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先将\(a\)球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b\)球放在斜槽轨道末水平段的最右端上,让\(a\)球仍从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10\)次.


              \((1)\)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      \()\).
              A.斜槽轨道末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
              B.小球\(a\)、\(b\)的质量\(m\)\({\,\!}_{a}\)、\(m\)\({\,\!}_{b}\)
              \({\,\!}\)C.小球\(a\)、\(b\)的半径\(r\)
              D.小球\(a\)、\(b\)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平抛飞行的时间\(t\)
              E.记录纸上\(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OA\)、\(OB\)、\(OC\)

              F.\(a\)球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水平部分间的高度差\(h\)

              \((2)\)某同学在做实验时,测量了过程中的各个物理量,利用上述数据验证,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1)\)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1)\)中测量的量表示\(]\)。

            • 2.

              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和\(B\),来测定弹簧的弹性势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_{A}\)、\(m_{B}\);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状态;

              \(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锁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_{1}\);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锁,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_{1}\)和\(t_{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测出被压缩弹簧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 3.

              Ⅰ\(.\)用半圆形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的方法如下:\(①\)把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定出其圆心\(O\),在白纸上用铅笔描下其直径和圆心位置,让一束光沿与直径垂直的方向穿入玻璃砖的圆弧部分射到圆心\(O\),如图所示。\(②\)不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和位置,让玻璃砖以\(O\)点为轴逆时针转动到从玻璃砖平面一侧恰好看不到出射光为止。\(③\)用铅笔描下此时玻璃砖直径的位置,移去玻璃砖测出玻璃砖转过的角度\(β\),由\(β\)计算出折射率。这种测量方法是利用光的________现象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当玻璃砖转过的角度\(β\)时的入射角叫________。若已知\(β=42^{\circ}\),且\(\sin 42^{\circ}=0.67\),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


              Ⅱ\(.\)如图\(1\)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先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 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若不考虑小球的大小\()\)

              \((1)\) 对于上述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D.小球\(1\)质量可以等于小球\(2\)的质量

              \((2)\) 上述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A\)、\(B\)两点间的高度差\(h_{1}\)                 

              B.\(B\)点离地面的高度\(h_{2}\)

              C.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_{1}\)、\(m_{2}\)            

              D.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

              \((3)\) 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如果还满足表达式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

              \((4)\) 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图\(2\)所示。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两球碰撞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l_{1}\),\(l_{2}\)、\(l_{3}\)。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 4. Ⅰ\(.(1)\)图甲中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___\(mm\);
              \((2)\)图乙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__\(mm\)。

              Ⅱ\(.\)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后端连着纸带,纸带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左右移动垫在长木板右下方的薄木片,使小车\(A\)牵着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A\)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在一起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1)\)实验获得的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A\)为运动的起点\(.\)应选_____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BC\)”、“\(CD\)”或“\(DE\)“\()\)

              \((2)\)若测得小车\(A\)的质量 \(m_{1}=0.4kg\),小车\(B\)的质量为\(m_{2}=0.2kg\),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kg⋅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 kg⋅m/s.(\)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5.

              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气垫导轨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的装置。两带有等宽遮光条的滑块\(A\)和\(B\),质量分别为\(m_{A}\)、\(m_{B}\),在\(A\)、\(B\)间用细线水平压住一轻弹簧,将其置于气垫导轨上,调节导轨使其能实现自由静止,这是表明______________,烧断细线,滑块\(A\)、\(B\)被弹簧弹开,光电门\(C\)、\(D\)记录下两遮光条通过的时间分别为\(t_{A}\)和\(t_{B}\),若有关系式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实验碰撞前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守恒。

            • 6.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的间距\((\)已标在图上\().A\)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BC\)”“\(CD\)”或“\(DE\)”\()\).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_{1}=0.4 kg\),小车\(B\)的质量\(m_{2}=0.2 kg\),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

              \((3)\)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图为“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P\)点是未放被碰小球\(2\)时入射小球\(1\)的落点。

              \((1)\)入射小球\(1\)与被碰小球\(2\)直径相同,均为\(d\),为了减小误差,它们的质量相比较,应是\(m_{1\_\_\_\_\_\_\_\_\_\_}m_{2}.(\)选填“\( > \)”、“\( < \)”、“\(=\)”\()\)

              \((2)\)为了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必须调整斜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动量守恒,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

              A.\({m}_{1} \overset{¯}{OP}={m}_{1} \overset{¯}{OM}+{m}_{2} \overset{¯}{ON} \)

              B.\({m}_{1} \overset{¯}{OP}={m}_{1} \overset{¯}{OM}+{m}_{2}( \overset{¯}{ON}-d) \)

              C.\({m}_{1} \overset{¯}{OP}={m}_{1} \overset{¯}{OM}+{m}_{2}( \overset{¯}{ON}-2d) \)

            • 8.

              某同学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室具备的实验器材有:斜槽轨道,大小相等、质量不同的小钢球\(A\)、\(B\),刻度尺、白纸,圆规,重垂线一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P\)为不放\(B\)球时\(A\)球的平均落点,\(M\)点和\(N\)点分别为碰撞后\(A\)球和\(B\)球的平均落点.

              \((1)\)对于实验中注意事项、测量器材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前调节轨道时应注意槽的末端的切线是水平的

              B.实验中要保证每次让\(A\)球从斜槽轨道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

              C.实验中还缺少的器材有复写纸和秒表

              D.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只有\(A\)球的质量\(m_{1}\)和\(B\)球的质量\(m_{2}\)

              \((2)\)在\(m_{1} > m_{2}\)时,实验中记下了\(O\)、\(M\)、\(P\)、\(N\)四个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若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用\(m_{1}\)、\(m_{2}\)、\(OM\)、\(OP\)、\(ON\)表示\()\),则说明碰撞中动量守恒;若还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只能用\(OM\)、\(OP\)、\(ON\)表示\()\),则说明碰撞前后动能也相等.

              \((3)\)此实验中若\(m_{1}= \dfrac{3}{2}m_{2}\),则实验中碰撞结束时刻两球动量大小之比为\(p_{1}∶p_{2}=\)________.

            • 9.

              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的装置。



              两带有等宽遮光条的滑块\(A\)\(B\),质量分别为\(m_{A}\)\(m_{B}\),在\(A\)\(B\)间用细线水平压住一轻弹簧,将其置于气垫导轨上,调节导轨使其能实现自由静止,这样做的目的是                             

              烧断细线,滑块\(A\)\(B\)被弹簧弹开,光电门\(C\)\(D\)记录下两遮光条通过的时间分别为\(t_{A}\)\(t_{B}\),若有关系式                       成立,则说明该实验动量守恒。

            • 10. 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某同学选取了两个材质相同、体积不等的立方体滑块 \(A\)\(B\),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1\):在\(A\)\(B\)的相撞面分别装上橡皮泥,以便二者相撞以后能够立刻结为整体;

              步骤\(2\):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铝质轨道槽的左端是倾斜槽,右端是长直水平槽。倾斜槽和水平槽由一小段圆弧连接,轨道槽被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轨道槽的侧面与轨道等高且适当远处装一台数码频闪照相机;

              步骤\(3\):让滑块\(B\)静置于水平槽的某处,滑块\(A\)从斜槽某处由静止释放,同时开始频闪拍摄,直到\(A\)\(B\)停止运动,得到一幅多次曝光的数码照片;

              步骤\(4\):多次重复步骤\(3\),得到多幅照片,挑出其中最理想的一幅,打印出来,将刻度尺紧靠照片放置,如图所示。

              \((1)\)由图分析可知,滑块\(A\)与滑块\(B\)碰撞发生的位置________。

              \(①\)在\(P\)\({\,\!}_{5}\)、\(P\)\({\,\!}_{6}\)之间

              \(②\)在\(P\)\({\,\!}_{6}\)处

              \(③\)在\(P\)\({\,\!}_{6}\)、\(P\)\({\,\!}_{7}\)之间

              \((2)\)为了探究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需要直接测量或读取的物理量是________。

              \(①\)\(A\)\(B\)两个滑块的质量\(m\)\({\,\!}_{1}\)和\(m\)\({\,\!}_{2}\)

              \(②\)滑块\(A\)释放时距桌面的高度

              \(③\)频闪照相的周期

              \(④\)照片尺寸和实际尺寸的比例

              \(⑤\)照片上测得的\(s\)\({\,\!}_{45}\)、\(s\)\({\,\!}_{56}\)和\(s\)\({\,\!}_{67}\)、\(s\)\({\,\!}_{78}\)

              \(⑥\)照片上测得的\(s\)\({\,\!}_{34}\)、\(s\)\({\,\!}_{45}\)、\(s\)\({\,\!}_{56}\)和\(s\)\({\,\!}_{67}\)、\(s\)\({\,\!}_{78}\)、\(s\)\({\,\!}_{89}\)

              \(⑦\)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写出验证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