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所示为“用DIS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在轨道左侧的B点固定光电门,垫高轨道右端,平衡摩擦力.将连接小车的细线跨过滑轮系住钩码,测出小车静止在A点时挡光片的前端与光电门的距离L,挡光片的宽度为d(L≫d),在A点由静止释放小车,由DIS测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1)为了研究小车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操作中应保持    不变.
              (2)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3)保持钩码数量不变,在小车上加载配重片,改变小车总质量.由于粗心,忘记测量小车的质量,只记录了配重片的质量mx,以及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多次改变配重片的质量,重复测量.以mx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直线,设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钩码的重力为    ,小车的质量为    
            • 2. 如图1所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甲、乙两个光电门,与之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小车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不计空气阻力及一切摩擦.

              (1)在探究“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要使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操作中必须满足    
              实验时,先测出小车质量m,再让小车从靠近光电门甲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小车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改变小车质量m,测得多组m、t的值,建立坐标系描点作出图线.图2能直观得出“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图线是    
              (2)如图3抬高长木板的左端,使小车从靠近光电门乙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和小车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改变木板倾角,测得多组数据,得到的F-
              1
              t2
              的图线如图4所示.
              实验中测得两光电门的距离L=0.80m,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1=0.34kg,重力加速度g取9.8m/s2,则图线的斜率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不能忽略,测得的图线斜率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 某同学为了探究在小车及传感器总质量不变时,加速度跟它们所受拉力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图甲)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然后把绳的一端固定在传感器拉钩上,用来测量绳对小车的拉力,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a-F图象.

              (1)本实验没有平衡摩擦力,由图可知摩擦力大小为    N;
              (2)本实验中若不满足砂和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这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没有”)影响;
              (3)由图象求出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为     kg.
            • 4.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1)关于平衡摩擦力的操作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应将长木板的左端适当垫高
              B.应将砝码盘通过细绳与小车相连
              C.应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小车相连
              D.应使小车在长木板上保持静止

              (2)平衡摩擦力后,保持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进行实验,算出加速度a,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中.第3次实验的纸带如图乙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l、2、3、4…,测得1与 2两点间距离x1=30.0mm,2与3两点间的距离x2=32.5mm,实验中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由此算出加速度大小为    m/s2
              实验次数12345
              小车质量M(kg)0.200.400.600.801.00
              加速度a(m/s20.770.380.190.15
              (3)为了能直观地反映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作    (选填“a-M”或“a-
              1
              M
              ”)图象.
            • 5. 某实验小组欲以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和质量的关系”.图1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盘,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连,小车的质量为m1,小盘(及砝码)的质量为m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C.本实验中应满足m2远小于m1的条件
              D.在用图象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时,应作a-m1图象
              (2)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图2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则打点计时器打下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式为vF=    ,小车加速度的计算式a=    
            • 6. 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图乙是其俯视图.两个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板上,车左端各系一条细绳,绳跨过定滑轮个挂一个相同的小盘,盘中可放砝码.两个小车右端通过细线用夹子固定,打开夹子,小车在小盘和砝码的牵引下运动,合上夹了,两小车同时停止.实验中可以通过在车中放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

              (1)探究“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时,应在小盘中放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砝码;
              (2)为使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等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应使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选填“远大于”或“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3)实验中,两小车的加速度之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车通过的位移之比.
            • 7. (2016•徐州模拟)“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平衡小车及纸带所受的摩擦力,实验时应将长木板的    (填“右湍”或“左端”)适当垫高.
              (2)为了直观地判断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量关系,应作    图象(填“a-m”或“a-
              1
              m
              ”).
              (3)在探究加速度与小车质量的关系时,实验初已正确平衡了小车及纸带所受的摩擦力,小明认为,当改变小车质量时,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小红认为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 8. 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小车的质量为m1,托盘及砝码的质量为m2
              (1)打点计时器使用    (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
              (2)实验中    
              A.应保持m1不变,改变m2
              B.应保持m2不变,改变m1
              C.应保证m1比m2小得多
              D.应保持m1和m2的比值不变
              (3)实验时,某同学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得到的a-F图象(如图2),可能是图中的    (选填“甲”、“乙”、“丙”)图线.
            • 9. 利用图1所示装置可以做力学中的许多实验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须设法消除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力的影响
              B.利用此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当小车与车中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桶及桶中砝码的总质量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约等于小桶及桶中砝码的总重力
              C.利用此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并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如果画出的a-M关系图象不是直线,就可以确定加速度和质量成反比
              (2)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小车搁置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纸带连接车尾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来测小车的加速度a,小桶通过细线对小车施拉力F.
              Ⅰ.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为0、1、2、3、4.测得0、1两计数点间距离s1=30.0mm,3、4两计数点间距离s4=48.0m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Ⅱ.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对小车拉力F的大小,测得小车所受拉力F和加速度a的数据如下表:
              F/N0.200.300.400.500.60
              a/(ms-20.100.210.290.410.50
              ①根据测得的数据,在图3中作出a-F图象.
              ②由图象可知,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    N.(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③若要使作出的a-F图线过坐标原点,需要调整实验装置,可采取以下措施中的    
              A.增加小车的质量                B.减小小车的质量
              C.适当垫高长木板的右端           D.适当增加小桶内砝码质量.
            • 10. 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外力F、物体质量M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    时,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
              (2)某一组同学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来做实验,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用天平测出m以及小车质量M,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a=
              mg
              M
              求出
              (3)另两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由于他们操作不当,这两组同学得到的a-F关系图象分别如图2中的图甲和图乙所示,其原因分别是:
              图甲:    
              图乙: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