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用钩码所受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用DIS(数字化信息系统)测小车的加速度.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①图线    是在轨道水平的情况下得到的(选填“Ⅰ”或“Ⅱ”)
              ②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为    kg,小车在水平轨道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 2. 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质量.(滑轮质量不计)

              (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打出几条纸带.
              E.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象是一条直线,图线与横坐标的夹角为θ,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    .(填选项前的字母)
              A.2tanθ           B.
              1
              tanθ
                           C.k             D.
              2
              k
            • 3. (2016•杭州一模)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做实验,已知:木板和小车间的摩擦及纸带和限位孔间的摩擦都可以作忽略处理、木板的倾斜角度可以通过改变模板下端支撑在1~5五个位置而改变,还配有刻度尺、量角尺、砝码、天平等器材.则该装置不能完成下列实验中的    (填代码)
              A.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B.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C.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不能够完成实验的理由是    
            • 4. (2016•郴州模拟)“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该装置研究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打点计时器接电源    输出端(选填“直流”或“交流”);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选填“等效替代的方法”或“控制变量的方法”)
            • 5. 某实验小组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

              (1)在平衡摩擦力后,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所受合外力,获取多组数据.若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为500g,实验中每次所用的钩码总质量范围应选    组会比较合理.(填选项前的字母)
              A.10g~50g   B.200g~500g    C.1000g~2000g
              (2)小林、小睿两同学分别用这个装置做实验,在同一坐标系中做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象.设小林实验时小车及车中砝码质量为m1,小睿实验时小车及车中砝码质量为m2,则    
              A.m1>m2
              B.m1<m2
              C.m1=m2
            • 6.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在保持力一定的情况下,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该同学测出数据后,做出了a与    (填“m”或“
              1
              m
              ”)的图象,并根据该图象直观的找到了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
            • 7. (2016春•忻州校级期中)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渗透了研究问题的多种科学方法:①实验环境的等效法:    
              ②实验条件设计的科学方法:    
              ③实验原理的简化:    ,即当小车质量M>>m时,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近似等于砂及桶的总重力mg;
              ④实验数据处理的科学方法:    
              ⑤由a~M图象转化为a~
              1
              M车
              图象,所用的科学方法:    .(选填:“理想实验法”、“图象法“、“化曲为直法”、“控制变量法”、“近似法”)
            • 8.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教材中提供了两种参考案例.

              (1)参考案例一如图(a)所示,两个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端各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中可放砝码.两个小车后端各系一条细线,用一个黑板擦把两条细线同时按在桌子上,使小车静止.抬起黑板擦,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按下黑板擦,两小车同时停下来.若用刻度尺测出两小车通过的位移分别为s1、s2,则它们的加速度之比为    
              (2)参考案例二如图(b)所示,当平衡摩擦力后,若作用在小车上的力是通过测量小盘和砝码的重力mg得到的,即F=mg,这样处理会有系统误差,为了减小系统误差,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与小车的质量M应满足的关系是    ;为了消除这个系统误差,某同学认为将小盘中减掉的砝码放到小车上,就会消除系统误差,则他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 9. 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计算出纸带的加速度后,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有关数值记入表中,如图,
              a(m/s21.984.065.958.12
              F(N)1.002.003.004.00
              a(m/s22.402.663.233.98
              1
              M
              (kg-1
              0.500.670.801.00
              (1)从图象可以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是    ;  当F一定时,a与M的关系是    
              (2)某两个同学分别按步骤做该实验时,各自得到的图象如图甲和乙所示,则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甲是    ,乙是    .(选填“平衡摩擦力过大”、“平衡摩擦力过小”)
            • 10. (1)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其中电容器左侧极板和静电计外壳接地,电容器右侧极板与静电计金属球相连.

              ①用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接触右侧极板使电容器带电.上移其中一极板,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当在两板间插入电介质时,静电计指针偏转角将    
              ②关于本实验使用的静电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该静电计可以用电压表替代
              B.该静电计可以用电流表替代
              C.使用静电计的目的是观察电容器电压的变化情况
              D.使用静电计的目的是观察电容器电量的变化情况
              (2)图2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L=48.0cm的A、B两处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A、B时的速率.
              ①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A.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
              B.调整长木板的倾斜角度,以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让小车在不受拉力作用时能在木板上做    运动;
              C.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D.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率vA、vB
              E.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步骤D的操作.
              次数 F(N)  
              v
              2
              B
              -
              v
              2
              A
              (m2/s2
               a(m/s2
              1 0.60 0.77 0.80
              2 1.04 1.61  1.68
              3 1.42 2.34     
              4 2.00 3.48  3.63
              5 2.62 4.65  4.84
              6 3.00 5.49  5.72
              ②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
              v
              2
              B
              -
              v
              2
              A
              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    ,请将表中第3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由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并作出a~F关系图线;
              ④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3中已画出理论图线),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