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两只弹簧测力计产生两力\(F_{1}\)、\(F_{2}\)共同拉橡皮条时,两力的夹角越大越好
              B.改用一只弹簧测力计产生一个力\(F′\)拉橡皮条时,必须将橡皮条结点拉至同一位置\(0\)
              C.两个分力\(F_{1}\)、\(F_{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
              D.细绳\(OB\)和\(OC\)要适当长一些
              E.以\(F_{1}\)、\(F_{2}\)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求得合力\(F\),如上图乙所示。若\(F\)与\(F′\)不完全重合,证明平行四边形定则是错误的
            • 2.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细绳套和弹簧测力计。
              \((1)\)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______
              A、同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个弹簧测力计沿某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端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夹角必须取\(90^{\circ}\),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C\)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其示数为 ______ \(N\)

              \((3)\)在另一次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图示已作出\((\)如图乙所示\()\),方格每边的长度表示\(1.0N\),\(O\)是橡皮条的一个端点。则合力\(F\)的大小为 ______ \(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
              在“探究力的合成”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的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和绳套节点的位置\(.\)图中 ______ 是力\(F_{1}\)与\(F_{2}\)的合力的理论值, ______ 是力\(F_{1}\)与\(F_{2}\)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 4.
              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两弹簧秤的拉力在图中已作出,图中方格每边长表示\(1N\),\(O\)是橡皮条的一个端点,请在图中作出合力\(F\)的图示,最后得到的合力\(F\)的大小为 ______ \(N\)。
            • 5.
              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N\)、最小刻度为\(0.1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1\)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
              \((1)\)由图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 ______ \(N\)和 ______ \(N(\)只需读到\(0.1N)\)。
              \((2)\)在方格纸\((\)如图\(2)\)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
            • 6.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
              \((1)\)现有如下器村:方水板、白纸、细纸售、檬皮条、刻度尺、三角板、图钉和铅笔,要完成该实验。还必须提供的器材是______。
              \((2)\)在同一次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能使合力与两个分力产生的效果相同的是______。
              A.把橡皮条与细地套的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
              B.使橡皮条拉直
              C.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记准细绳的方向
              \((3)\)某同学要测量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劲度系教,他把刻度尺放在弹簧测力计面板上,测得测力计面板上“\(0\)”刻度线与“\(5.00N\)”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等于\(8.20cm\),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N/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7.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如图\((\)甲\()\)、\((\)乙\()\)所示,某同学分别用弹簧秤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记下\((\)甲\()\)图中弹簧秤的拉力:\(F_{1}=2.0N\)、\(F_{2}=2.6N\);\((\)乙\()\)图中弹簧秤的拉力:\(F′=3.6N\),力的方向分别用虚线\(OB\)、\(OC\)和\(OD\)表示.
              \((1)\)请你按图中的比例尺,在图\((\)丙\()\)中作出\(F_{1}\)、\(F_{2}\)的合力\(F\)与\(F′\)的图示.

              \((2)\)通过多组实验,得到规律是 ______ .
            • 8.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所示\().\)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再单独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伸橡皮条.
              \((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 \((\)填入相应的字母\()\)
              A.拉力\(F_{1}\)和\(F_{2}\)的夹角必需是\(90^{\circ}\)
              B.拉力\(F_{1}\)和\(F_{2}\)的大小必需相等
              C.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两个弹簧测力计拉与单独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只要橡皮条伸长量相等就行
              \((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1}\)为\(3N\),\(F_{2}\)为\(4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6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
            • 9.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力 ______ .
              \((2)(\)单选题\()\)本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 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多选题\()\)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 ______
              A.两个分力\(F_{1}\)、\(F_{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B.两个分力\(F_{1}\)、\(F_{2}\)间夹角要尽量大些
              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 10.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橡皮条在两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下,沿直线\(GC\)伸长了\(EO\)的长度,两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力大小分别为\(F_{1}\)、\(F_{2}\),橡皮条对\(O\)点的作用力大小为\(F_{3}\),\(F_{1}\)、\(F_{2}\)与\(GC\)的夹角分别为\(α\)、\(β\),且\(α > β\),则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_{1} > F_{2}\)
              B.\(F_{2} > F_{1}\)
              C.\(F_{1}-F_{2} < F_{3}\)
              D.\(F_{3}-F_{2} > F_{1}\)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