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物块放在倾斜的木板上,改变木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当\(θ=30^{\circ}\)和\(θ=37^{\circ}\)时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恰好相等,求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A.\(0.577\)
              B.\(0.75\)
              C.\(0.625\)
              D.\(0.833\)
            • 2.

              \((1)\)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放在水平光滑桌面上铁块\(A\)与金属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铁块\(A\)的质量\(m_{A}=1.0kg\),金属板\(B\)的质量\(m_{B}=0.5kg\)。用水平力\(F\)向左拉金属板\(B\),使其一直向左运动,稳定后弹簧秤示数的放大情况如图甲所示,则\(A\)、\(B\)间的摩擦力\(F_{1}=\)_________\(N\),\(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若将纸带连接在金属板\(B\)的后面,通过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一系列的点,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图中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可求得拉金属板的水平力\(F=\)________\(N\)。\((g\)取\(10m/s^{2})\)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弹簧弹射装置,轻弹簧两端各放一个金属小球\((\)小球与弹簧不连接\()\),压缩弹簧并锁定,然后将锁定的弹簧和两个小球组成的系统放在内壁光滑的金属管中\((\)管径略大于两球直径\()\),金属管水平固定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处,如图所示\(.\)解除弹簧锁定,则这两个金属小球可以同时沿同一直线向相反方向弹射\(.\)现要测定弹射装置在弹射时所具有的弹性势能,并探究弹射过程所遵循的规律,实验小组配有足够的基本测量工具,并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两球质量分别为\(m_{1}\)、\(m_{2}\);

              \(②\)用刻度尺测出两管口离地面的高度均为\(h\);

              \(③\)解除弹簧锁定弹出两球,记录下两球在水平地面上的落点\(M\)、\(N\).

              根据该小组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要测定弹射装置在弹射时所具有的弹性势能,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弹簧的压缩量\(Δx B.\)两球落地点\(M\)、\(N\)到对应管口\(P\)、\(Q\)的水平距离\(x_{1}\)、\(x_{2}\)

              C.小球直径           \(D.\)两球从弹出到落地的时间\(t_{1}\)、\(t_{2}\)

              \((2)\)根据测量结果,可得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如果满足关系式_____,则说明弹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 3.

              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甲                                                        乙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最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_{A}\)和\(Δt\)\({\,\!}_{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overline{a}\)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Δt_{A}\)和\(Δt_{B}\)表示为\(a=\)_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overline{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________.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 4.

              如图甲所示,在倾角\(θ=37^{\circ}\)的足够长斜面上,装有\(A\)、\(B\)两光电门,一小正方体木块边长\(d=1cm\),在距\(A\)光电门\(x_{0}\)处由静止释放,小木块通过光电门\(A\)显示的遮光时间为\(Δt_{1}\),通过光电门\(B\)显示的遮光时间为\(Δt_{2}\),现保持小木块与光电门\(A\)在斜面上的位置不变,不断的改变光电门\(B\)的位置,测出对应的两光电门\(A\)、\(B\)间的距离\(x\)和\(Δt_{2}\),并画出如图乙所示的图象\(.(g=10m/s^{2},\sin 37^{\circ}=0.6,\cos 37^{\circ}=0.8)\)则由图象可知:

              \((1)\)木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为\(μ=\)________.

              \((2)\)小木块距光电门\(A\)的距离\(x_{0}=\)________.

              \((3)\)若将小木块换为与小木块同种材料制成的长为\(L=20cm\)的木条,把它静止放在距光电门\(A\)上方一定距离的某位置,木条依次通过两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分别为\(Δt_{1}=0.2s\),\(\triangle t_{2}=0.1s\),求两光电门\(AB\)之间的距离\(x=\)________\((\)第三小问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5.

              为测量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A.先测出滑块\(A\)、\(B\)的质量\(M\)、\(m\),查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B.用细线将滑块\(A\)、\(B\)连接,使\(A\)、\(B\)间的轻质弹簧压缩,滑块\(B\)紧靠在桌边.

              C.剪断细线,测出滑块\(B\)做平抛运动落地时到重锤线的水平位移\(s_{1}\)和滑块\(A\)沿桌面滑行距离\(s_{2}\).

              \((1)\)为表示\(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写出还须测量的物理量及表示它的字母:_____________.

              \((2)\)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用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3)\)接着,根据\((2)\)中表达式及测量出的数据计算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用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 6.

              某兴趣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物块与木板\(AD\)、\(DE\)间的动摩擦因数\(μ_{1}\)、\(μ_{2}\)。两块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AD\)、\(DE\)对接组成斜面和水平面,两木板在\(D\)点光滑连接\((\)物块在此处运动不损失机械能\()\),且\(AD\)板能绕\(D\)点转动。现将物块在\(AD\)板上某点由静止释放,物块将沿\(AD\)下滑,最终停在水平板的\(C\)点;改变倾角,让物块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释放,且每次释放点的连线在同一条竖直线上\((\)保证图中物块水平投影点\(B\)、\(D\)间距\(s\)不变\()\),用刻度尺量出释放点与\(DE\)平面的竖直高度差\(h\)、释放点与\(D\)点的水平距离\(s\),\(D\)点与最终静止点\(C\)的水平距离\(x\),利用多次测量的数据绘出\(x—h\)图象,如图乙所示。


              \(⑴\)写出\(x(h)\)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μ_{1}\)、\(μ_{2}\)、\(h\)及\(s\)表示\()\)。

              \(⑵\)若实验中\(s=0.5m\),\(x-h\)图象的横轴截距\(a=0.1\),纵轴截距\(b=0.4\),则\(μ_{1}=\)_______,\(μ_{2}=\)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 7. 某实验小组研究木块与某粗糙木板间的摩擦因数,步骤如下:

              \((1)\)如图甲,在该木板上放置一木块,木块与一水平弹簧左端相连,弹簧右端连接在位置固定的传感器上\(.\)传感器与木板未接触\(.\)传感器可以测出弹簧拉力\(F\)和对应的木块位移大小\(x\),数据\((F,x)\)可以通过电脑实时同步保存并自动画出\(F-x\)图象。

              \((2)\)调节装置使\(F\)、\(x\)均为\(0.\)然后缓慢向左拉动木板\(.\)得到多组数据\((F,x)\),木块与木板相对滑动后,控制木板立即静止,整个过程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电脑中得到如图乙\(F-x\)图象。其中\(F_{m}\)、\(x_{m}\)为记录数据\(F\)、\(x\)中的最大值\(.\)己知木块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取\(g\),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用图象中获得的数据和己知量表示下列物理量。

              \(①\)整个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_;

              \(②\)摩擦力对木块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

              \(③\)木块与粗糙板间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

            • 8.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过程如下:


              \((1)\)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固定于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d=\) ____  \(mm\)。在桌面上合适位置固定好弹簧和光电门,将光电门与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连接。

              \((2)\)用滑块把弹簧压缩到某一位置,测量出滑块到光电门的距离\(x\)。释放滑块,测出滑块上的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则此时滑块的速度\(v=\)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3)\)通过在滑块上增减砝码来改变滑块的质量\(m\),仍用滑块将弹簧压缩到\((2)\)中的位置,重复\((2)\)的操作,得出一系列滑块质量\(m\)与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的值。根据这些数值,作出\(v^{2}\)--\(m^{-1}\)图象如图丙所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图象可知,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____ ;弹性势能\(E_{P}= \)____   

            • 9.

              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做许多力学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利用此装置测量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需要调整长木板的倾斜度来平衡摩擦力
              B.利用此装置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不需要消除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
              C.利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通过增减小车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的倾斜度
              D.利用此装置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时,不必适当垫高木板左端以消除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
              E.利用此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时、应将木板带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适当垫高,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小车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平衡小车运动中所受阻力的影响
            • 10.

              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木块和弹簧秤相连,滑轮和木块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方放置砝码。缓慢向左拉动水平放置的木板,当木块和砝码相对桌面静止且木板仍在继续滑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即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某次实验所得数据在下表中给出,其中\({{f}_{4}}\)的值可从图\((b)\)中弹簧秤的示数读出。

              砝码的质量\(m/kg\)

              \(0.05\)

              \(0.10\)

              \(0.15\)

              \(0.20\)

              \(0.25\)

              滑动摩擦力\(f/N\)

              \(2.15\)

              \(2.36\)

              \(2.55\)

              \({{f}_{4}}\)

              \(2.93\)

              回答下列问题

              \((1){{f}_{4}}=\)__________\(N\);

              \((2)\)在图\((c)\)的坐标纸上补齐未画出的数据点并绘出\(f–m\)图线;

              \((3)f\)与\(m\)、木块质量\(M\)、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mu \)及重力加速度大小\(g\)之间的关系式\(f=\)__________,\(f–m\)图线\((\)直线\()\)的斜率的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

              \((4)\)取\(g=9.80 m/{{{s}}^{2}}\),由绘出的\(f–m\)图线求得\(\mu =\_\_\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