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让弹簧振子穿过一光滑的水平横杆,在弹簧振子的小球上安装一支笔,下面放一条纸带.当小球振动时,垂直于振动方向以恒定的加速度拉动纸带,加速度大小为a,这时笔在纸带上画出如图乙所示的一条曲线,请根据图乙中所测得的长度s1,s2,写出计算弹簧振子的周期的表达式:T=______.
            • 2.
              在“利用沙摆描绘振动图象”的实验中,将细沙倒在漏斗中,当细沙漏出的同时,让沙摆摆动起来,一段时间后,形成的长条形沙堆如图\(1\)所示:两边高且粗,中间低且细。
              \(①\)如果在沙摆摆动的同时匀速拉动下方纸板\((\)纸板上的虚线\(O_{1}O_{2}\)位于沙漏静止时的正下方\()\),则一段时间后,形成如图\(2\)所示的曲线沙堆。分析可知,曲线沙堆在与虚线\(O_{1}O_{2}\) 垂直距离 ______ \((\)选填“近”或“远”\()\)的位置低且细。

              \(②\)图\(3\)为图\(2\)中纸板上曲线沙堆的俯视图,沿沙摆振动方向建立\(x\)轴,沿\(O_{1}O_{2}\)方向建立\(t\)轴,就利用沙堆曲线得到了沙摆的振动图象。请说明为什么要匀速拉动下方纸板。 ______
            • 3. 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时,
              \((1)\)为了利用单摆较准确地测出重力加速度,可选用的器材为______
              A.\(2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木球、秒表、米尺、铁架台
              B.\(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钢球、秒表、米尺、铁架台
              C.\(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木球、秒表、\(50cm\)量程的刻度尺、铁架台
              D.\(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钢球、大挂钟、米尺、铁架台
              \((2)\)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在经过最______\((\)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1\),摆球每次通过该位置时计数加\(1.\)当计数为\(63\)时,所用的时间为\(t\)秒,则单摆周期为______秒\(.\)
              \((3)\)实验时某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A.实验室的海拔太高          \(B.\)摆球太重
              C.测出\(n\)次全振动时间为\(t\),误作为\((n+1)\)次全振动时间进行计算
              D.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了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4)\)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各自在那里利用先进的\(DIS\)系统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他们通过校园网交换实验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了\(T^{2}-L\)图象,如图甲所示\(.\)去北大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______\((\)填“\(A\)”或“\(B\)”\().\)另外,在厦大做探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a\)、\(b\)两种单摆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a\)、\(b\)两单摆的摆长之比\(=\)______\(.(\)北大所在地的纬度比厦大高\(.)\)
            • 4.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用力传感器对单摆振动过程进行测量的装置图,图(b)是力传感器连接的计算机屏幕所显示的F-t图象,根据图(b)的信息可得,摆球摆到最低点的时刻为 ______ s,摆长为 ______ m (取π2=10).

              (2)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是 ______
              A.摆球所受的重力
              B.摆球重力在垂直悬线方向上的分力
              C.悬线对摆球的拉力
              D.摆球所受重力和悬线对摆球拉力的合力
              (3)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
              A.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上端缠绕在铁架台上
              B.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l,测得摆长为l+d/2
              C.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释放小球
              D.让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得摆动周期,再根据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
            • 5.

              \((1)\)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在固定点\(O\)用细线悬挂小球构成单摆,将一直尺的左端置于\(O\)点的正下方的\(P\)点与摆线接触,如图\(4\)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将摆球向左拉至水平标志线上,从静止释放,当摆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直尺在\(P\) 点挡住摆线,摆线碰到直尺,小球继续向右摆动。对小球的这次运动过程用闪光频率不变的频闪照相的方法进行记录,所得到照片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照片记录了小球从左至右通过\(11\)个不同位置时的像,且拍得第\(1\)和第\(11\)个小球的像时,小球恰好分别位于两侧的最高点,且均在水平标志线上。\((\)空气阻力可以忽略\()\)


              \(①\)如果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选项前面的字母\()\)

              A.从最左端摆到最低点过程中,小球动能增大

              B.从最左端摆到最低点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增大

              C.向上平移直尺改变挡住悬线的位置,小球所能摆到的最大高度不变

              D.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②\)小球从左向右经过最低点时,摆线在\(P\) 点被挡住的瞬间与被挡住前瞬间相比,摆线的拉力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小球在\(P\)点的左、右两侧的运动都可视为简谐运动,则摆线碰到直尺前后的摆长之比为___________。


              \((2)\)指针式多用电表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仪器。


              \(①\)如图\(1\)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多用电表的原理示意图。虚线框中\(S\)为一个单刀多掷开关,通过操作开关,接线柱\(B\)可以分别与触点\(1\)、\(2\)、\(3\)接通,从而实现使用多用电表测量不同物理量的不同功能。关于此多用电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选项前面的字母\()\)

              A.当\(S\)接触点\(1\)时,多用电表处于测量电流的挡位,其中接线柱\(B\)接的是黑表笔

              B.当\(S\)接触点\(2\)时,多用电表处于测量电压的挡位,其中接线柱\(B\)接的是黑表笔

              C.当\(S\)接触点\(2\)时,多用电表处于测量电阻的挡位,其中接线柱\(B\)接的是黑表笔

              D.当\(S\)接触点\(3\)时,多用电表处于测量电压的挡位,其中接线柱\(B\)接的是红表笔

              \(②\)用实验室的多用电表进行某次测量时,指针在表盘的位置如图\(6\)所示。

              A.若所选挡位为直流\(50mA\)挡,则示数为_______\(mA\)。

              B.若所选挡位为电阻\(×10Ω\)挡,则示数为_______\(Ω\);

              \(③\)用表盘为图\(2\)所示的多用电表正确测量了一个约\(15Ω\)的电阻后,需要继续测量一个阻值约\(2kΩ\)的电阻。在用红、黑表笔接触这个电阻两端之前,请选择以下必须的步骤,并按操作顺序逐一写出步骤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将红表笔和黑表笔接触

              B.把选择开关旋转到“\(×100\)”位置

              C.把选择开关旋转到“\(×1k\)”位置

              D.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表针指向欧姆零点

              \(④\)某小组同学们发现欧姆表的表盘刻度线不均匀,分析在同一个挡位下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I\)和它的阻值\(R_{x}\)关系,他们分别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几种图象,其中可能正确的是__。\((\)选填选项下面的字母\()\)

            • 6. \((8\)分\()\)如图所示,\(OA\)为一单摆,\(B\)是穿在一根较长细线上的小球,让\(OA\)偏离竖直方向一很小的角度,在放手让\(A\)球向下摆动的同时,另一小球\(B\)从与\(O\)点等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A\)球第一次摆到最低点时两球恰好相遇,求\(B\)球下落时受到的细线的阻力大小与\(B\)球重力大小之比。\(( \)\(g\)取 \(10 m /s^{2}\),\(π^{2}=10)\)



            • 7. 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
              ①需要测量悬线长度,现用最小分度为1mm的米尺测量,图中箭头所指位置是拉直的悬线两端在米尺上相对应的位置,测得悬线长度为 ______ mm.

              ②一组同学测得不同摆长L单摆对应的周期T,将数据填入表格中,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以T为纵轴,L为横轴,作出做简谐运动的单摆的T-L图象.根据作出的图象,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A.单摆周期T与摆长L成正比
              B.单摆周期T与摆长L成反比
              C.单摆周期T与摆长L的二次方根成正比
              D.单摆摆长L越长,周期T越大
              ③另一组同学进一步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讨论时有同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 ______
              A.适当加长摆线
              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选用体积较大的
              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
            • 8. 六安一中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1所示.

              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该同学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他用分度值为毫米的直尺测得摆线长为89.40c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2甲所示,读数为 ______ cm.则该单摆的摆长为 ______ cm.用停表记录单摆做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2乙所示,在停表读数为 ______ s,如果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填序号).
              A、计算摆长时加的是摆球的直径
              B、开始计时时,停表晚按下
              C、摆线上端未牢固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实验过程中先测摆长后测周期)
              D、实验中误将30次全振动记为31次
              (3)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绘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3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D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______ (填字母代号).
            • 9.
              图\((\)甲\()\)是演示简谐运动图象的装置,它由一根较长的细线和较小的沙漏组成\(.\)当沙漏摆动时,漏斗中的细沙均匀流出,同时匀速拉出沙漏正下方的木板,漏出的细沙在板上会形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可以理解为沙漏摆动的振动图象\(.\)图\((\)乙\()\)是同一个沙漏分别在两块木板上形成的曲线\((\)图中的虚线表示\()\).

              \((1)\)图\((\)乙\()\)的\(P\)处堆积的细沙比\(Q\)处 ______ \((\)选填“多”、“少”或“一样多”\()\).
              \((2)\)经测量发现图\((\)乙\()\)中\(OB=O′B′\),若木板\(1\)的移动速度\(v_{1}=3m/s\),则木板\(2\)的移动速度\(v_{2}=\) ______ .
            • 10.
              如图所示弹簧下面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在竖直方向作振幅为\(A\)的简谐运动,当物体振动到最高点时,弹簧正好为原长\(.\)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在振动过程中
              \((1)\)物体在竖直方向作简谐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______ .
              A.机械能守恒  \(B.\)机械能不守恒    \(C.\)不确定
              \((2)\)物体在最高点回复力 ______ 最低点回复力\(.(\)大于,小于或等于\()\)
              \((3)\)物体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______ .
              \((4)\)物体最低点弹力等于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