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将木板水平固定在桌面上,木板左端固定挡板上连接一轻弹簧,长木板上A、B两点安装有光电门,滑块放在长木板上,靠近轻弹簧.

              (1)用游标卡尺测出挡光片的宽度,读数如图乙所示.则挡光片的宽度d=    mm.
              (2)在滑块上装上挡光片,用手推动滑块向左移动压缩弹簧,将弹簧压缩到适当的程度松手,滑块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向右滑去,滑块离开弹簧后分别通过A、B两点的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分别记录下滑块上挡光片通过A、B两点光电门的时间△t1和△t2.则滑块通过A点的速度为    ,通过B点的速度为    .(用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3)通过改变物块压缩弹簧的程度大小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滑块通过A点和B点的速度vA和vB,作出vA2-vB2图象,若图象与vA2轴的交点为a,重力加速度为g,要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要测出    ,若此需要测出的物理量用x表示,则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用题中给出的字母表示)
            • 2. 如图甲所示,利用该装置可以探究木块与砂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桌面上O点的左侧光滑,从O点到实验桌的右边缘平铺一块薄硬砂纸并固定(0点两侧可视为同一水平面),实验中,当木块A位于O点时,沙桶B刚好接触地面,将A拉到M点,待B稳定且静止后释放,A最终停到N点,测出MO和ON的长度分别为h和L,改变木块释放点M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多组h和L的实验数据.
              ①实验开始时,发现A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要使A撞不到滑轮,请你至少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②问题解决后,根据实验数据,以h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如图乙所示,作出h-L的关系图象应该是    
              ③某次实验测得h和L之比为k1,A、B的质量之比为k2,则此次测得的动摩擦因数μ=    (用k1、k2表示).
            • 3. 为了测量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挡板可固定在桌面上,轻弹簧左端与挡板相连,图中桌面吗到地面高为h,O1、O2、A、B、C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实验过程一:挡板固定在O1点,推动滑块压缩弹簧,滑块移到A处,测量O1A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滑块由静止释放,经B点飞出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P点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x1
              实验过程二:将挡板的固定点移到距O1点距离为d的O2点,如图乙所示,推动滑块压缩弹簧,滑块移到C处,使O2C的距离相等.滑块由静止释放,经B点飞出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Q点,测出Q点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x2
              (1)为完成本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必须测出小滑块的质量         B.必须测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C.弹簧的压缩量不能太小         D.必须测出弹簧的原长
              (2)写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    (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小红在进行实验过程二时,发现滑块未能滑出桌面.为了测量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 4. 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滑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遮光条的宽度为d,滑块从倾角为α的斜面上释放依次经过光电门甲、乙,所用时间为△t1和△t2
              (1)如图2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宽度d=    cm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为求得摩擦因素还需要的器材是    (填标号)
              A.天平      B.秒表      C.刻度尺      D.弹簧秤
              (3)用以上装置测量滑块与斜面间摩擦因素得表达式为    (用字母表示,并注明表达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 5.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整个装置置于水平桌面上.重力加速度为10m/s2

              (1)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选用的电源是    
              A.220V的直流电
              B.220V的交流电
              C.4~6V的直流电
              D.4~6V的交流电
              (2)实验中打出一根纸带如图乙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相邻2个计数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测出A、B间距离xAB=2.50cm和C、D间距离xCD=4.50cm,由此得到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 6. 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为了测量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甲所示,在已知倾角为θ的斜面上,靠近斜面底端安置一光电门,小物块带有遮光片,遮光片的宽度为d,从斜面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物块,记录释放时遮光片到光电门的距离x和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1)实验开始之前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光电门遮光片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片的宽度为    cm.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结合题中测量的物理量写出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    (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3)为了减小实验带来的偶然误差,可采用多次测量的方法.将小物块从斜面上不同位置释放,测出多组小物块到光电门的距离x和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图象法来得到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了使图象直观易于观察与测量(即图象为一直线),那么坐标系的中横坐标用x表示,纵坐标用
              1
              t2
              表示,测得图象的斜率值为k,则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μ=    (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 7.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

              ①实验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应接在    (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②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砝码盘、砝码和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③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每隔三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即为图中0、1、2、3、4、5、6点.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s1=0.96cm,s2=2.88cm,s3=4.80cm,s4=6.72cm,s5=8.64cm,s6=10.56cm,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a=    m/s2,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v=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8. (2016•莱芜二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想利用刻度尺(无其他测量仪器)测出小滑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小华同学的设计如图.倾斜的木板通过一小段弧形轨道与桌面连接,从木板上某一位置释放小滑块,小滑块从木板上滑下后沿桌面滑行,最终垂直桌面边缘水平抛出.测出木板底部离桌面边缘的距离L,桌面离地高度H,小滑块的落地点到桌子边缘的水平距离x.改变倾斜的木板离桌子边缘的距离(不改变木板的倾斜程度),并保证每次从木板的同一位置释放小滑块.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1)保证每次从木板的同一位置释放小滑块的目的是    
              (2)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若以L为纵轴,则应以    为横轴,拟合直线.(在“x、
              1
              x
              、x2
              1
              x2
              ”中选择填写)
              (3)若图象横轴和纵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和b,则求得μ=    
            • 9. 传感器是一种将非电学量转换成电信号的检测装置.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某物理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一步探究变力作用下的动能定理.如图甲所示,他们用力传感器通过定滑轮直接拉固定在小车上的细绳,测出拉力F;用位移传感器测出小车的位移s和瞬时速度.已知小车质量为200g.

              (1)某次实验得出拉力F随位移s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速度v随位移s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利用所得的F-s图象,求出s=0.30m到0.52m过程中力F做功W=    J,此过程动能的变化△Ek=    J(保留2位有效数字).
              (2)下列情况中可减小实验误差的操作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可能不止一个选项)
              A.使拉力F要远小于小车的重力
              B.实验时要先平衡摩擦力
              C.要使细绳与滑板表面平行.
            • 10. 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图2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可以测出1~6每个点的瞬时速度,画出v-t图象,进而得到a,其中3号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v3=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也可以去除一个数据,利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如果去除的是2.88cm这一数据,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a=     m/s2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完全选对才得分):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E.利用秒表测量滑块运动的时间t
              (4)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