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如表为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T=    s,g=    m/s2
              组次123
              摆长L/cm80.0090.00100.00
              50次全振动的时间t/s90.095.5101.0
              振动周期T/s1.801.91
              重力加速度g/(m•s-29.749.73
              (2)若有三位同学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2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    
              (A)图线a对应的g值大于图线b对应的g值
              (B)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C)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D)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3)某同学用细线和铁锁制成一个单摆,如图3所示.由于只有一根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细线上的A点做了一个标记,使得悬点O到A点间的细线长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以改变摆长.实验中,当O、A间细线的长度分别为l1、l2时,测得相应单摆的周期为T1、T2.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g=    (用l1、l2、T1、T2表示).
            • 2. (2015秋•荆州校级期末)某同学想测出宜宾本地的重力加速度g.为了减小误差,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如下:将一根长直铝棒用细线悬挂在空中(如图甲所示),在靠近铝棒下端的一侧固定电动机M,使电动机转轴处于竖直方向,在转轴上水平固定一支特制笔N,借助转动时的现象,将墨汁甩出形成一条细线.调整笔的位置,使墨汁在棒上能清晰地留下墨线.启动电动机待转速稳定后,用火烧断悬线,让铝棒自由下落,笔在铝棒上相应位置留下墨线.
              图乙是实验时在铝棒上所留下的墨线,将某条合适的墨线A作为起始线,此后每隔4条墨线取一条计数墨线,分别记作B、C、D、E.将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A,此时B、C、D、E对应的刻度依次为14.68cm,39.15cm,73.41cm,117.46cm.
              已知电动机每分钟转动3000转.求:
              (1)相邻的两条计数墨线对应的时间间隔为     s;
              (2)由实验测得宜宾本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本实验中主要系统误差是    ,主要偶然误差是    (各写出一条即可)
            • 3. 六安一中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1所示.

              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该同学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他用分度值为毫米的直尺测得摆线长为89.40c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2甲所示,读数为    cm.则该单摆的摆长为    cm.用停表记录单摆做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2乙所示,在停表读数为    s,如果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计算摆长时加的是摆球的直径
              B、开始计时时,停表晚按下
              C、摆线上端未牢固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实验过程中先测摆长后测周期)
              D、实验中误将30次全振动记为31次
              (3)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绘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D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填字母代号).
            • 4. 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值    (偏大、偏小、相等).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只要填写一条即可),提出一条减小误差的方法    (也只要填写一条)
            • 5. 某实验小组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某小组在实验中如果测得g值偏大,原因可能是(  )
              A.把摆线长与小球直径之和作为摆长
              B.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次数记为50次
            • 6. 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很多,某同学选用滴水法在暗室中用如图1所示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丝夹子、接水铝盒、一根荧光刻度的米尺、频闪仪.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漏斗内盛满红墨水,旋松螺丝夹子,水滴会以一定的频率一滴滴地落下.
              ②用频闪仪发出的白闪光将水滴流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频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
              ③用竖直放置的米尺测得各个水滴所对应的刻度.
              ④采集数据进行处理.
              (1)要在实验中看到空间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的现象,其条件是    
              A.频闪仪频率等于水滴滴落的频率.
              B.这是一种梦幻效果,视觉暂留现象.
              C.实验中水滴下落的高度必须是一定值.
              D.水滴的质量必须是一个严格要求的值.
              (2)实验中观察到水滴“固定不动”时的闪光频率为30Hz,某同学读出其中部分比较远的水滴到第一个水滴的距离如图2所示,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    m/s2;第8个水滴此时的速度v8=    m/s.(结果都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该实验存在的系统误差可能有(答出一条即可):    
            • 7. 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
              (1)如果已知摆球的直径为2.00cm,让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图1所示,那么单摆摆长是    cm,如果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2中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    s.

              (2)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    .(不定项选择)
              A.适当加长摆线
              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
              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从而测出单摆振动的周期.
            • 8.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摆球直径如图所示,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则:

              (1)该摆摆长为    cm,周期为    s.(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2)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量5种不同摆长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记录数据如下:
              l/m0.50.80.91.01.2
              T/s1.421.791.902.002.20
              T2/s22.023.203.614.004.84
              试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作出T2-l图线,并利用此图线求出重力加速度g=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9.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以下关于本实验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序号)
              A.摆角应尽量大些
              B.摆线应适当长些
              C.摆球应选择密度较大的实心金属小球
              D.用停表测量周期时,应取摆球摆至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2)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1所示的读数是    mm.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2所示,秒表读数为    s.

              (3)若该同学测量了5种不同摆长与单摆振动周期的对应情况,并将记录的结果描绘在如图3所示的坐标中,图中个坐标点的标号分别对应实验种5种不同摆长的情况.请你在图中画出T2-l图线;利用图象求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考虑到单摆振动时空气浮力的影响后,同学甲说:“因为空气浮力与摆球重力方向相反,它对球的作用相当于重力加速度变小,因此振动周期变大.”同学乙说:“浮力对摆球的影响好像用一个轻一些的摆球做实验,因此振动周期不变”,这两个同学说法中    
              A.甲正确      B.乙正确      C.两同学的说法都错误.
            • 10. 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2
              G.以t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1)用游标为10分度卡尺测量小球直径.某次测量示数图2示,读出小球直径d值为    cm.
              (2)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 2-l图线如图3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404.0l+3.0.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 2-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D.不应作t 2-l图线,而应作t 2-(l+
              1
              2
              d)图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