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他用秒表记下了单摆做\(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2)\)该同学经测量得到\(5\)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个点,坐标如图丙所示。则当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用\(L_{A}\)、\(L_{B}\)、\(T_{A}\)和\(T_{B}\)表示\()\)。
              \((3)\)处理完数据后,该同学发现在计算摆长时误将摆球直径当成半径代入计算,即\(L=l+d\),这样______\((\)选填“影响”或“不影响”\()\)重力加速度的计算。
              \((4)\)该同学做完实验后,为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他认为:
              A.在摆球运动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悬点固定
              B.摆线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C.用精度更高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
              D.测量周期时应该从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其中合理的有______。
            • 2.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光滑小钢球从电磁铁下边缘自由下落,经过正下方的光电门时,毫秒计时器能记录下小球的挡光时间。

              \((1)\)图乙为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的示意图,小球的直径\(d=\) ______ \(mm\)
              \((2)\)在某次测量中,测得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小球下落高度为\(A\),则小球下落的加速度可表示为\(g=\) ______ \((\)用\(d\)、\(h\)、\(t\)等物理量表示\()\)。
              \((3)\)若小球下落经过光电门时,球心偏离光电门中心的细光束,则加速度的测量结果 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3.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某同学分别选用四种材料不同、直径相同的实心球做实验,各组实验的测量数据如下。若要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最佳方案应选用第 ______ 组实验数据。
              组别 摆球材料 摆长\(L/m\) 最大摆角 全振动次数\(N/\)次
              \(1\) \(0.40\) \(15^{\circ}\) \(20\)
              \(2\) \(1.00\) \(5^{\circ}\) \(50\)
              \(3\) \(0.40\) \(15^{\circ}\) \(10\)
              \(4\) \(1.00\) \(5^{\circ}\) \(50\)
              实验中,用主尺最小分度为\(lmm\),游标上有\(10\)个分度的卡尺测量金属球的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可以读出此金属球的直径为 ______ \(mm\)。
            • 4.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重力加速度\(g\)。细绳跨过固定在铁架台上的轻质滑轮,两端各悬挂一只质量为\(M\)的重锤。实验操作如下:
              \(①\)用米尺量出重锤\(1\)底端距地面的高度\(H\);
              \(②\)在重锤\(1\)上加上质量为\(m\)的小钩码;
              \(③\)左手将重锤\(2\)压在地面上,保持系统静止。释放重锤\(2\),同时右手开启秒表,在重锤\(1\)落地时停止计时,记录下落时间;
              \(④\)重复测量\(3\)次下落时间,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值\(t\)。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④\)可以减小对下落时间\(t\)测量的 ______ \((\)选填“偶然”或“系统”\()\)误差。
              \((2)\)实验要求小钩码的质量\(m\)要比重锤的质量\(M\)小很多,主要是为了 ______ 。
              \((A)\)使\(H\)测得更准确
              \((B)\)使重锤\(1\)下落的时间长一些
              \((C)\)使系统的总质量近似等于\(2M\)
              \((D)\)使细绳的拉力与小钩码的重力近似相等
              \((3)\)滑轮的摩擦阻力会引起实验误差。现提供一些橡皮泥用于减小该误差,可以怎么做?
              \((4)\)使用橡皮泥改进实验后,重新进行实验测量,并测出所用橡皮泥的质量为\(m_{0}.\)用实验中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g\),得\(g=\) ______ 。
            • 5.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对测量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由\(g= \dfrac {4π^{2}l}{T^{2}}\)可知,\(T\)一定时,\(g\)与\(l\)成正比
              B.由\(g= \dfrac {4π^{2}l}{T^{2}}\)可知,\(l\)一定时,\(g\)与\(T^{2}\)成反比
              C.单摆的振动周期\(T\)和摆长\(l\)可用实验测定,由\(g= \dfrac {4π^{2}l}{T^{2}}\)可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②\)若测量结果得到的\(g\)值偏大,可能是因为 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组装单摆时,选择的摆球质量偏大
              B.测量摆长时,将悬线长作为单摆的摆长
              C.测量周期时,把\(n\)次全振动误认为是\((n+1)\)次全振动
              \(③\)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处理。
              组次 \(1\) \(2\) \(3\) \(4\) \(5\) \(6\)
              摆长\(l/cm\) \(40.00\) \(5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50\)次全振动时\(t/s\) \(63.0\) \(74.0\) \(77.5\) \(89.5\) \(100.0\) \(109.5\)
              周期\(T/s\) \(1.26\) \(1.48\) \(1.55\) \(1.79\) \(2.19\)
              周期的平方\(T^{2}/s^{2}\) \(1.59\) \(2.01\) \(2.40\) \(3.20\) \(4.80\)
              请计算第\(5\)组实验中的\(T^{2}=\) ______  \(s^{2}\)。
              \(④\)将上表数据输入计算机,可得到图\(2\)所示的\(l-T^{2}\)图象,图线经过坐标原点,斜率\(k=0.25m/s^{2}.\)由此求得重力加速度\(g=\) ______  \(m/s^{2}.(π^{2}=9.87\),此空答案保留\(3\)位有效数字\()\)
            • 6.
              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从下列器材中选用最合适的器材\((\)填写器材代号\()\) ______ 。
              A.小铁球           
              B.小塑料球
              C.\(20cm\)长的细线   
              D.\(100cm\)长的细线\(E\)手表\(F\)时钟\(G\)秒表
              \((2)\)若实验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A.摆球的质量太大
              B.测摆长时,仅测了线长,未加小球半径
              C.测周期时,把\(n\)次全振动误记为\((n+1)\)次
              D.摆球上端未固定牢固,振动中出现松动\((\)摆长变长\()\)
              \((3)\)某同学想进一步验证单摆的周期和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但又不可能去不同的地区做实验。该同学就将单摆与光电门传感器安装在一块摩擦不计、足够大的板上,使板倾斜\(α\)角度,让摆球在板的平面内做小角度摆动,如图甲所示。利用该装置可以验证单摆的周期和等效重力加速度的关系。若保持摆长不变,则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 。若从实验中得到所测物理量数据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则图象中的纵坐标表示 ______ ,横坐标表示 ______ 。
            • 7.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若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为\(t\),则单摆的周期为 ______ ;某同学测得多组摆长\(L\)和周期\(T\)的数据,得到如图所示的图线,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 .
            • 8.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乙所示,图中\(A\)、\(B\)、\(C\)、\(D\)、\(E\)、\(F\)是纸带上打出的连续的点,测出\(B\)、\(C\)、\(D\)、\(E\)、\(F\)这几点到\(A\)点的距离并标在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

              \((1)\)打点\(C\)时,重物的速度\(v_{C}=\) ______ 。若分别计算出纸带上\(B\)、\(C\)、\(D\)、\(E\)各点对应的速度。并在坐标系中画出\(v^{2}\)与\(h\)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g=\) ______ \(m/s^{2}\)。
              \((2)\)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你认为该同学的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
              \((3)\)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f\)时,仍按\(f\)计算,则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 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9.
              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_较为合适
              A.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cm\)左右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cm\)左右的铁球
              \((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仪器来测量球的直径,该仪器的名称是______,某次测量的读数区如图乙所示,该球的直径为______\(mm\)。
              \((3)\)用秒表测量小球多次摆动的总时间,如图丙所示,对应时间为______。
            • 10.
              实验如图,是一个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
              \((1)(\)单选\()\)实验中,要求摆线与悬点连接处要用铁架夹住摆线,不能随意地将摆线绕在铁架上,其原因是: ______
              \((A)\) 防止摆角大于\(5\)度
              \((B)\) 防止测量摆长时无法得到较精确的数据
              \((C)\) 防止摆球在摆动过程中摆长不断发生变化
              \((D)\) 防止摆线固定点松动,造成摆长越来越长
              \((2)\)以下是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记录到的两组数据,请根据表格数据,把表格中需要
              计算的物理量填上,并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保留两位小数\(π=3.14)\)
              次数 摆线长度\((cm)\) 摆球直径\((cm)\) \(50\)次全振动时间 \((s)\) 摆长\(L(cm)\) 重力加速度\(g\)
              \((m/s^{2})\)
              \(1\) \(97.0\) \(2\) \(100\)
              \(2\) \(79\) \(2\) \(90\)
              结论:本次实验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 \((m/s^{2}).\)
              \((3)\)若两个摆长不等的单摆,摆球质量之比\(m_{1}\):\(m_{2}=2\):\(3\),在同一地方做小角度摆动时摆角相等,他们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之比\(v_{1}\):\(v_{2}=3\):\(2\),则他们的周期之比\(T_{1}\):\(T_{2}=\)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