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用于测定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将一个小球和待测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
              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x,不计空气阻力.

              (1)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    
              (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某同学想要更精确的测量该实验中的数据,故利用螺旋测微器对小球的直径进行测量,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如乙图所示.该同学在检查仪器时发现,由于该螺旋测微器的不恰当使用,使得当转动旋钮A使微测螺杆B旋至与砧台C靠紧时,此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应该为0.000mm,但该仪器的状态却如图丙中所示(图中所示效果略有夸大),这说明使用该螺旋测微器进行测量时,每次读数都会产生    mm的误差,该同学仍然使用这个螺旋测微器进行测量.在进行了正确的操作后,螺旋测微器的状态如图乙所示,则该小球的直径的正确测量值应为    mm.
            • 2. 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做“探究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他们在实验时组装了一套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打点计时器及所用的学生电源一台,天平、刻度尺、导线、纸带、钩码若干.
              (1)小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M=400g,将滑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两个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100g),调整滑轮高度使拉滑块的细线与桌面平行,让钩码拉动滑块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乙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若电源频率为50Hz,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重力加速度g=10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请写出一条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    
            • 3. 为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将木板倾斜,木块以不同的初速度沿木板向上滑到最高点后再返回,用光电门测量木块来回的速度,用刻度尺测量从光电门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确定木块向上运动的最大高度,让木块推动轻质卡到最高点,记录这个位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本实验中,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A.遮光条的宽度应尽量小些
              B.实验前将轻质卡置于光电门附近
              C.为了实验成功,木板的倾角必须大于某一值
              D.光电门与轻质卡所能达到的最高点间的距离即为木块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如图2所示读数为    mm.

              (3)改变木块的初速度,测量出它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与木块来回经过光电门时速度的平方差,结果如表所示,试在图3中坐标纸上作出△v2-x的图象.经测量木板倾角的余弦值为0.6,重力加速度取g=9.80m/s2,则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序号12345
              x/m16.036.060.070.088.0
              △v2/(m2•s-20.040.090.150.190.22
            • 4. 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①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你认为方案    更易于②操作.简述理由    
              ②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20N,当甲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30N,b示数为55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5.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过程如下:

              (1)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固定于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d=    mm,在桌面上合适固定好弹簧和光电门,将光电门与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连接.
              (2)用滑块把弹簧压缩到某一位置,测量出滑块到光电门的距离x,释放滑块,测出滑块上的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则此时滑块的速度v=    
              (3)通过在滑块上增减砝码来改变滑块的质量m,仍用滑块将弹簧压缩到(2)中的位置,重复(2)的操作,得出一系列滑块质量m与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的值.根据这些数值,作出v2-
              1
              m
              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图象可知,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继续分析这个图象,还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其值为    
            • 6. (2016•沧州模拟)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遮光条宽度d=0.60cm,光电门甲和乙相距L=2.00m.滑块每一次由光电门甲上方某位置开始运动,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10某次实验中,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甲、乙的时间分别为t1=6×10-3s和t2=2×10-3s,则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m/s2
              (2)若光电门甲、乙的竖直高度差h=1.20m,水平距离x=1.60m,取g=9.80m/s2,则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若要使滑块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光电门甲、乙的竖直高度差调节为h′=    m.
            • 7. 为了测量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挡板可固定在桌面上,轻弹簧左端与挡板相连,图中桌面高为h,O1、O2、A、B、C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实验过程一:挡板固定在O1点,推动滑块压缩弹簧,滑块移到A处,测量O1A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滑块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P点,测出P点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x1
              实验过程二:将挡板的固定点移到距O1点距离为d的O2点,如图乙所示,推动滑块压缩弹簧,滑块移到C处,使O2C的距离与O1A的距离相等.滑块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Q点,测出Q点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x2

              (1)为完成本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必须测出小滑块的质量      B.必须测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C.弹簧的压缩量不能太小      D.必须测出弹簧的原长
              (2)写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    (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小红在进行实验过程二时,发现滑块未能滑出桌面.为了测量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4)某同学认为,不测量桌面高度,改用秒表测出小滑块从飞离桌面到落地的时间,也可测出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此实验方案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8. 如图1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测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物块放在长木板上,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物块的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前面有轻小动滑轮,沙桶和弹簧秤通过绕在滑轮上的细绳相连.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开始实验时,在沙桶中放入适量细沙,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板上面空间的细绳均水平,不计滑轮的摩擦)

              (1)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沙和沙桶的总质量远小于车的质量?    (填“需要”或“不需要”)
              (2)图2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则计数点3对应的速度v=    m/s;本次实验物块对应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改变沙桶内细沙的质量,测量出对应的加速度a和弹簧秤的示数F.若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得到了如图3所示的一条倾斜的直线,如果该图线的横轴截距的大小等于b,斜率的大小为k,且重力加速度g为已知,则动摩擦因数μ=    
            • 9. 某实验小组为测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置于桌面并调节水平,木板另一端固定打点计时器.
              ②装砂的小桶通过细线绕过定滑轮与一木块相连接,细线的长度大于桌面的高度.
              ③将木块靠近打点计时器并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接.
              ④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木块,装砂小桶带动木块一起运动,小桶与地面接触之后,木块还要在木板上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⑤取下纸带,根据打出的点计算出木块加速度的大小(用a表示).
              根据以上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的左端与木块相连,并用虚线框标出了A、B两个区域,为了求得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应选取    (选填A或B)区域的数据计算出木块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2)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计算动摩擦因数的公式是μ=    
            • 10. 某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物块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步骤如下:
              a.如图所示组装好器材,使连接物块A的细线与水平桌面平行
              b.缓慢向矿泉水瓶内加水,直至物块A恰好开始运动
              c.用天平测出矿泉水瓶及水的总质量m
              d.用天平测出物块A的质量M
              (1)该小组根据以上过程测得的物块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本小组采用注水法的好处是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2)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物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