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读出以下测量仪器的示数,其中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__c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__mm,多用电表挡位为直流电压挡50V时读数为______V,若用欧姆表×100挡时的读数为______Ω。
            • 2.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个“圆柱形”导体的直径R,如图1所示,则R=______mm
              (2)用游标卡尺测量一个“圆柱形”导体的长度L,如图2所示,则:L=______mm
            • 3. 如图所示的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mm.
            • 4.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他进行的部分操作步骤如下:

              \((1)\)将两光电门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甲;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形重锤的高度\(L\)如图乙所示,则\(L=\) ______ \(mm\);
              \((3)\)接通光电门电源;
              \((4)\)将重锤从光电门正上方由静止释放,让重锤下落并穿过两光电门;
              \((5)\)若重锤通过光电门\(1\)、光电门\(2\)时,计时器记录下的时间分别为\(\triangle t_{1}\)、\(\triangle t_{2}.\)重锤的高度用\(L\)表示,若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要验证重锤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还需要测量的物理    量是 ______ \((\)写出物理量并用相关字母表示\()\)。
              \((6)\)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 ______ \((\)用相关字母表示\()\)。
            • 5.
              图\(1\)中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 ______ \(mm\);图\(2\)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 ______ \(mm\)。
            • 6.
              在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中,小明用螺旋测微器、\(10\)分度游标卡尺分别多次测量了同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读数为\(0.82mm\),则使用的是螺旋测微器
              B.若读数为\(0.8mm\),则使用的是\(10\)分度游标卡尺
              C.若使用的是螺旋测微器,读数可能为\(0.819mm\)
              D.若使用的是\(10\)分度游标卡尺,读数可能为\(0.81mm\)
            • 7.
              如图\((1)\)所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8.870mm\),则\(A\)、\(B\)处应标的数字分别为: ______ 和 ______ ;如图\((2)\)所示是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______ \(cm\)。
            • 8.
              如图所示螺旋测微器的测量读数为 ______ \(mm\),游标卡尺读数为 ______ \(mm\)。
            • 9.

              如图甲所示,光滑小钢球从电磁铁下边缘自由下落,经过小球竖直下方的光电门的水平细激光束时,毫秒计时器记录下小球的挡光时间\(Δt\),测出小球直径\(d\)以及释放前小球球心到光电门光孔的竖直距离为\(h\),小芳希望能精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甲    

              \((1)\) 如图乙所示为测量小球直径的放大图,小球的直径\(d=\)____\(mm.\) 

              \((2)\) 在某次测量中,测得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 ms\),小球下落高度\(h=0.84 m.\)根据这些数据,可求得的重力加速度\(g=\)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该测量结果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较大的误差,小芳同学通过反思后提出了四种原因,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 

              A. 小球下落时受到了空气阻力

              B. 小球下落后受到铁芯的引力

              C. 小球下落的高度不够大

              D. 小球通过光电门时球心偏离细光束

              \((4)\) 经过讨论后小芳改变测量方案:她重新设置光电门,测量小球从释放到触及光电门光线的时间\(t\),并测量小球每次释放时到光电门光孔的高度\(h\),并计算出每次下落的平均速度\(\overline{v}\),得到数据见表\(.\)在坐标系中作\(\overline{v}-t\)图象,根据图象可得重力加速度为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h/m\)

              \(0.2\)

              \(0.4\)

              \(0.6\)

              \(0.8\)

              \(1.0\)

              \(t/s\)

              \(0.20\)

              \(0.286\)

              \(0.350\)

              \(0.404\)

              \(0.447\)

              \(\overline{v}/(m·s^{-1})\)

              \(0.98\)

              \(1.32\)

              \(1.70\)

              \(1.92\)

              \(2.24\)

            • 10. (1)在实验室中用游标卡尺测量一物体长度的读数是______cm,螺旋测微仪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时,由图可知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mm。

              (2)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固定并调整斜槽,使它的末端O点的切线水平,在水平地面上依次铺放好木板、白纸、复写纸。将小球从斜槽上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根据落点位置测量出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x,改变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高度H(h为单位长度) h 2h 3h 4h 5h 6h 7h 8h 9h
              水平位移x(cm) 5.5 9.1 11.7 14.2 15.9 17.6 19.0 20.6 21.7
              ①斜槽倾角为θ,小球与斜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槽底端离地的高度为y,不计小球与水平槽之间的摩擦。

              ②以H为横坐标,以______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如图乙所示:达到了验证动能定理的目的。
              ③受该实验方案的启发,另一同学改用图丙的装置实验。他将木板竖直放置在斜槽末端的前方某一固定位置,仍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测量小球击中木板时平抛下落的高度d。当他以H为横坐标,以______为纵坐标,描点作图,使之仍为一条倾斜的直线,也达到了同样的目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