{2}}^{2{06}}{Pb}\)。

              \(①\)求\(m\)\(n\)的值;

              \(②\)一个静止的氡核\(({}_{86}^{222}{Rn} )\)放出一个\(\alpha \)粒子后变成钋核\(({}_{8{4}}^{{218}}{P}{{{o}}_{{}}} )\)。已知钋核的速率\(v\)\(=1ab10^{6}m/s\),求\(\alpha \)粒子的速率。

            • 6.
              \(A .\)

              \(⑴\)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露珠成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B.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平衡时,分子势能最大

              C.饱和汽压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与体积有关

              D.为了保存玉米地水分,可以锄松地面,破坏土壤里的毛细管

              \(⑵\)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图象如图,\(BC\)\(T\)轴平行,气体在状态\(A\)时压强为\(p\)\({\,\!}_{0}\),体积为\(V\)\({\,\!}_{0}\),热力学温度为\(T\)\({\,\!}_{0}\)。则在状态\(C\)时的体积为________;从状态\(A\)经状态\(B\)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⑶\) 在两百多标准大气压下,二氧化碳会浓缩成近似固体的硬胶体,这时这种硬胶可看成分子间是紧密排列的\(.\)已知二氧化碳摩尔质量为\(M\)\(=44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_{A}=6.02×10^{23}mol^{-1}\),某状态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ρ\)\(=1.97kg/m^{3}\),该状态下体积为\(V\)\({\,\!}_{1}=1.0m^{3}\)的二氧化碳气体浓缩成近似固体的硬胶体后体积减小为\(V\)\({\,\!}_{2}=1.8×10^{-3}m^{3}\)。则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约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C.

              \(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电子云反映了电子在原子核外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B.\(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

              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D.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⑵\)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_{1}(\)\(E\)\({\,\!}_{1} < 0)\),电子质量为\(m\),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频率为 的光子被电离后,电子波长为________\((\)普朗克常量为\(h\)\()\);氘核的比结合能为\(1.1 Mev\),氦核的比结合能为\(7.1Mev\),\(2\)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质量的亏损为________\(k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⑶\) 如图,木块\(A\)\(B\)的质量均为\(m\),放在光滑的的水平地面上,木块\(A\)\(B\)间夹有一小块炸药\((\)炸药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让\(A\)\(B\)以初速度\(v\)\({\,\!}_{0}\)一起运动某时刻启爆炸药,使木块\(A\)\(B\)脱离,发现木块\(B\)立即停在原位置,木块\(A\)继续沿水平方向前进\(.\)炸药爆炸时释放的化学能\(50\%\)转化为木块的动能。求爆炸后物块\(A\) 的速度\(v\)\({\,\!}_{A}\)及炸药爆炸释放的化学能\(E\)

            • 7.
              [物理-选修3 - 3](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饱和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与体积无关

              B.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少,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

              C.在任何一个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少

              D.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E.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一定从外界吸热

              (2)(10分)如图所示,一粗细均匀的玻璃瓶水平放置,瓶口处有阀门K,瓶内有AB两部分用一活塞分开的理想气体。开始时,活塞处于静止状态,AB两部分气体长度分别为 2LL,压强均为P。若因阀门封闭不严,B中气体向外缓慢漏气,活塞将缓慢移动,整个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瓶口处气体体积可以忽略。当活塞向右缓慢移动的距离为 0.4L时,(忽略摩擦阻力)求此时:


              A中气体的压强;

              B中剩余气体与漏气前B中气体的质量比。

              34 [物理-选修3 - 4] (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两个得4分,选对三个得5分。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仅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B.雨后路面上的油膜形成的彩色条纹是由光的干涉形成的

              C.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当两缝间的距离以及挡板和屏的距离一定时,红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比蓝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小

              D.光的偏振特征说明光是横波

              E.水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光从水射向气泡时,一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

              (2)(10分)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的图象如图所示,经0.1 s,质点M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

              ①波传播的速度;

              ②质点M在1.2 s内走过的路程。

              35 [物理-选修3 - 5] (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β射线的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

              B.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

              C.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氢原子的能量减少

              D.在原子核中,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E. 衰变成 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

              (2)(10分)如图所示,质量M= 9 kg小车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质量m= 0.9 kg的木块A(可视为质点)靠弹簧放置并处于静止状态,A与弹簧不栓接,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木块A右侧车表面光滑,木块A左侧车表面粗糙,动摩擦因数μ= 0.75。一颗质量m0= 0.1 kg的子弹以v0= 100 m/s的初速度水平向右飞来,瞬间击中木块并留在其中。如果最后木块A刚好不从小车左端掉下来,

              求:小车最后的速度及最初木块A到小车左端的距离。

            • 8.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动量为\(p\)的电子对应的物质波波长为\(p/h\)\((\)\(h\)为普朗克常量\()\)

              B.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大于该原子核的质量

              C.\(β\)射线的速度接近光速,普通一张白纸就可挡住

              D.对黑体辐射的研究表明,温度越高,辐射强度极大值所对应的电磁波的频率不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部一个质子转化成一个中子时,会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

              B.裂变物质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时链式反应不能进行

              C.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D.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强度小

              D.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并降低其温度,该元素的半衰期将增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

              B.\(α\)粒子散射实验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D.经典电磁理论运用于核式结构模型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性

              \((5)\)如图所示,某光电管的阴极\(K\)用截止频率为\(ν\)\({\,\!}_{0}\)的金属钠制成,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正向电压为\(U\),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的电荷量为\(e\),用频率为\(ν\)的紫外线照射阴极,有光电子逸出,光电子到达阳极的最大动能是    ;若在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加反向电压,要使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反向电压至少为  

                

              \((6)\)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的装置。两带有等宽遮光条的滑块\(A\)和\(B\),质量分别为\(m\)\({\,\!}_{A}\)、\(m\)\({\,\!}_{B}\),在\(A\)、\(B\)间用细线水平压住一轻弹簧,将其置于气垫导轨上,调节导轨使其能实现自由静止,这是表明        ,烧断细线,滑块\(A\)、\(B\)被弹簧弹开,光电门\(C\)、\(D\)记录下两遮光条通过的时间分别为\(t\)\({\,\!}_{A}\)和\(t\)\({\,\!}_{B}\),若有关系式      ,则说明该实验动量守恒。 

               

              \((7)\)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有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若原子从\(n\)\(=4\)向\(n\)\(=2\)跃迁时所发出的光正好使某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

                

              \(①\)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中共有  种频率的光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②\)从\(n\)\(=4\)向\(n\)\(=1\)跃迁时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V\)。 

              \((8)\)氢\(4\)是氢的一种同位素,在实验室里,用氘核\((\) \()\)轰击静止的氚核\((\) \()\)生成氢\(4\)的原子核\((\) \().\)已知 的质量分别为\(m\)\({\,\!}_{1}\)、\(m\)\({\,\!}_{2}\),速度大小分别为\(v\)\({\,\!}_{1}\)\(v\)\({\,\!}_{2}\)方向相同。

              \(①\) 请写出合成 的核反应方程式,并求出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粒子的动量大小\(p\)

              \(②\) 氘原子的能级与氢原子类似,已知其基态的能量为\(E\)\({\,\!}_{1}\),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能量\(E\)\({\,\!}_{n}=\)\(E\)\({\,\!}_{1}/\)\(n\)\({\,\!}^{2}\) ,普朗克常量为\(h\),则氘原子从\(n\)\(=3\)跃迁到\(n\)\(=1\)的过程中,辐射光子的频率 为多少\(?\)

              \((9)\)一静止的铀核\((\) \()\)发生\(α\)衰变转变成钍核\((Th)\),已知放出的\(α\)粒子的质量为\(m\),速度为\(v\)\({\,\!}_{0}\),假设铀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α\)粒子和钍核的动能。

              \(①\)试写出铀核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②\)求出铀核发生衰变时的质量亏损。\((\)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