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光滑轨道\(PQO\)的水平段\(QO=\dfrac{h}{2}\),轨道在\(O\)点与水平地面平滑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A\)从高\(h\)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在\(O\)点与质量为\(4m\)的静止小物块\(B\)发生碰撞。\(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mu =0.5\),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假设\(A\)、\(B\)间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


              \((1)\)第一次碰撞后瞬间\(A\)和\(B\)速度的大小; 

              \((2) A\)、\(B\)均停止运动后,二者之间的距离。

            • 2.
              如图,在竖直平面内,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ABC\)和水平轨道\(PA\)在\(A\)点相切,\(BC\)为圆弧轨道的直径,\(O\)为圆心,\(OA\)和\(OB\)之间的夹角为\(α\),\(\sin α= \dfrac {3}{5}.\)一质量为\(m\)的小球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经\(A\)点沿圆弧轨道通过\(C\)点,落至水平轨道;在整个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及轨道作用力外,小球还一直受到一水平恒力的作用。已知小球在\(C\)点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且此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水平恒力的大小和小球到达\(C\)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球达\(A\)点时动量的大小;
              \((3)\)小球从\(C\)点落至水平轨道所用的时间。
            • 3.
              汽车\(A\)在水平冰雪路面上行驶,驾驶员发现其正前方停有汽车\(B\),立即采取制动措施,但仍然撞上了汽车\(B\),两车碰撞时和两车都完全停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碰撞后\(B\)车向前滑动了\(4.5m\),\(A\)车向前滑动了\(2.0m\),已知\(A\)和\(B\)的质量分别为\(2.0×10^{3}kg\)和\(1.5×10^{3}kg\),两车与该冰雪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0\),两车碰撞时间极短,在碰撞后车轮均没有滚动,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
              \((1)\)碰撞后的瞬间\(B\)车速度的大小;
              \((2)\)碰撞前的瞬间\(A\)车速度的大小。
            • 4.
              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可忽略\(.a\)为小球运动轨迹上的一点,小球上升和下降经过\(a\)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_{k1}\)和\(E_{k2}.\)从抛出开始到小球第一次经过\(a\)点时重力所做的功为\(W_{1}\),从抛出开始到小球第二次经过\(a\)点时重力所做的功为\(W_{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E_{k1}=E_{k2}\),\(W_{1}=W_{2}\)
              B.\(E_{k1} > E_{k2}\),\(W_{1}=W_{2}\)
              C.\(E_{k1} < E_{k2}\),\(W_{1} < W_{2}\)
              D.\(E_{k1} > E_{k2}\),\(W_{1} < W_{2}\)
            • 5.
              如图\(1\)所示,用质量为\(m\)的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 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直流电源 \(B.\)交流电源
              \((2)\)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正确操作方法是 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把长木板右端垫高       \(B.\)改变小车的质量
              在不挂重物且 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
              A.计时器不打点     \(B.\)计时器打点
              \((3)\)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将打下的第一个点标为\(O.\)在纸带上依次去\(A\)、\(B\)、\(C…\)若干个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得\(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为\(x_{1}\)、\(x_{2}\)、\(x_{3}…\),如图\(2\)所示.

              实验中,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从打\(O\)点打\(B\)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______ ,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______
              \((4)\)以\(v^{2}\)为纵坐标,\(W\)为横坐标,利用实验数据做如图\(3\)所示的\(v^{2}-W\)图象\(.\)由此图象可得\(v^{2}\)随\(W\)变化的表达式为 ______ \(.\)根据功与能的关系,动能的表达式中可能包含\(v^{2}\)这个因子;分析实验结果的单位关系,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 ______

              \((5)\)假设已经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若重物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从理论上分析,图\(4\)中正确反映\(v^{2}-W\)关系的是 ______
            • 6.
              一质量为\(8.00×10^{4}kg\)的太空飞船从其飞行轨道返回地面\(.\)飞船在离地面高度\(1.60×10^{5}m\)处以\(7.5×10^{3}\) \(m/s\)的速度进入大气层,逐渐减慢至速度为\(100m/s\)时下落到地面\(.\)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在飞船下落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常量,大小取为\(9.8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分别求出该飞船着地前瞬间的机械能和它进入大气层时的机械能;
              \((2)\)求飞船从离地面高度\(600m\)处至着地前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已知飞船在该处的速度大小是其进入大气层时速度大小的\(2.0\%\).
            • 7. \((1)\) \(B\)点距虚线 \(MN\)的距离 \(d\)\({\,\!}_{2}\);
              \((2)\) 带电微粒从 \(A\)点运动到 \(B\)点所经历的时间 \(t\)
            • 8. \((17\)分\()\)如图所示,粗糙、绝缘的直轨道\(OB\)固定在水平桌面上,\(B\)端与桌面边缘对齐,\(A\)是轨道上一点,过\(A\)点并垂直于轨道的竖直面右侧有大小\(E=1.5×10^{6} N/C\),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带负电的小物体\(P\)电荷量是\(2.0×10^{-6} C\),质量\(m=0.25 kg\),与轨道间动摩擦因数\(μ=0.4\)。\(P\)从\(O\)点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经过\(0.55 s\)到达\(A\)点,到达\(B\)点时速度是\(5 m/s\),到达空间\(D\)点时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且\(\tan α=1.2\)。\(P\)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受到水平向右的某外力\(F\)作用,\(F\)大小与\(P\)的速率\(v\)的关系如表所示。\(P\)视为质点,电荷量保持不变,忽略空气阻力,取\(g=10 m/s^{2}\)。求:
                                                 


              \((1)\)小物体\(P\)从开始运动至速率为\(2 m/s\)所用的时间\(;\)

              \((2)\)小物体\(P\)从\(A\)运动至\(D\)的过程,电场力做的功。


            • 9. 如图所示,\(LMN\)是竖直平面内固定的光滑绝缘轨道,\(MN\)水平且足够长,\(LM\)下端与\(MN\)相切\(.\)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B\)静止在水平轨道上,质量为\(2m\)的带正电小球\(A\)从\(LM\)上距水平轨道高为\(h\)处由静止释放,在\(A\)球进入水平轨道之前,由于\(A\)、\(B\)两球相距较远,相互作用力可认为是零,\(A\)球进入水平轨道后,\(A\)、\(B\)两球间相互作用视为静电作用\(.\)带电小球均可视为质点\(.\)已知\(A\)、\(B\)两球始终没有接触\(.\)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B\)两球相距最近时,\(A\)球的速度\(v\);
              \((2)A\)、\(B\)两球相距最近时,\(A\)、\(B\)两球系统的电势能\(E_{P}\);
              \((3)A\)、\(B\)两球最终的速度\(v_{A}\)、\(v_{B}\)的大小.
            • 10. 下图所示,虚线表示等势面,相邻两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有一带正电的小球在电场中运动,实线表示该小球的运动轨迹\(.\)小球在\(a\)点的动能等于\(20 eV\),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等于\(2 eV.\)若取\(c\)点为电势零点,则当这个带电小球的电势能等于\(-6 eV\)时\((\)不计重力和空气阻力\()\),它的动能等于     \((\)  \()\)
              A.\(16 eV\)                        
              B.\(14 eV\)
              C.\(6 eV\)                              
              D.\(4 eV\)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