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小组利用图(a)所示的电路,研究硅二极管在恒定电流条件下的正向电压U与温度t的关系,图中为理想电压表;R为滑动变阻器,R0为定值电阻(阻值100Ω);S为开关,E为电源。实验中二极管置于控温炉内,控温炉内的温度t由温度计(图中未画出)测出。图(b)是该小组在恒定电流为50.0μA时得到的某硅二极管U-t关系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保证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为50.0μA,应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1=______mV;根据图(b)可知,当控温炉内的温度t升高时,硅二极管正向电阻______(填“变大”或“变小”),电压表示数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此时应将R的滑片向______(填“A”或“B”)端移动,以使示数仍为U1
              (2)由图(b)可以看出U与t成线性关系。硅二极管可以作为测温传感器,该硅二极管的测温灵敏度为||=______×10-3V/℃(保留2位有效数字)。
            • 2. 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回答下列问题:

              (i)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______;
              A.将单缝向双缝靠近
              B.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
              C.将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
              D.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
              (ii)若双缝的间距为d,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测得第1条暗条纹到第n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x,则单色光的波长λ=______;
              (iii)某次测量时,选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300mm,测得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1.20m,第1条暗条纹到第4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7.56mm。则所测单色光波长为______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 3. 用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的实验中,首先需将纯油酸稀释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稀释的目的是______。实验中为了测量出一滴已知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可以______。为得到油酸分子的直径,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
            • 4. 某小组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玻璃砖,大头针,刻度尺,圆规,笔,白纸。
              ①下列哪些措施能够提高实验准确程度______。
              A.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
              B.选用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
              C.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
              D.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间的距离尽量大些
              ②该小组用同一套器材完成了四次实验,记录的玻璃砖界线和四个大头针扎下的孔洞如下图所示,其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③该小组选取了操作正确的实验记录,在白纸上画出光线的径迹,以入射点O为圆心作圆,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交于A、B点,再过A、B点作法线N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点,如图所示,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用图中线段的字母表示)
            • 5.
              两束单色光\(A\)、\(B\)的波长分别为\(λ_{A}\)、\(λ_{B}\),且\(λ_{A} > λ_{B}\),则 ______ \((\)选填“\(A\)”或“\(B\)”\()\)在水中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较大。用同一装置进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时,可以观察到 ______ \((\)选填“\(A\)”或“\(B\)”\()\)产生的条纹间距较大。
            • 6.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绿色激光照射在双缝上,在缝后的屏幕上显示出干涉图样\(.\)若要增大干涉图样中两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可选用的方法是\((\)  \()\)
              A.改用红色激光
              B.改用蓝色激光
              C.减小双缝间距
              D.将屏幕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
              E.将光源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
            • 7. 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时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入射角越大,误差越小
              B.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后,用铅笔贴着光学画面画出界面
              C.实验时即可用量角器,也可用圆规和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D.判断像与针是否在同一直线时,应该观察大头针的头部
              \((2)\)小时同学在插针时玻璃砖的位置如图\(I\)所示。根据插针与纸上已画的界面确定入射点与出射点,依据上述操作所测得的折射率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小明同学经正确操作后,在纸上留下四枚大头针的位置\(P_{1}\)、\(P_{2}\)、\(P_{3}\)、\(P_{4}\),\(AB\)和\(CD\)是描出玻璃砖的两个边,如图\(2\)所示,请在答题纸上画出光路图。
            • 8. (1)在“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实验中,如图1所示,线圈A通过变阻器和开关连接到电源上,线圈B的两端连到电流表上,把线圈A装在线圈B的里面。开关闭合的瞬间,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能使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的实验操作是(多选)______
              A.拔出线圈A   B.迅速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C.断开开关     D.在线圈A中插入铁芯

              (2)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在操作时不小心使玻璃砖向上平移如图2所示,则他测出的折射率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该同学发现问题后及时做出调整后实验,如图3所示,他插第四枚大头针的依据是______。
            • 9. 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一金属电阻的阻值\(R\)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已知该金属电阻在常温下的阻值约\(10Ω\),\(R\)随\(t\)的升高而增大\(.\)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控温箱用以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值.
              实验时闭合\(S\),先将开关\(K\)与\(1\)端闭合,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分别记下温度\(t_{1}\),\(t_{2}\),\(…\)和电流表的相应示数\(I_{1}\),\(I_{2}\),\(….\)然后将开关\(K\)与\(2\)端闭合,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实数再次为\(I_{1}\),\(I_{2}\),\(…\),分别记下电阻箱相应的示数\(R_{1}\),\(R_{2}\),\(…\).

              \((1)\)有以下两电流表,实验电路中应选用 ______
              \((A)\)量程\(0~100mA\),内阻约\(2Ω\)
              \((B)\)量程\(0~0.6A\),内阻可忽略
              \((2)\)实验过程中,要将电阻箱的阻值由\(9.9Ω\)调节至\(10.0Ω\),需旋转图中电阻箱的旋钮“\(a\)”、“\(b\)”、“\(c\)”,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
              \(①\)将旋钮\(a\)由“\(0\)”旋转至“\(1\)”
              \(②\)将旋钮\(b\)由“\(9\)”旋转至“\(0\)”
              \(③\)将旋钮\(c\)由“\(9\)”旋转至“\(0\)”
              \((3)\)实验记录的\(t\)和\(R\)的数据见下表“
              温度\(t(℃)\)\(20.0\)\(40.0\)\(60.0\)\(80.0\)\(100.0\)
              阻值\(R(Ω)\)\(9.6\)\(10.4\)\(11.1\)\(12.1\)\(12.8\)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作出\(R-t\)图象.
              由图线求得\(R\)随\(t\)的变化关系为\(R=\)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