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A\)【选修\(3-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液晶显示器是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B.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C.用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常数就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的体积

              D.浸润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附着层内分子间距比液体内部分子间距大,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的缘故

              \((2).\)用长度放大\(600\)倍的显微镜观察布朗运动,估计放大后的小碳粒的体积为\(V=0.1×10^{-9} m^{3}\),小碳粒的密度是\(ρ=2.25×10^{3} kg/m^{3}\),摩尔质量为\(M=12 g/mol\),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_{A}=6.0×10^{23} mol^{-1}\),则小碳粒所含分子数为______个\((\)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此可知布朗运动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的运动.

              \((3).\)一高压气体钢瓶,容积为 \(V\),用绝热材料制成,开始时封闭的气体压强为 \(p_{0}\),温度为 \(T_{1}=300 K\),内部气体经加热后温度升至 \(T_{2}=400 K\),求:

              \(①\)温度升至 \(T_{2}\) 时气体的压强;

              \(②\)若气体温度保持 \(T_{2}=400K\) 不变,缓慢地放出一部分气体,使气体压强再回到 \(p_{0}\),此时钢瓶内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气体总质量的比值为多少?






              \(B\)【选修\(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尔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B. 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_{92}^{235}U{→}_{56}^{141}Ba{+}_{36}^{92}Kr{+}2_{0}^{1}n\)

              C. 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不吸收光子也能实现

              D.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2).\)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精湛的技术测量光电效应中几个重要的物理量,这项工作成了爱因斯坦方程式在很小误差范围内的直接实验证据。密立根的实验目的是:测量金属的遏止电压\(U_{c}\)与入射光频率\(ν\),由此计算普朗克常量\(h\),并与普朗克根据黑体辐射得出的\(h\)相比较,以检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式的正确性。如图所示是根据某次实验作出的\(U_{c}-ν\)图象,电子的电荷量为\(1.6×10^{-19}C\)。根据图象求得这种金属的截止频率\(ν_{c}=\)_________,普朗克常量\(h=\)___________。\((\)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足够长木板,质量为\(M\);一质量为\(m\)的铁块\((\)可视为质点\()\) 以速度\(v\)滑上木板,且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①\)二者的共同速度 ;

              \(②\)试用动量定理求达到共同速度所需时间\(t\);

            • 2.

              \((\)选修模块\(3-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雾霾在大气中的漂移是布朗运动    \(B.\)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只能用单晶体

              C.电场可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

              D.地球大气中氢含量少,是由于外层气体中氢分子平均速率大,更易从地球逃逸

              \(⑵\)如图所示,两个相通的容器\(A\)、\(B\)间装有阀门\(S\),\(A\)中充满气体,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着微弱的引力,\(B\)为真空。打开阀门\(S\)后,\(A\)中的气体进入\(B\)中,最终达到平衡,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气体的内能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气体的分子势能       \((\)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大”\()\)。


              \(⑶2015\)年\(2\)月,美国科学家创造出一种利用细菌将太阳能转化为液体燃料的“人造树叶”系统,使太阳能取代石油成为可能。假设该“人造树叶”工作一段时间后,能将\(10^{-6}g\)的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已知水的密度\(ρ=1.0×10 kg/m^{3}\)、摩尔质量\(M=1.8×10^{-2}kg/mol\),阿伏伽德罗常数\(N_{A}=6.0×10^{23}mol^{-1}\)。试求:\((\)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①\)被分解的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总数\(N\);

              \(②\)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

            • 3.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A\)、\(B\)两小题评分.

              A.\( (\)选修模块\(3—3)\)

              \((1)\)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ABCDA\)的循环过程,其中\(A→B\)、\(C→D\)是两个等压过程,\(B→C\)、\(D→A\)是两个绝热过程\(.\)关于气体状态及其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

              A.\( A→B\)过程,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增大

              B.\( B→C\)过程,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C.\( ABCDA\)循环过程中,气体吸热,对外做功

              D.\( ABCDA\)循环过程中,\(A\)状态气体温度最低

              \((2)\) 要增强雨伞的防水作用,伞面选择对水是____\((\)填“浸润”或“不浸润”\()\)的布料\(;\)布料经纬线间有空隙,落在伞面上的雨滴不能透过,是由于水的______的作用\(.\) 

              \((3)\)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将\(V_{0}=1 mL\)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V=600 mL\)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 mL\)的油酸酒精溶液有\(75\)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稳定的油膜面积\(S=0.04 m^{2}\),由此估算的油酸分子的直径为多大\(?(\)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B.\( (\)选修模块\(3—4)\)

              \((1)\) 利用光的干涉,两台相距很远\((\)几千千米\()\)联合动作的射电望远镜观察固定的射电恒星,可以精确测定大陆板块漂移速度\(.\)模型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射电恒星看成点光源\(S\),分布在地球上不同大陆的两个望远镜相当于两个狭缝\(S_{1}\)、\(S_{2}\),它们收到的光满足相干条件,汇集两望远镜信号的接收器相当于光屏\(.\)设某时刻光屏上\(P\)点到\(S_{1}\)、\(S_{2}\)的距离相等,\(S\)到\(S_{1}\)、\(S_{2}\)的距离也相等,当\(S_{2}\)向上远离\(S_{1}\)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

               

              A.\( P\)点接收到的干涉信号先变强        

              B.\( P\)点接收到的干涉信号先变弱

              C. 干涉条纹间距发生改变

              D. 干涉条纹间距不变

              \((2)\) 图甲是一列沿\(x\)轴传播的正弦波在某时刻的图象,\(O\)点是波源,图乙为波源\(O\)点的振动图象,图中\(x_{0}\)、\(T\)、\(A\)均为已知量\(.\)由图象可求波的传播速度\(v=\)____,从\(t=0\)时刻到图甲对应时刻,波源\(O\)点的位移为____\(.\) 

              \((3)\) 如图所示,玻璃砖\(ABCD\)的折射率\(n=\sqrt{3}\),左右两个侧面\(AD\)、\(BC\)垂直上表面\(AB\),\(∠ADC=120^{\circ}.\)一束光从图示方向射到\(AB\)面上,试通过计算作出光经过玻璃砖的光路图.


              C.\( (\)选修模块\(3—5)\)

              \(2017\)年\(1\)月,我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正式进入应用研究\(.\)在量子理论中,有共同来源的两个微观粒子,不论它们相距多远,它们总是相关的,一个粒子的行为会立即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量子纠缠.

              \((1)\) 关于量子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 

              A. 玻尔氢原子理论,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观念

              B. 爱因斯坦研究光电效应提出光子说,光子说属于量子理论的范畴

              C. 量子理论中,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D. 微观粒子在受力情况和初速度确定的前提下,可以确定它此后的运动状态和位置

              \((2)\) 设一对静止的正、负电子湮灭后产生两个光子\(A\)和\(B\),已知电子质量为\(m\),真空中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光子\(A\)的频率是____\(;\)若测得光子\(A\)的波长为\(λ\),则光子\(B\)的动量大小为____\(.\) 

              \((3)\) 原子核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钍核\(\mathrm{(}_{90}^{226}Th)\)的能级图如图所示\(\mathrm{{.}}_{89}^{226}Ac\)发生\(β\)衰变产生钍核,钍核处于\(n=3\)的能级.

              \(①\) 写出\({{\;}}_{89}^{226}Ac\)发生\(β\)衰变的方程.

              \(②\) 发生上述衰变时,探测器能接收到\(γ\)射线谱线有几条\(?\)求波长最长的\(λ\)光子的能量\(E\).

            • 4.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A\)、\(B\)两小题评分.

              A.\( (\)选修模块\(3-3)\)

              \((1)\) 关于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为了防止酒精的挥发,配置的油酸酒精溶液不能长时间放置

              B. 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后,应立即将油膜的形状描下来

              C. 处理数据时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除以油膜面积就得到了油酸分子的直径

              D. 若实验中撒的痱子粉过多,则计算得到的油酸分子的直径将偏大

              \((2)\) 如图所示,硬质透明塑料瓶内放少许水,用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直到瓶塞跳出,此时可观察到瓶中出现白雾\(.\)在瓶塞跳出的瞬间,瓶内气体内能____,水蒸气饱和汽压____\(.(\)两空都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将上题中瓶中水倒尽,仍用橡皮塞将瓶口塞住,用打气筒再将\(n\)倍于瓶子容积的空气缓慢压入瓶中,此时橡皮塞恰能跳起,已知大气压强为\(p_{0}\),圆柱形橡皮塞截面积大小为\(S\),外界环境温度不变,不计橡皮塞的重力和充气针对橡皮塞的作用力\(.\)求:

              \(①\)橡皮塞跳起时瓶中气体的压强.

              \(②\)橡皮塞与瓶口间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B.\( (\)选修模块\(3-4)\)

              \((1)\) 小明同学用两根不同材质的绳\(a\)、\(b\)系在一起演示机械波,他在\(a\)绳左端有规律地上下抖动绳子,某时刻绳上呈现如图所示波形,则由此可以看出____\(.\) 

              A. 此时\(a\)绳最左端的振动方向向下

              B. 绳\(a\)中的机械波周期小于绳\(b\)中的机械波周期

              C. 绳\(a\)中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绳\(b\)中的传播速度

              D. 若绳子左端抖动得越快,波传播速度将越大

              \((2)\) 某同学在暑假一次旅行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戴着某种墨镜用手机拍照,手机竖着拍没问题,而当把手机横过来拍时,发现手机黑屏了,而旁边的小伙伴却说手机屏是亮着的\(.\)这是光的____现象,该现象说明光是____\((\)填“横波”或“纵波”\().\) 

              \((3)\) 如图所示是一种恒偏向棱镜,它相当于两个\(30^{\circ}-60^{\circ}-90^{\circ}\)棱镜和一个\(45^{\circ}-45^{\circ}-90^{\circ}\)棱镜,其折射率\(n=\sqrt{2}.\)一条光线从\(ab\)边射入棱镜后在镜中平行于\(ac\)行进,最终从\(ad\)边射出\(.\)求:

              \(①\)该光线的入射角.

              \(②\)该光线经过整个棱镜的偏向角.


              C.\( (\)选修模块\(3-5)\)

              \((1)\) 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当光照射到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可能的原因是____\(.\) 

              A. 入射光强度较弱

              B. 入射光波长太长

              C. 电源电压太高

              D. 光照射时间太短

              \((2) 2010\)年\(11\)月\(17\)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俘获了少量反氢原子\(.\)反氢原子是由一个反质子和一个围绕它运动的正电子组成\(.\)反质子和质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且带着等量异种电荷\(.\)反氢原子和氢原子具有相同的能级,其原子能级如图所示.

              根据玻尔原子结构理论,反氢原子\(n=3\)轨道处的电势比\(n=4\)轨道处的电势____\((\)填“高”或“低”\();\)正电子处在\(n=3\)轨道上运动的动能比处在\(n=4\)轨道上的动能____\((\)填“大”或“小”\().\) 

              \((3)\) 上题中,若有一静止的反氢原子从\(n=2\)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已知光子动量\(p\)与能量\(E\)之间满足关系式\(p=\dfrac{E}{c}\),元电荷\(e=1.6×10^{-19}C\),光速\(c=3×10^{8} m/s.\)求

              \(①\)放出光子的能量.

              \(②\)放出光子时反氢原子获得的反冲动量大小.

            • 5.

              \((I)(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单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多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B. 若绝对湿度增加且大气温度降低,则相对湿度增大

              C. 物体温度升高\(1 ℃\)相当于热力学温度升高\(274 K\)

              D.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

              \((2)\) 质量一定的理想气体完成如图所示的循环,其中\(A→B\)过程是绝热过程,\(B→C\)过程是等温过程,则\(A→B\)过程气体内能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从状态\(A\)经\(B\)、\(C\)再回到状态\(A\)的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放出的热量\(.\) 


              \((3)\) 水的摩尔质量是\(M=18 g/mol\),水的密度为\(ρ=1.0×10^{3} kg/m^{3}\),阿伏加德罗常数\(N_{A}=6.0×10^{23} mol^{-1}.\)求:

              \(①\)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

              \(②\) 一瓶\(600 mL\)的泉水所含水分子数目.

              \((II)(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机械波波源在均匀介质中无论运动与不运动,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不变

              B. 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小球的质量不需要测量

              C. 红外线是不可见光,因此红外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不遵循折射定律

              D. 激光是单色光,只有单色光才能产生光的干涉现象

              \((2)\) 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图象\(.\)此时质点\(P\)的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则此时质点\(Q\)的速度方向____\(.\)当\(t=0.45 s\)时质点\(P\)恰好第\(3\)次到达\(y\)轴负方向最大位移处\((\)即波谷\()\),则该列简谐横波的波速大小为____\(.\) 


              \((3)\)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玻璃球的\(A\)点入射,入射角\(60^{\circ}\),折射入球后,经过一次反射再折射到球外的光线恰好平行于入射光线.


              \(①\) 求玻璃球的折射率.

              \(② B\)点是否有光线折射出玻璃球\(?\)请写出证明过程.

              \((III)(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B.\( β\)衰变是原子核内部一个质子转化成一个中子的过程

              C. 裂变物质的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时,链式反应不能进行

              D.\({\,\!}^{235}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

              \((2)\) 汞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现让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的汞原子上,汞原子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那么入射光光子的能量为____\(eV\),发出光的最大波长为____\(m.(\)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一个静止的氮核\({{\;}}_{7}^{14}N\)俘获一个速度为\(1.1×10^{7} m/s\)的氦核生成\(B\)、\(C\)两个新核\(.\)设\(B\)的速度方向与氦核速度方向相同、大小为\(4×10^{6} m/s\),\(B\)的质量数是\(C\)的\(17\)倍,\(B\)、\(C\)两原子核的电荷数之比为\(8∶1\).

              \(①\) 写出核反应方程.

              \(②\) 估算\(C\)核的速度大小.

            • 6.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油酸分子直径等于纯油酸体积除以相应油酸膜的面积

              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气体的压强就越大

              D.物理性质各向同性的一定是非晶体

              E.液体的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2).\) 如图甲所示为“\(⊥\)”型上端开口的玻璃管,管内有一部分水银封住密闭气体,上管足够长,图中粗细部分截面积分别为\(S\)\(1\)\(=2 cm\)\(2\)、\(S\)\(2\)\(=1cm\)\(2\)。封闭气体初始温度为\(57℃\),气体长度为\(L=22 cm\),乙图为对封闭气体缓慢加热过程中气体压强随体积变化的图线。求:\((\)摄氏温度\(t\)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是\(T=t+273 K)\)

              \((\)Ⅰ\()\)封闭气体初始状态的压强;

              \((\)Ⅱ\()\)若缓慢升高气体温度,升高至多少方可将所有水银全部压入细管内。

            • 7. 【物理选修\(3-3\)】

              \((1)\)关于分子、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估算分子的大小或间距,可建立分子的球体模型或立方体模型

              B.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

              C.不同分子的直径一般不同,除少数大分子以外数量级基本一致

              D.用打气筒向篮球充气时需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有斥力

              E.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大

              \((2)\)如图所示,内径均匀的玻璃管长\(L=100m\),其中有一段长\(h=15cm\)的水银柱把一部分空气封闭在管中,当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时,封闭气柱\(A\)的长度\({{L}_{1}} =30cm\),现将玻璃管在竖直平面内缓慢转过\(180^{\circ}\)至开口向下,之后保持竖直,把开口端向下缓慢插入水银槽中,直至\(B\)端气柱长\({{L}_{2}} =30cm\)时为止,已知大气压强\({{p}_{0}} =75cmHg\),整个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求:


              \(①\)玻璃管旋转后插入水银槽前,管内气柱\(B\)的长度;

              \(②\)玻璃管插入水银温度后,管内气柱\(A\)的长度。

            • 8.

              \((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用注射器吸取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若\(100\)滴溶液的体积是\(1mL\),则\(1\)滴溶液中含有油酸\(10^{-2}mL\)

              B.往浅盘里倒入适量的水,再将痱子粉或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C.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1\)滴油酸酒精溶液,同时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立即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

              D.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计算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个数,并求得油膜的面积

              E.根据\(1\)滴油酸溶液中油酸的体积\(V\)和油膜面积\(S\)就可以算出油膜厚度\(d= \dfrac{V}{S} \),即油酸分子的大小

              \((2)\)如图,上、下都与大气相通的直立圆筒竖直放置,中间用横截面积\(S=0.01m^{2}\)、质量不计的两个活塞\(A\)、\(B\)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B\)与一劲度系数\(k=1000N/m\)的弹簧相连,平衡时两活塞相距\(l_{0}=0.6m\)。现用力\(F\)向下压活塞\(A\),使其缓慢下移一段距离后再次平衡,此时力\(F=500N\)。已知外界大气压强\(P_{0}=1.0×10^{5}Pa\),假定气体温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计一切摩擦,求

              \((i)\)活塞\(A\)向下移动的距离\(h\);

              \((ii)\)大气压强对活塞\(A\)和活塞\(B\)做的总功\(W\)。

            • 9.

              【物理\(——\)选修\(3-3\)】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但是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少,两头多”的规律分布

              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不一定增大

              C.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平均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平均距离,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D.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饱和气压,水蒸发越快

              E.用油膜法测出油分子的直径后,要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只需要再知道油的摩尔体积即可

              \((2)\)两个相同的薄壁型气缸\(A\)和\(B\),活塞的质量都为\(m\),横截面积都为\(S\),气缸的质量都为\(M\),\(M/m=2/3\),气缸\(B\)的筒口处有卡环可以防止活塞离开气缸\(.\)将气缸\(B\)的活塞跟气缸\(A\)的气缸筒底用细线相连后,跨过定滑轮,气缸\(B\)放在倾角为\(30^{O}\)光滑斜面上,气缸\(A\)倒扣在水平地面上,气缸\(A\)和\(B\)内装有相同质量的同种气体,体积都为\(V_{0}\),温度都为\(27℃\),如图所示,此时气缸\(A\)的气缸筒恰好对地面没有压力\(.\)设气缸内气体的质量远小于活塞的质量,大气对活塞的压力等于活塞重的\(1.5\)倍.

              \(①\)若使气缸\(A\)的活塞对地面的压力为\(0\),气缸\(A\)内气体的温度是多少度?

              \(②\)若使气缸\(B\)中的气体体积变为\(\dfrac{4}{5}{{V}_{0}}\),气缸\(B\)内的气体的温度是多少度?

            • 10.

              I.\((1)\)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油酸分子直径等于纯油酸体积除以相应油酸膜的面积;
              B.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气体的压强就越大;
              C.物理性质各向同性的一定是非晶体;
              D.液体的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研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得到的\(p-T\)图象\({.}\)气体状态由\(A\)变化至\(B\)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将__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这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3)\)如图所示,\(p-V\)图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程\(I\)变至状态\(B\)时,从外界吸收热量\(420J\),同时膨胀对外做功\(300J.\)当气体从状态\(B\)经过程\(II\)回到状态\(A\)时,外界压缩气体做功\(200J\),求此过程中气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II.(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

              B.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为各种单色光是光的衍射现象

              C.在高速运动飞船中的人看到地面任意两点距离均变短

              D.红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大于紫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

              \((2)\)如图所示,一列沿\(+x\)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刚好传到\(x=6 m\)处,已知波速\(v=10 m/s\),则图中\(P\)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沿________\((\)选填“\(+y\)”或“\(-y\)”\()\)方向, 在\(x=21 m\)的点在\(t=\)______\( s\)第二次出现波峰.



              \((3)\)如图所示,某复合光经过半圆形玻璃砖后分成\(a\)、\(b\)两束光,其中光束\(a\)与法线的夹角为\(60^{\circ}\),光束\(b\)与法线的夹角为\(45^{\circ}\),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0×10\)\({\,\!}^{8}\)\(m/s.\)则:



              \(①a\)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②\)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至少再旋转多大角度就无折射光?

              \(III.(1)\)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2)_{90}^{234} {T}h \)是不稳定的,能自发的发生衰变.
              \(①\)完成衰变反应方程\({\,\!}_{90}^{234} {T}h→_{91}^{234} {P}a+ \)____________.
              \(②_{90}^{234} {T}h \)衰变为\({\,\!}_{86}^{222} {R}n \),经过____________次\(α \)衰变,____________次\(β \)衰变.
              \((3)1919\)年,卢瑟福用\(α \)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科学研究表明其核反应过程是:\(α \)粒子轰击静止的氮核后形成了不稳定的复核,复核发生衰变放出质子,变成氧。设\(α \)粒子质量为\(m_{1}\),初速度为\(v_{0}\),氮核质量为\(m_{2}\),质子质量为\(m_{0}\),氧核的质量为\(m_{3}\),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①α \)粒子轰击氮核形成不稳定复核的瞬间,复核的速度为多大?
              \(②\)求此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