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图甲所示的装置,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平衡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砂的砂桶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小车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再次平衡摩擦力
              \((2)\)某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丙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 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______ \(m/s^{2}\).

              \((3)\)该同学在实验中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砂桶与砂的总重力\(F\),多次实验,根据得到的数据,在\(a-F\)图象中描点,如图乙所示\(.\)现在请你对本实验进行进一步研究:
              \(①\)在图乙中根据所描出的点连线.
              \(②\)观察所连\(a-F\)图象,本实验结果与牛顿第二定律并不一致,造成不一致的原因有:
              原因一: ______
              原因二: ______ .
            • 2.
              在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长木板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在不受牵引力时能匀速下滑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增减小车上的祛码改变质量后,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已量出某些点间的距离。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时,得到图丙所示图线。已知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为\(F_{0}\),与纵轴的交点为\(-a_{0}\),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车及车上砝码的总质量为 ______ ,在运动过程中小车及车上砝码受到的阻力与重力之比为 ______ 。
            • 3.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需要平衡摩擦力,先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将长木板带滑轮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该将吊盘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平衡摩擦力时,不应该将吊盘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C.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衔摩擦力
              D.求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时,可用天平测出吊盘和法码的总质量\(m\)以及小车的质量\(M\),直接用公式\(a= \dfrac {mg}{M}\)求出
            • 4.
              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下列仪器如图\(1\)需要用到的是 ______
              \((2)\)图\(2\)是某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线,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______
              A.未平衡好摩擦
              B.平衡摩擦过头了\((\)木板倾角过大\()\)
              C.未满足钩码质量远远小于小车质量的要求
               \((3)\)同桌帮他改正错误后,得到了如图\(3\)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 \(50Hz\),\(A\)、\(B\)、\(C\)、\(D\)、\(E\)、\(F\)、\(G\)是纸带上所取的\(7\) 个连续的计数点,相邻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 画出。图中\(F\)点所在处刻度的读数是 ______ \(cm\),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 \(m/s^{2}\)
            • 5.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做法是 ______ .
              A.将木板带滑轮的那端适当垫高,连接纸带,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木板带滑轮的那端适当垫高,连接纸带,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那端适当垫高,连接纸带,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那端适当垫高,连接纸带,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如图\(2\)所示,在纸带上取\(7\)个计数点\(A\)、\(B\)、\(C\)、\(D\)、\(E\)、\(F\)、\(G\),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0s\),相邻两计数点间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 \(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3)\)要用钩码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此时钩码质量\(m\)与小车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 ______ .
            • 6.
              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测得重物、小车质量分别为\(m\)、\(M\);小车上遮光条的宽度为\(d.\)光电门\(1\)、\(2\) 分别接\(DIS\)的数据接口\(1\)、\(2\),传感器已校准好,桌面足 够高.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长木板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术块,使小车在不受牵引力时能匀逮下滑
              C、重物质量\(m\)远大干小车质量
              D、增减小车上的砝码改变质量后,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2)\)实验前,要对装置平衡摩擦力,通过计算机将两光电门遮光时间画出,得到图象如图\(2\)所示,在以下三次平衡摩擦力中,符合要求的是 ______ .

              \((3)\)平衡摩擦力达到要求后,小车在重物牵引下,从轨道一端经过光电门\(l\)、\(2\)滑到终点,计算机得到图象如图\(3\)所示,则小车运动过程中经过光电门\(1\)的平均速度\(v_{1}\) ______ ;经过光电门\(2\)的平均速度\(v_{2}=\) ______ \(.(\)用\(d\)、\(t_{1}\)、\(t_{2}\)、\(t_{3}\)、\(t_{4}\)表示\()\)
              \((4)\)小车加速度\(a=\) ______ \((\)用\(v_{1}\)、\(v_{2}\)、\(t_{1}\)、\(t_{2}\)、\(t_{3}\)、\(t_{4}\)表示\()\).
            • 7.
              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1)\)下面列出了一些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垫块、小车和砝码、沙和沙桶,除以上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A.天平\((\)附砝码\()\)
              B.秒表
              C.刻度尺\((\)最小刻度为\(mm)\)
              D.低压交流电源
              \((2)\)如图\(2\)所示为某次实验的纸带,在相邻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x_{1}=0.55cm\),\(x_{2}=0.94cm\),\(x_{3}=1.35cm\),\(x_{4}=1.76cm\),\(x_{5}=2.15cm\),\(x_{6}=2.54cm\)。
              \(①\)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______ \(s\);
              \(②\)计数点“\(6\)”和“\(7\)”间的位移比较接近于 ______ 。
              A.\(2.76cm\)         \(B.2.85cm\)          \(C.2.96cm\)           \(D.3.03cm\)
              \(③\)打下“\(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_{3}=\) 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某实验在研究“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时,用改变砂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对小车的作用力\(F\),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a-F\)图象,如图\(3\)所示。发现图象既不过原点,末端又发生了弯曲,可能原因是 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大,且砂和砂桶的质量较大
              B.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砂和砂桶的质量较大
              C.没有平衡摩擦力,且小车质量较大
              D.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小车质量较大。
            • 8.
              用如图所示装置做“研究加速度\(a\)与力\(F\)、小车质量\(M\)的关系”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平衡摩擦力操作时,需挂上砝码盘及砝码
              B.实验时,先释放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探究\(a\)与\(F\)关系时,不能改变砝码盘中砝码质量
              D.\(a- \dfrac {1}{M}\)图象为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a\)与\(M\)成反比
            • 9.
              某同学设计了如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1)(\)填“甲”或“乙”\()\) ______ 实验装置比较好,原因是 ______
              \((2)\)该同学选择比较理想的实验装置后,平衡摩擦力后,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经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v=\) ______ \(m/s\),加速度\(a=\) ______ \(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当小车的质量不变时,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的合外力满足图 ______ 的关系。
            • 10.
              用如图\(1\)所示的实龄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1)\)在实验过程中,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为了平衡摩擦力,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话当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C.实验开始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
              \((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图\(2\)中\(A\)、\(B\)、\(C\)为相邻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0.10s\),则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是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 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有一组同学做“探究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合外力关系”实验时,他们分别在木板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做两组实验,得到了两条如图\(3\)所示的\(a-F\)图线,其中图线______\((\)填“\(①\)”或“\(②\)”\()\)是在木板水平情况下得到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