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表中。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线所示\((1\)、\(2\)、\(3\)、\(4\)、\(5\)分别为纸杯个数\()\)。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是________;

              \((2)\)结合表格与图线,表中\(x\)处的值应为________;

              时间\((s)\)

              下落距离\((m)\)

              \(0.0\)

              \(0.000\)

              \(0.4\)

              \(0.036\)

              \(0.8\)

              \(0.469\)

              \(1.2\)

              \(0.957\)

              \(1.6\)

              \(1.447\)

              \(2.0\)

              \(x\)

              \((3)\)根据图线的特点,可知最大空气阻力\(f\)与最终运动速度\(v\)的大致关系为:________。

            • 2.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了\(A\)、\(B\)、\(C\)、\(D\)、\(E\)等\(5\)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画出来,其相邻点间距离如图所示.
              \((1)\)打点计时器从打下\(A\)点到打下\(C\)点的时间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 \(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这条纸带的 ______ \((\)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
              \((2)\)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着用\(T\)表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计算式\(a=\) ______ \((\)逐差法,用\(s\)和\(T\)表示\().\)其大小为 ______ \(m/s^{2}(\)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 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精确地把物体从开始挡光到挡光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现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MN\)是水平桌面,\(Q\)是长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长木板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长木板顶端\(P\)点悬有一铅锤\(.\)实验时,让滑块从长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0×10^{-2} s\)和\(4.0×10^{-3} s.\)用精度为\(0.05 mm\)的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宽度\(d\),其示数如图丙所示.

              \((1)\)滑块的宽度\(d=\)_______________\(cm\).

              \((2)\)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_{1}=\)_____________\(m/s\),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_{2}=\)_____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v_{1}\)和\(v_{2}\)只是一个近似值,它们实质上是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_____________,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___________的宽度减小一些.

            • 4.

              某实验小组利用高速摄影机研究一小球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高速摄影机可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相同.

              \((1)\)如图甲所示,\(1\)位置恰为小球刚开始运动的瞬间,作为零时刻\(.\)小球从\(1\)位置到\(6\)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经过相关位置的速度如下表所示,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______\( s\).

              位置编号

              \(1\)

              \(2\)

              \(3\)

              \(4\)

              \(5\)

              \(v/(m·s^{-1})\)

              \(0\)

              \(0.06\)

              \(0.12\)

              \(0.18\)

              \(0.24\)

              \((2)\)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小球的\(v-t\)图象.

              \((3)\)根据小球的\(v-t\)图象,求出小球的加速度\(a=\)________.

            • 5.

              \((1)\)打点计时器是中学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实验器材,常见的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两种。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直流电源
              B.它们都是使用\(10V\)以下的交流电源
              C.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D.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较小,所以实验误差也较小

              \((2)\)某同学用如下图左所示装置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g\),得到如下图右所示的一段纸带,测得\(AB=7.65cm\),\(BC=9.17cm\)。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打\(B\)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测得的自由落体加速度\(g= \)____________\(m/s^{2}\),\((\)答案都保留\(3\)位有效数字\()\)它比公认的值偏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如图甲所示,用细线竖直拉着包有白纸的质量为\(m(kg)\)的圆柱棒,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定在电动机上并随之转动\(.\)当烧断悬挂圆柱棒的线后,圆柱棒竖直自由下落,毛笔就在圆柱棒表面的纸上画出记号,如图乙所示,设毛笔接触棒时不影响棒的运动\(.\)测得记号之间的距离依次为\(20.0 mm\),\(44.0 mm\),\(68.0 mm\),\(92.0 mm\),\(116.0 mm\),\(140.0 mm.\)已知电动机铭牌上标有“\(1200 r/min\)”字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乙中的端是圆柱体的悬挂端\((\)填“左”或“右”\()\);

                    \(②\)根据图乙所给的数据,可知毛笔画下记号\(D\)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V_{D}= \)_____________\(m/s\);圆柱棒竖直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___\(m/s^{2}\)

            • 7. 如图甲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拴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起初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距离\(.\)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图乙中 \(a\)\(b\)\(c\)是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1)\)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c\)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打\(a\)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 \(2.5 m/s^{2}.\)请根据加速度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b\)段纸带中的________段内.


            • 8. \((1)\)关于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打点的周期由交流电压决定的
              B.打点的周期由交流电的频率决定的;
              C.电磁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电压为\(220V\)的交流电;
              D.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电压为\(220V\)的交流电;
              \((2)\)长乐某校物理探究实验小组,使用\(50HZ\)交流电,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
              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小点未画出\(.\)则:

              \(①\)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______ \(s\);
              \(②\)根据纸带上所测得数据,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_{C}=\) ______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9.

              \((1)\)在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可以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B.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要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只需橡皮条具有相同的伸长量

              C.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需要先平衡摩擦力

              D.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应该先释放重物后接通电源

              \((2)\)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d\)表示\(A\)点到光电门\(B\)处的距离,\(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验时滑块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

              \(①\)某次实验测得倾角\(θ=30^{\circ}\),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滑块从\(A\)处到达\(B\)处时\(m\)和\(M\)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triangle E_{K}=\)__     ,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triangle E_{P}=\)\(\_\)     \(\_\),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triangle E_{K}=\triangle E_{P}\)则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用题中字母表示\()\)

              \(②\)在上次实验中,某同学改变\(A\)、\(B\)间的距离,作出的\(v^{2}-d\)图象如图\(2\)所示,并测得\(M=m\),则重力加速度\(g=\)\(\_\)       \(\_\)\(m/s^{2}\).

            • 10.

              Ⅰ\(.\)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先后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两细绳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行

              B.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C.拉力\(F_{1}\)和\(F_{2}\)的夹角越大越好

              D.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3)\)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


              Ⅱ\(.\)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选定一条纸带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记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打出,其中\(0\)、\(1\)、\(2\)、\(3\)、\(4\)、\(5\)、\(6\)都为记数点,电源频率为\(50H_{Z}.\)测得:\(x_{1}=1.40cm\),\(x_{2}=1.90cm\),\(x_{3}=2.38cm\),\(x_{4}=2.88cm\),\(x_{5}=3.39cm\),\(x_{6}=3.87cm\)。

              \((1)\)在计时器打出点\(4\)时,小车的速度为:\(v_{4}=\)_____\(m/s\)。

              \((2)\)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a=\)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