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如表为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T=    s,g=    m/s2
              组次123
              摆长L/cm80.0090.00100.00
              50次全振动的时间t/s90.095.5101.0
              振动周期T/s1.801.91
              重力加速度g/(m•s-29.749.73
              (2)若有三位同学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2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    
              (A)图线a对应的g值大于图线b对应的g值
              (B)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C)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D)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3)某同学用细线和铁锁制成一个单摆,如图3所示.由于只有一根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细线上的A点做了一个标记,使得悬点O到A点间的细线长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以改变摆长.实验中,当O、A间细线的长度分别为l1、l2时,测得相应单摆的周期为T1、T2.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g=    (用l1、l2、T1、T2表示).
            • 2. (2015秋•荆州校级期末)某同学想测出宜宾本地的重力加速度g.为了减小误差,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如下:将一根长直铝棒用细线悬挂在空中(如图甲所示),在靠近铝棒下端的一侧固定电动机M,使电动机转轴处于竖直方向,在转轴上水平固定一支特制笔N,借助转动时的现象,将墨汁甩出形成一条细线.调整笔的位置,使墨汁在棒上能清晰地留下墨线.启动电动机待转速稳定后,用火烧断悬线,让铝棒自由下落,笔在铝棒上相应位置留下墨线.
              图乙是实验时在铝棒上所留下的墨线,将某条合适的墨线A作为起始线,此后每隔4条墨线取一条计数墨线,分别记作B、C、D、E.将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A,此时B、C、D、E对应的刻度依次为14.68cm,39.15cm,73.41cm,117.46cm.
              已知电动机每分钟转动3000转.求:
              (1)相邻的两条计数墨线对应的时间间隔为     s;
              (2)由实验测得宜宾本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本实验中主要系统误差是    ,主要偶然误差是    (各写出一条即可)
            • 3. 某小组同学使用力矩盘验证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盘上各同心圆的间距相等,为4cm.

              (1)在A、B两点分别用细线悬挂钩码,M、C两点用弹簧秤连接后,力矩盘平衡(如图1所示),已知每个钩码所受的重力为1N,弹簧秤示数的单位为N,请填写下列实验数据表格中“第一次”实验的数据:
              逆时针方向力矩之和(N•m)顺时针方向力矩之和(N•m)
              第一次        
              第二次
              (2)回顾整个实验过程,他们发现操作完全正确,读数和计算均无差错,力矩盘与转轴间的摩擦也足够小,经过讨论,他们认为两个方向力矩之和的差异是由于力矩盘的重心不在圆心造成的.根据(1)中的数据,可以判定力矩盘的重心可能在    (多选)
              (A)圆心的左上方(B)圆心的左下方
              (C)圆心的右上方(D)圆心的右侧,与圆心同高
              (3)为改进实验,他们提出两种方案:
              方案一:在图2中D点悬挂一个钩码,在之后的每次实验中保持这个钩码的悬挂位置和个数不变,它产生的力矩就可以和力矩盘的重力矩抵消了.
              方案二:在之后的每一次实验中,都在顺时针方向的力矩之和上加0.04N•m,就可以抵消重力矩产生的影响了.
              你认为这两种方案    
              (A)都可行(B)都不可行(C)方案一可行(D)方案二可行.
            • 4. 六安一中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1所示.

              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该同学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他用分度值为毫米的直尺测得摆线长为89.40c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2甲所示,读数为    cm.则该单摆的摆长为    cm.用停表记录单摆做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2乙所示,在停表读数为    s,如果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计算摆长时加的是摆球的直径
              B、开始计时时,停表晚按下
              C、摆线上端未牢固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实验过程中先测摆长后测周期)
              D、实验中误将30次全振动记为31次
              (3)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绘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D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填字母代号).
            • 5. 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值    (偏大、偏小、相等).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只要填写一条即可),提出一条减小误差的方法    (也只要填写一条)
            • 6. 任何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都可表示为T=2π
              m
              k
              ,式中T为简谐运动的周期,m为振动物体的质量,k为回复力F与位移x的关系式(即F=-kx)中的比例系数.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是用来测量弹簧劲度系数和滑块质量所用的弹簧振子,M为待测滑块(滑块上可增加砝码),与滑块相连的两轻质弹簧A、B完全相同.整个装置置于水平气垫导轨上,气垫导轨可使滑块在运动过程中不受摩擦力,A弹簧的左端和B弹簧的右端固定在气垫导轨上.为了测出滑块未加砝码时的质量及弹簧A的劲度系数,某同学用秒表分别测出了加上不同质量的砝码时滑块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所加砝码质量(kg) 50个周期的时间t(s) 振动周期T(s)T2的值(s2
               1 0.100 38.7 0.774 0.599
               2 0.200 42.4 0.848 0.719
               3 0.300 45.8 0.916 0.839
               4 0.400 49.0 0.980 0.960
               5 0.500 51.9 1.04 1.08
               6 0.600 54.9 1.10 1.21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用秒表测出滑块运动50个周期的总时间t,再得到周期T=
              t
              50
              ,测量时以滑块    开始计时有利于减小计时误差.
              A.开始运动时         B.到达最大位移处时           C.通过平衡位置时
              (2)如图乙为某次测量 50 个周期时秒表的示数,则该振动的周期为    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根据表格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如图丙所示的坐标纸上,以m(为滑块上所加砝码的质量)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作出T2-m图象.图中已描出4个点,请根据表中数据描出另外两点,并完成T2-m 图象.
              (4)根据T2-m图象可得出未加砝码时滑块的质量为    kg,弹簧A的劲度系数为    N/m.(取π2=10,最后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 7. 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很多,某同学选用滴水法在暗室中用如图1所示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丝夹子、接水铝盒、一根荧光刻度的米尺、频闪仪.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漏斗内盛满红墨水,旋松螺丝夹子,水滴会以一定的频率一滴滴地落下.
              ②用频闪仪发出的白闪光将水滴流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频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
              ③用竖直放置的米尺测得各个水滴所对应的刻度.
              ④采集数据进行处理.
              (1)要在实验中看到空间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的现象,其条件是    
              A.频闪仪频率等于水滴滴落的频率.
              B.这是一种梦幻效果,视觉暂留现象.
              C.实验中水滴下落的高度必须是一定值.
              D.水滴的质量必须是一个严格要求的值.
              (2)实验中观察到水滴“固定不动”时的闪光频率为30Hz,某同学读出其中部分比较远的水滴到第一个水滴的距离如图2所示,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    m/s2;第8个水滴此时的速度v8=    m/s.(结果都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该实验存在的系统误差可能有(答出一条即可):    
            • 8. (2015秋•郑州校级月考)某同学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使用的器材有: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往小车上摆放的大砝码、细线、小桶及往小桶里放的小砝码、打点计时器等.
              (1)他以小桶及小桶内的砝码的总重力作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F,测出不同拉力F对应的加速度a值,并把各数据标在aF图象上后,发现它们都在一条直线的附近,这条直线不过坐标原点,如图甲所示,而与横坐标轴交于F1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答:    
              (2)经过调整后,该同学作出的aF图象如图乙中的A所示,另一位同学使用同一套仪器作出的a-F图象如图乙中的B所示.B图线的斜率比A图线的斜率小的原因是什么?
              答:    
            • 9. 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    的图象.
              (3)如图(a),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5)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利用图2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