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将木板水平固定在桌面上,光电门A固定在木板上靠近物块处,光电门B的位置可移动,利用一根压缩的短弹簧来弹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实验步骤如下: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其示数如图(b)所示,d=    cm;
              (2)两个光电门同时连接计时器,让滑块从O位置弹开并沿木板向右滑动,用计时器记录遮光片从光电门A运动至B所用的时间t,再用米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则
              s
              t
              表示滑块在A至B段的    的大小;
              (3)保持光电门A的位置不动,逐步改变光电门B的位置,每次都使滑块从O位置弹开,用计时器记录每次相应的t值,并用米尺测量A、B之间相应的距离s.每次实验重复几次测量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    误差(填“偶然”或“系统”);
              (4)若用
              s
              t
              -t图象处理数据,所得图象如图(c)所示,该图线在
              s
              t
              轴上的截距表示滑块经过    速度的大小;用作图法算出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 2.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某段如下图所示,若A,B,C …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10s,从图中给定的长度,求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m/s2,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 如图1所示的(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是高中物理常用的力学实验装置,现用该装置完成测定木块运动加速度a

              (1)下例实验照片中是否有实验错误、不合理或不必要之处?若存在问题,请指明问题所在.

              (2)如图2所示为从实验中得到的一条认为最能反映木块匀变速运动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得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木块的加速度大小a=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下列哪些措施能有助于减小实验的误差    
              A.选用输出电压稳定性更佳的稳恒电源
              B.选用输出电压变化周期更稳定的交流电源
              C.调节滑轮高度,使拉线与长木板平行
              D.实验中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远小于木块的质量M
              E.实验前先平衡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
            • 4. 某学习小组用电火花计时器、米尺、纸带、墨粉纸盘来研究玩具电动机启动阶段角速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将穿过电火花计时器的纸带的一端固定在电动机的转轮上,另一端固定在木块上,电动机转动时纸带卷在转轮上,拉动木块运动,实验前已测得转轮半径r=2.00cm,实验中使纸带拉着木块做匀加速运动,电火花计时器使用50Hz的交流电源,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图中A、B、C、D、E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以下两问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根据纸带上数据计算出电动机木块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m/s2
              (2)若忽略因纸带卷在转轮上转轮半径的变化,则打下计数点C时木块的速度vC=    m/s,此时转轮转动的角速度ωC=    rad/s.
            • 5. 使用图甲所示方法测量重力加速度时:
              ①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打点计时器安装时要使两限位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并安装稳定,以减少纸带下落过程中的阻力
              B.必须用天平测出重物的质量
              C.实验时要先闭合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开关,再释放重物
              D.打出的纸带,只要点迹清晰,可以选取任意相邻的两段时间间隔准确测量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②电火花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从起始点O开始,将此后连续打出的6个点依次标为A、B、C、D…,相应长度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该方法测量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某同学采用图象处理费处理数据以获得加速度的大小,为了使图象的斜率表示重力加速度,可选取    为横轴,    为纵轴.
            • 6. (2016•银川校级一模)某同学想测出银川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为了减小误差,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如下:将一根长直铝棒用细线悬挂在空中(如图甲所示),在靠近铝棒下端的一侧固定电动机M,使电动机转轴处于竖直方向,在转轴上水平固定一支特制笔N,借助转动时的现象,将墨汁甩出形成一条细线.调整笔的位置,使墨汁在棒上能清晰地留下墨线.启动电动机待转速稳定后,用火烧断悬线,让铝棒自由下落,笔在铝棒上相应位置留下墨线.
              图乙是实验时在铝棒上所留下的墨线,将某条合适的墨线A作为起始线,此后每隔4条墨线取一条计数墨线,分别记作B、C、D、E.将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A,此时B、C、D、E对应的刻度依次为14.68cm、39.15cm、73.41cm、117.46cm.
              已知电动机的转速为3 000r/min.求:
              (1)相邻的两条计数墨线对应的时间间隔为    s.
              (2)由实验测得银川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7. (2016•郴州四模)一位同学利用光电加速器等器材做实验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该同学让一直径为d、质量为m的金属小球从O处由静止释放,下落过程中能通过O处正下方,固定于M处的光电门,测得O、M间的距离为H(H>>d),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1)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所测结果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    mm.
              (2)为了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该同学通过多次改变高度H,重复上述实验,然后以H为横轴,以
              1
              t2
              为纵轴,作出了
              1
              t2
              -H图象是一条直线,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若直线的斜率为k,则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    
            • 8. 某物理兴趣小组为“验证动能定理”和“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其中m1=50g、m2=150g.开始时保持装置静止,然后释放物块m2,m2可以带动m1拖着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进行测量,只要证明(m2-m1)gh=
              1
              2
              (m1+m2)v2,即可验证动能定理,同时也可测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其中h为m2的下落高度,v是对应时刻m1、m2的速度大小.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两相邻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交流电频率为50Hz.(以下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在打点0~5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1=    J.
              (2)某同学作出的
              v2
              2
              -h图象如图丙所示,若忽略一切阻力的情况下,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
            • 9.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试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变电流,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其.(下述第1、2、3小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即时速度VC=    m/s;
              (2)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    m/s2
              (3)纸带上的A点所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VA=    m/s.
            • 10. 某同学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A、B、C、D、E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五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中间有四个计时点没有标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由图中的数据可知:(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在打点计时器先后打下A、C两点的这段时间内,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
              vAC
              =    m/s.
              (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m/s2
              (3)打点计时器打下A点的瞬间,小车的速度vA=    m/s.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