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则打D点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m/s2  .

                                          

                  

               

            • 2.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的频率是50Hz。测得各相邻计数点之间距离分别是 AB=1.50cm,BC=3.00cm,CD=4.50cm,DE=6.00cm,EF=7.50cm,FG=9.00cm。则,加速度a =          m/s2,打C点时的速度vc =            m/s

               

            • 3.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小车拖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从中确定五个记数点,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用米尺测量出的数据如图所示。则小车在C点的速度VC =    m/s,小车运动的平均加速度a =      m/s2.

               

            • 4.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小车拖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从中确定五个记数点,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用米尺测量出的数据如图所示。则小车在C点的速度VC =    m/s,小车运动的平均加速度a =       m/s2

               

            • 5. 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依次打出A、B、C、D、E五个点,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小车做    (选填“加速”或“减速”)运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    (选填“小于”或“大于”)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
            • 6. 如图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到的一条纸带.
              图中1、2、3、4、5、6、7是按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测得:x1=1.40cm,x2=1.90cm,x3=2.40cm,x4=2.90cm,x5=3.40cm,x6=3.90cm.由给出的数据可知,小车在通过第2个计数点时的速度大小v2=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m/s2
            • 7.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分析实验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探究物体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测得位移s和时间t的数据如下表.
              物理量123456
              时间t(s)0.891.241.521.581.972.15
              位移s(m)0.250.500.751.001.251.50
              (1)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物体运动的s-t图象   
              (2)根据作图可判断出表格中第    组数据有错误.
              (3)若某同学提出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的猜想,为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应作    图象.若该猜想成立,则物体做    直线运动.
            • 8. 某同学在学习了DIS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量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齐平、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该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实验
              次数
              不同的
              挡光片
              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s)
              速度
              (m/s)
              第一次I0.230440.347
              第二次0.174640.344
              第三次0.116620.343
              第四次0.058500.342
              (1)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①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I的宽度最小
              ②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Ⅳ的宽度最小
              ③四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④四次实验中,第四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这种方法得到的测量值跟实际值相比______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3)若把挡光片装在小车的正中间,测量小车正中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测量值跟实际值相比______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 9.

              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如果用S1、S2、 S3、S4、S5、S6 来表示OA、AB、BC、CD、DE、EF相临计数点间的距离,相临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__。(要求用逐差法表达)其大小为a=_____m/s2;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_________ m/s。(答案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 10.

              利用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图中AB是固定的光滑斜面,1和2是固定在斜面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当光电门中有物体通过时与它们连接的光电计时器(都没有画出)能够显示挡光时间.让滑块从斜面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00×10-2s、2.00×10-2s.已知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长度为5.00cm,测得光电门1和2之间的距离为0.54 m。求:(结果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         m/s,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        m/s.

              2.滑块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时间为        s,滑块的加速度为        m/s2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