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用实验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为使单摆周期的测量值更精确,测量\(n\)次全振动的时间\(t\),\(n\)应适当______\((\)选填“大“或“小“\()\)些;改变摆线长,测量多组摆长\(l\)和相应的振动周期\(T\)的数据,用图象处理数据\(.\)要得到线性图象,应选用______\((\)选填“\(T-l\)“、“\(T-l^{2}\)“或“\(T^{2}-l\)“\()\)图象.
            • 2.

              石岩同学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他用分度值为毫米的直尺测得摆线长为\(89.40 c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甲所示,读数为_________\(.\)则该单摆的摆长为_________\(cm.\)用停表记录单摆做\(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停表读数为_________\(s\),如果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填序号\()\).

                  \(A.\)计算摆长时用的是摆球的直径

                  \(B.\)开始计时时,停表晚按下

                  \(C.\)摆线上端未牢固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

                  \(D.\)实验中误将\(30\)次全振动记为\(31\)次

            • 3. 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
              \(①\)需要测量悬线长度,现用最小分度为\(1mm\)的米尺测量,图中箭头所指位置是拉直的悬线两端在米尺上相对应的位置,测得悬线长度为 ______ \(mm\).

              \(②\)一组同学测得不同摆长\(L\)单摆对应的周期\(T\),将数据填入表格中,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以\(T\)为纵轴,\(L\)为横轴,作出做简谐运动的单摆的\(T-L\)图象\(.\)根据作出的图象,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A.单摆周期\(T\)与摆长\(L\)成正比
              B.单摆周期\(T\)与摆长\(L\)成反比
              C.单摆周期\(T\)与摆长\(L\)的二次方根成正比
              D.单摆摆长\(L\)越长,周期\(T\)越大
              \(③\)另一组同学进一步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讨论时有同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 ______ .
              A.适当加长摆线
              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选用体积较大的
              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
            • 4.

              \((1)\)在 “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

              \(①\)某同学在画玻璃砖边界时操作如图甲所示,请指出其不当之处:         \((\)写出一点即可\()\)

              \(②\)实验中,已画好玻璃砖边界\(ab\)、\(cd\)后,不小心误将玻璃砖向上稍平移了一点,如图乙所示,其他操作正确,则测得玻璃的折射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 实验中

              \(①\)已有的器材:中心带小孔的小钢球、长约\(1m\)的细线、带夹子的铁架台、游标卡尺、秒表。请从图丙选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                \((\)填器材名称\()\);

              \(②\)单摆振动\(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丁中秒表所示,则单摆的振动周期是         \(s\)。

            • 5. \((1)\)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两位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的操作如图甲、乙所示\(.\)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实验时,若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摆动,为了将人工记录振动次数改为自动记录振动次数,在摆球运动的最低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如图甲所示\(.\)光敏电阻与某一自动记录仪相连,该仪器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R\)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则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________\(.\)若保持悬点到小球顶点的绳长不变,改用直径是原小球直径\(2\)倍的另一小球进行实验,则该单摆的周期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乙中的\(Δt\)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6.

              \((1)\)在“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实验中,需要用到下列的实验电路有         \((\)选填“甲”“乙”“丙”或“丁”\()\)。

              \((2)\)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单摆时,选用质量较小的塑料小球

              B.记录摆长时,将摆线长与小球直径相加

              C.小球摆角应较小,近似满足简谐运动条件

              D.测出一次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可以得出\(T\propto \sqrt{l}\)

            • 7. 某兴趣小组想要探究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摆球质量\(m\)的关系:
              \((1)\)为了探究周期\(T\)与摆长\(l\)、摆球质量\(m\)的关系,应利用 ______ 法完成此实验;为了准确测量单摆的周期,应使摆球振动稳定后且经过 ______ 位置开始计时.
              \((2)\)他们在探究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时,测得如下\(5\)组数据,请在图中选择恰当坐标,作出直观反映周期\(T\)与摆长\(l\)关系的图象.
              数值
              次数
              项目
              \(1\) \(2\) \(3\) \(4\) \(5\)
              \(T/(s)\) \(1.78\) \(1.90\) \(1.99\) \(2.10\) \(2.19\)
              \(T^{2}(s^{2})\) \(3.19\) \(3.60\) \(3.99\) \(4.40\) \(4.79\)
              \(l(m)\) \(0.80\) \(0.90\) \(1.00\) \(1.10\) \(1.20\)
              \(l^{2}(m^{2})\) \(0.64\) \(0.81\) \(1.00\) \(1.21\) \(1.44\)
              \((3)\)根据图象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某学生做实验时固定好装置后先测摆长,然后测出周期,发现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大,原因可能是 ______ \((\)填选项前字母\()\)
              A.单摆的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
              B.把摆球\(n\)次经过最低点的时间误记为\((n+1)\)次经过最低点的时间
              C.计时结束时,秒表过早按下
              D.单摆所用摆球质量过大.
            • 8. \((12\)分\()\)【物理\(——\)物理\(3-4\)】


              \((1)\)如图,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小物块,物块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物块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 \sin (2.5πt)m\)。\(t=0\)时刻,一小球从距物块\(h\)高处自由落下\(;t=0.6 s\)时,小球恰好与物块处于同一高度。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双选,填正确答案标号\()\)


              \(a.h=1.7 m\)

              \(b.\)简谐运动的周期是\(0.8 s\)

              \(c.0.6 s\)内物块运动的路程是\(0.2 m\)

              \(d.t=0.4 s\)时,物块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

              \((2)\)半径为\(R\)、介质折射率为\(n\)的透明圆柱体,过其轴线\(OO{{'}}\)的截面如图所示。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细束光线,以角\(i_{0}\)由\(O\)点入射,折射光线由上边界的\(A\)点射出。当光线在\(O\)点的入射角减小至某一值时,折射光线在上边界的\(B\)点恰好发生全反射。求\(A\)、\(B\)两点间的距离。

            • 9.
              图甲是一个单摆振动的情形,\(O\)是它的平衡位置,\(B\)、\(C\)是摆球所能到达的最远位置\(.\)设摆球向右方向运动为正方向\(.\)图乙是这个单摆的振动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单摆振动的频率是多大?
              \((2)\)开始时刻摆球在何位置?
              \((3)\)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10m/s^{2}\),试求这个摆的摆长是多少?
            • 10.
              六安一中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

              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该同学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他用分度值为毫米的直尺测得摆线长为,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甲所示,读数为         。则该单摆的摆长为      。用停表记录单摆做\(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在停表读数为      ,如果测得的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计算摆长时加的是摆球的直径
              B.开始计时时,停表晚按下
              C.摆线上端未牢固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实验过程中先测摆长后测周期\()\)
              D.实验中误将\(30\)次全振动记为\(31\)次

              \((3)\)下列振动图像真实地描绘了对摆长约为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D\)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像,已知,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填字母代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