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甲所示为实验室中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_{1}\),半径为\(r_{1}\);被碰小球质量为\(m_{2}\),半径为\(r_{2}\),则________。

              A.\(m_{1} > m_{2}\),\(r_{1} > r_{2}\)    \(B.m_{1} > m_{2}\),\(r_{1} < r_{2}\)

              C.\(m_{1} > m_{2}\),\(r_{1}=r_{2}\)    \(D.m_{1} < m_{2}\),\(r_{1}=r_{2}\)

              \((2)\)为完成此实验,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需的是________。\((\)填下列对应的字母\()\)

              A.直尺    \(B.\)游标卡尺

              C.天平    \(D.\)弹簧秤

              \((3)\)设入射小球的质量为\(m_{1}\),被碰小球的质量为\(m_{2}\),\(P\)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N\)分别为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碰后的平均落点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关系式________\((\)用\(m_{1}\),\(m_{2}\)及图中字母表示\()\)成立,即表示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

            • 2.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实验中必须要求的条件是 ______
              A.斜槽轨道尽量光滑以减少误差
              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C.入射球和被碰球的质量必须相等,且大小相同
              D.入射球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 ______ \((\)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P\)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M\)到\(O\)点的距离
              C.\(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B\)球落点\(N\)到\(O\)点的距离
              D.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E.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F.测量释放点\(G\)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G.测量水平槽面离地的高度
              \((3)\)某次实验中得出的落点情况如图\(2\)所示,假设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入射小球质量\(m_{1}\)和被碰小球质量\(m_{2}\)之比为 ______ .
            • 3.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先将入射小球\(a\)球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被碰小球\(b\)球放在斜槽轨道末端的小立柱上,调节实验装置使两小球碰撞时球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让\(a\)球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10\)次。

               \((1)\)关于本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字母\()\)

              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

              B.必须测量小球\(a\)\(b\)的直径\(D\)

              C.必须测量斜槽轨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

              D.必须测量小球\(a\)\(b\)的质量,且二者的关系为\(m_{a}\)\( > \)\(m_{b}\)

              \((2)\)为测定未放小球\(b\)时,小球\(a\)落点的平均位置,把刻度尺的零刻线跟记录纸上的\(O\)点对齐,如图给出了小球\(a\)落点附近的情况,由图可得\(a\)球落点与\(O\)点的距离应为         \(cm\)。

              \((3)\)按照本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的验证式是

            • 4.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足够大的水平平台上的\(A\)点放置一个光电门,水平平台上\(A\)点右侧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左侧为粗糙水平面,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小滑块\(a\)上固定一个宽度为\(d\)的窄挡光片;

              \(②\)用天平分别测出小滑块\(a(\)含挡光片\()\)和小球\(b\)的质量\(m_{a}\)、\(m_{b}\);

              \(③\)在\(a\)和\(b\)间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静止放置在平台上;

              \(④\)细线烧断后,\(a\)、\(b\)瞬间被弹开,向相反方向运动;

              \(⑤\)记录滑块\(a\)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片的遮光时间\(t\);

              \(⑥\)滑块\(a\)最终停在\(C\)点\((\)图中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出\(AC\)之间的距离\(S_{a}\);

              \(⑦\)小球\(b\)从平台边缘飞出后,落在水平地面的\(B\)点,用刻度尺测出平台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及平台边缘铅垂线与\(B\)点之间的水平距离\(S_{b}\);

              \(⑧\)改变弹簧压缩量,进行多次测量.

              \((1)\)该实验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则只需验证___\({\,\!} =\) ___即可\(.(\)用上述实验数据字母表示\()\)

              \((2)\)改变弹簧压缩量,多次测量后,该实验小组得到\(S_{a}\)与的\(1/t^{2}\)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则平台上\(A\)点左侧与滑块\(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           \(.(\)用上述实验数据字母表示\()\)

            • 5.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甲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


              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和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1\)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

              \(④\)使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⑤\)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已知碰后两滑块一起运动;

              \(⑥\)先________,然后_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

              \(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较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⑧\)测得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310 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 g\).

              \((1)\)试着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

              \((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前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________\(kg·m/s\);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________\(kg·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3)\)试说明\((2)\)问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6.

              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先安装好实验装置,在水平面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在白纸上记录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水平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P\)点;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末端\(B\)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N\)点;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到\(O\)点的距离,即\(OM\)、\(OP\)、\(ON\)的长度.
              \(①\)对于上述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小球\(1\)的质量应大于小球\(2\)的质量
              \(②\)上述实验除需测量\(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
              A.\(B\)点距地面的高度\(h\)
              B.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_{1}\)、\(m_{2}\)
              C.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径\(r\)
              \(③\)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 ______ \((\)用实验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如果还满足表达式 ______ \((\)用实验所测量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

            • 7.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让质量为\(m\)\({\,\!}_{A}\)的小球\(A\)从斜槽上某固定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与静止在斜槽口末端的质量为\(m\)\({\,\!}_{B}\)的小球\(B\)发生正碰,两球质量关系应该满足\(m\)\({\,\!}_{A}\)______\(m\)\({\,\!}_{B}(\)填“\( < \)”、“\(=\)”或“\( > \)”\()\)。\(O\)点是水平槽末端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P\)\(M\)\(A\)球碰撞前、后在记录纸上落点的位置,\(N\)是碰后\(B\)球在记录纸上落点的位置。我们需要验证的是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用题目和图中给出的字母表示\()\)是否成立。


              \((2)\)每次保证在同一位置释放\(A\)球的前提下,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

              E.测量\(A\)球释放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 8.

              如图,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如图,\(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将入射球\(m\)\({\,\!}_{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_{2}\)静止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小球\(m\)\({\,\!}_{1}\)从斜轨上\(S\)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小球\(m\)\({\,\!}_{2}\)相撞,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_{1}\)、\(m\)\({\,\!}_{2}\)

              B.测量小球\(m\)\({\,\!}_{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 \(m\)\({\,\!}_{1}\)、 \(m\)\({\,\!}_{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M\)\(N\)

              E.测量平抛射程 \(OM\)\(ON\)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4)\)经测定,\(m\)\({\,\!}_{1}=45.0 g\),\(m\)\({\,\!}_{2}=7.5 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下图所示。碰撞前、后\(m\)\({\,\!}_{1}\)的动量分别为\(p\)\({\,\!}_{1}\)与\(p\)\({\,\!}_{1}′\),则\(p\)\({\,\!}_{1}∶\)\(p\)\({\,\!}_{1}′=\)________\(∶11\);若碰撞结束时\(m\)\({\,\!}_{2}\)的动量为\(p\)\({\,\!}_{2}′\),则\(p\)\({\,\!}_{1}′∶\)\(p\)\({\,\!}_{2}′=11∶\)________。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 \dfrac{{P}_{1}}{{p}_{1}{{'}}+{p}_{2}{{'}}} \)为________。

                 

            • 9.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足够大的水平平台上的\(A\)点放置一个光电门,水平平台上\(A\)点右侧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左侧为粗糙水平面,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小滑块\(a\)上固定一个宽度为\(d\)的窄挡光片;

              \(②\)用天平分别测出小滑块\(a(\)含挡光片\()\)和小球\(b\)的质量\(m_{a}\)、\(m_{b}\);

              \(③\)在\(a\)和\(b\)间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静止放置在平台上;

              \(④\)细线烧断后,\(a\)、\(b\)瞬间被弹开,向相反方向运动;

              \(⑤\)记录滑块\(a\)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片的遮光时间\(t\);

              \(⑥\)滑块\(a\)最终停在\(C\)点\((\)图中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出\(AC\)之间的距离\(S_{a}\);

              \(⑦\)小球\(b\)从平台边缘飞出后,落在水平地面的\(B\)点,用刻度尺测出平台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及平台边缘铅垂线与\(B\)点之间的水平距离\(S_{b}\);

              \(⑧\)改变弹簧压缩量,进行多次测量。

              \((1)\)该实验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则只需验证________\(=\)________即可。\((\)用上述实验数据字母表示\()\)

              \((2)\)改变弹簧压缩量,多次测量后,该实验小组得到\(S_{a}\)与的\(\dfrac{1}{{{t}^{2}}}\)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则平台上\(A\)点左侧与滑块\(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________。\((\)用上述实验数据字母表示\()\)

            • 10. 如图为“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装置示意图.
              \((1)\)入射小球\(1\)与被碰小球\(2\)直径相同,均为\(d\),它们的质量相比较,应是\(m_{1}\) ______ \(m_{2}\).
              \((2)\)为了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必须调整斜槽使 ______ .
              \((3)\)继续实验步骤为:
              A.在地面上依次铺白纸和复写纸.
              B.确定重锤对应点\(O\).
              C.不放球\(2\),让球\(1\)从斜槽滑下,确定它落地点位置\(P\).
              D.把球\(2\)放在立柱上,让球\(1\)从斜槽滑上,与球\(2\)正碰后,确定球\(1\)和球\(2\)落地点位置\(M\)和\(N\).
              E.用刻度尺量\(OM\)、\(OP\)、\(ON\)的长度.
              F.看\(m_{1} \overline {OM}+m_{2} \overline {ON}\)与\(m_{1} \overline {OP}\)是否相等,以验证动量守恒.
              上述步骤有几步不完善或有错误,请指出并写出相应的正确步骤.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