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把无摩擦可转动支架Q放下,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P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支架Q竖起,放上b球,让a球仍从位置P由静止开始滚下,到达轨道水平末端时和b球碰撞后,a、b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O′为支架上b球球心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图中 ______ 段.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
              答: ______ (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或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两球落点位置到O点(或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M和m
              E.测量P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3)实验中若某同学测量了小球直径,使用千分尺所得的结果如图(2)所示,则球的直径D= ______ cm
              (4)按照本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的验证式是: ______ .(用(2)中和图(1)中的字母表示)
            • 2.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作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作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1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2,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 ______ 段来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 ______ 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格填“AB”或“BC”或“DC”或“DE”).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
              碰前总动量= ______ kg•m/s;碰后总动量= ______ kg•m/s.由上述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3. 某同学利用计算机模拟A、B两球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已知A、B两球质量之比为2:3,用A作入射球,初速度为v1=1.2m/s,让A球与静止的B球相碰,若规定以v1的方向为正,则该同学记录碰后的数据中,肯定不合理的是 ______
              次数 A B C D
              V1 0.48 0.60 -1.20 -0.24
              V2 0.48 0.40 1.60 0.96
            • 4. 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有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和B来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______
              (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若得出关系式 ______ 成立,即可得出碰撞中守恒的量是动量的矢量和,上式中算得的A、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______ (写出两点即可)
            • 5.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A、B两球在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该同学利用平抛运动测量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实验装置和具体做法如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滑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滑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并画出实验中A、B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竖直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为了使两球碰撞为一维碰撞,所选两球的直径关系为:A球的直径 ______ B球的直径(“大于”、“等于”或“小于”);为减小实验误差,在两球碰撞后使A球不反弹,所选用的两小球质量关系应为mA______ mB(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 ______ (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与B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A球和B球在空间飞行的时间
              D.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3)已知mA:mB=2:1,E、F、J是实验中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请你根据该同学实验中所选小球和实验的记录纸判断,A球没有碰撞B球时的落点是 ______ 点(在E、F、J三个落点中选填),A球与B球碰撞后A球的落点是 ______ 点(在E、F、J三个落点中选填).
              该同学通过实验数据说明在实验中A、B两球碰撞中动量守恒,
              请你用图2中的字母写出该同学判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 ______
            • 6. 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无摩擦的.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D的气垫导轨和已知质量均为M的滑块A、B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1)在A上固定一个已知质量为m的砝码,在A和B间放入一个压缩状态的弹簧,用电动卡销置于气垫导轨上;
              (2)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记时结束,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t2
              (3)重复几次;
              ①在调整气垫导轨时应注意 ______
              ②还应测量的数据有 ______
              ③只要关系式 ______ 成立即可验证该过程动量守恒.
              ④利用上述实验数据能否测出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如能,请写出表达式. ______
            • 7.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设法使小车A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的小车B相碰并粘在一起,继续做匀速运动,设计如图1所示:

              在小车A的后面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2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在图上标出A为运动起始的点,则应选 ______ 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 ______ 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A=0.4kg,小车B的质量mB=0.20kg,则由以上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 ______ kg•m/s,碰后总动量= ______ kg•m/s.
            • 8. 如图为“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装置示意图.
              (1)入射小球1与被碰小球2直径相同,均为d,它们的质量相比较,应是m1______ m2
              (2)为了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必须调整斜槽使 ______
              (3)继续实验步骤为:
              A.在地面上依次铺白纸和复写纸.
              B.确定重锤对应点O.
              C.不放球2,让球1从斜槽滑下,确定它落地点位置P.
              D.把球2放在立柱上,让球1从斜槽滑上,与球2正碰后,确定球1和球2落地点位置M和N.
              E.用刻度尺量OM、OP、ON的长度.
              F.看m1+m2与m1是否相等,以验证动量守恒.
              上述步骤有几步不完善或有错误,请指出并写出相应的正确步骤. ______
            • 9. 气垫导轨在现在的中学物理实验中应用很广泛,如图所示为一种简单的气垫导轨.导轨上的甲、乙两滑块质量分别为m1、m 2,且m1>m2,两滑块上的挡片宽度相同,均为L.现将气垫导轨水平放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实验中用滑块甲撞击静止在导轨上的滑块乙,碰撞前滑块乙处于静止状态.第一次在两滑块碰撞端安上弹簧片,第二次在两滑块碰撞端粘上橡皮泥,弹簧片与橡皮泥的质量均不计.两次实验时滑块甲碰前通过光电门计时装置记录的挡光片的挡光时间相等,均为t,碰后滑块乙第一次和第二次通过光电门计时装置记录的挡片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则(光电门的宽度可忽略)

              (1)通过所给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 ______ .上式中算得的甲、乙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______ (写出两点即可).
              (2)t1和t2的关系应为t1______ t2.(选填“>”“<”“=”)
              (3)滑块甲第一次与乙碰撞后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______ .(用所给的数据表示)
            • 10. 用半径相同的两个小球A、B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球静置于水平槽前边缘处,让A球仍从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O点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点的距离:OM=2.68cm,OP=8.62cm,ON=11.50cm,并知A、B两球的质量比为2:1,则未放B球时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 ______ 点,系统碰撞总动量p与碰撞后动量p′的百分误差= ______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