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放在水平光滑桌面上铁块\(A\)与金属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铁块\(A\)的质量\(m_{A}=1.0kg\),金属板\(B\)的质量\(m_{B}=0.5kg\)。用水平力\(F\)向左拉金属板\(B\),使其一直向左运动,稳定后弹簧秤示数的放大情况如图甲所示,则\(A\)、\(B\)间的摩擦力\(F_{1}=\)_________\(N\),\(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若将纸带连接在金属板\(B\)的后面,通过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一系列的点,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图中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可求得拉金属板的水平力\(F=\)________\(N\)。\((g\)取\(10m/s^{2})\)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弹簧弹射装置,轻弹簧两端各放一个金属小球\((\)小球与弹簧不连接\()\),压缩弹簧并锁定,然后将锁定的弹簧和两个小球组成的系统放在内壁光滑的金属管中\((\)管径略大于两球直径\()\),金属管水平固定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处,如图所示\(.\)解除弹簧锁定,则这两个金属小球可以同时沿同一直线向相反方向弹射\(.\)现要测定弹射装置在弹射时所具有的弹性势能,并探究弹射过程所遵循的规律,实验小组配有足够的基本测量工具,并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两球质量分别为\(m_{1}\)、\(m_{2}\);

              \(②\)用刻度尺测出两管口离地面的高度均为\(h\);

              \(③\)解除弹簧锁定弹出两球,记录下两球在水平地面上的落点\(M\)、\(N\).

              根据该小组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要测定弹射装置在弹射时所具有的弹性势能,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弹簧的压缩量\(Δx B.\)两球落地点\(M\)、\(N\)到对应管口\(P\)、\(Q\)的水平距离\(x_{1}\)、\(x_{2}\)

              C.小球直径           \(D.\)两球从弹出到落地的时间\(t_{1}\)、\(t_{2}\)

              \((2)\)根据测量结果,可得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如果满足关系式_____,则说明弹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 2.

              \((1)\)现要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表面粗糙的木板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抬起一定高度构成斜面;木板上有一滑块,其后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上,连接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接通电源后,从静止释放滑块,滑块带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

              \(①\)图\(2\)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是实验中选取的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2\)、\(3\)和\(5\)、\(6\)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由图中数据求出滑块的加速度\(a=\)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已知木板的长度为\(L\),为了求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

              A.滑块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v B.\)滑块的质量\(m\)

              C.滑块的运动时间\(t D.\)斜面高度\(h\)和底边长度\(x\)

              \(③\)设重力加速度为\(g\),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_______\((\)用所需测量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2)\)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取\(g=10m/s^{2}\),那么:


              \(①\)闪光的时间间隔是 ______\( s\);

              \(②\)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的大小 ______\( m/s\);

              \(③\)小球经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是 ______\( m/s(\)结果保留根式\()\)。

            • 3.
              如图\((a)\)由小车、斜面及粗糙程度可以改变的水平长直木板构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装置\(.\)实验时,在水平长直木板旁边放上刻度尺,小车可以从斜面平稳地滑行到水平长直平面\(.\)利用该装置与器材,完成能体现如图\((b)\)“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思想与方法”的实验推论\((\)设重力加速度为\(g)\)

              \((1)\)请指出,实验时必须控制的实验条件 ______ .
              \((2)\)请表述,由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实验推论: ______ .
              \((3)\)图\((C)\)是每隔\(\triangle t\)时间曝光一次得到小车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过程中的五张照片,测得小车之间的距离分别是\(S_{1}\)、\(S_{2}\)、\(S_{3}\)、\(S_{4}\),由此可估算出小车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 ______ \((\)需要用\(S_{1}\)、\(S_{2}\)、\(S_{3}\)、\(S_{4}\)、\(g\)、\(\triangle t\)字符表示\()\)
            • 4.

              某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P\)为连接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且固定在\(B\)点。实验时给带有遮光条的小滑块一个初速度,让它沿木板从左侧向右运动,小滑块通过光电门\(P\)后最终停在木板上某点\(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其读数\(d=\)____\( cm\)。 
              \((2)\)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除遮光条宽度\(d\)及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时间\(t\)外,下列物理量中还需测量的有____。 
              A.木板的长度\(L\)\({\,\!}_{1\;\;\;\;\;\;}\) B.木板的质量\(m\)\({\,\!}_{1}\)
              \({\,\!}\)C.小滑块的质量\(m\)\({\,\!}_{2}\)        \(D.\)木板上\(BC\)间的距离\(L\)\({\,\!}_{2}\)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用题中所涉及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 5.

              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①\)用弹簧秤测量带凹槽的木块重力,记为 \(F_{N1}\);

              \(②\)将力传感器 \(A\) 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轻质水平细绳与木块相连,木块放在较长的平板小车上。水平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一端连接小车,另一端系沙桶,不断地缓慢向沙桶里倒入细沙,直到小车运动起来,待传感器示数稳定后,记录此时数据 \(F_{1}\);

              \(③\)向凹槽中依次添加重力为 \(0.5 N\) 的砝码,改变木块与小车之间的压力 \(F_{N}\) ,重复操作\(②\),数据记录如下表:

              试完成:

              \((1)\)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要求长木板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__\((\)填“是”或“否”\()\)

              \((2)\)为了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Δf_{1} = F_{5} - F_{1} =0.83 N\),\(Δf_{2} = F_{6} - F_{2} =0.78 N\),\(Δf_{3} = F_{7} -F_{3} =0.80 N\),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Δf\)4 \(=\)_______。

              \((3)\)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 \(0.50 N\) 砝码时摩擦力增加\(Δf\)。\(Δf\)用\(Δf_{1}\)、\(Δf_{2}\)、\(Δf_{3}\)、\(Δf_{4}\)表示的式子为:\(Δf=\)___________,代入数据解得\(Δf=\)_________ \(N\) 。

              \((4 )\)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________。

            • 6.

              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最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riangle t_{A}\)和\(\triangle t_{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overset{¯}{a} ;\)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擦因数\(μ\)。

              回答下列为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   \(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triangle t_{A}\)和\(\triangle t_{B}\)表示为\(a=\)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 \(a\) \(;\)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 7.

              如图甲,装有两个光电门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带有窄遮光片\((\)宽度为\(d)\)的滑块被一端固定的弹簧经压缩后弹开,依次经过两光电门\(.\)光电门有两种计时功能,既可以记录遮光片到达两光电门的时间差\(t\),又可以分别记录在两光电门处的遮光时间\(Δ\)\(t_{A}\)和\(Δ\)\(t_{B}.(\)在本题各次实验中,滑块运动到\(A\)前已脱离弹簧\()\)

                                    甲                                                          乙

              \((1)\)遮光片经过\(A\)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选用\(d\),\(t\)、\(Δ\)\(t_{A}\)或\(Δ\)\(t_{B}\)表示\()\)

              \((2)\)利用实验中测出的\(d\)、\(Δ\)\(t\)\({\,\!}_{A}\)、\(Δ\)\(t_{B}\)和\(AB\)间距\(s\),写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μ=\)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

              \((3)\)将光电门\(A\)固定,调节\(B\)的位置,每次都使物块将弹簧压到同一位置\(O\)后由静止释放,记录各次\(t\)值并测量\(AB\)间距\(s\),作出\(s/t-t\)关系图线如图乙,该图线纵轴截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利用该图线可以求得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________\((\)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8.

              \(A\)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测力计固定在一合适的木块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个光滑的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块置于\(P\)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块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块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水和瓶的重力大小\()\),然后释放木块,并用秒表记下木块从\(P\)运动到\(Q\)处的时间\(t\)。

              \((1)\)木块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____。

              \((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示数\(F\)的关系。下列图像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____ 

              \((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_。\((\)有两个选项正确\()\)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更多组实验数据

              C.可以更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B\) 为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将木板倾斜,木块以不同的初速度沿木板向上滑到最高点后再返回,用光电门测量木块来回的速度,用刻度尺测量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确定木块向上运动的最大高度,让木块推动轻质卡到最高点,记录这个位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本实验中,下列操作合理的是______

              A.遮光条的宽度应尽量小些       \(B.\)实验前将轻质卡置于光电门附近

              C.为了实验成功,木块的倾角必须大于某一值    \(D.\)光电门与轻质卡最终位置间的距离即为木块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

              \((3)\)由于轻质卡的影响,使得测量的结果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 9.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物块放在桌面上,细绳的一端与物块相连,另一端跨过滑轮挂上钩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左端,所用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接在物块上。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物块,物块在钩码的作用下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图中相邻两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乙数据可知,物块的运动为                   运动。

              \((2)\)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用天平测得,物块的质量为\(200g\),钩码的总质量为\(100g\),可求得物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0. 如图1所示是一种可以用来测量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长木板用铁架台支撑起来形成一个斜面.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滑块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
              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2是实验中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分别测量B、C、D、E、F、G到A点的距离s,以打下A点的时刻为时间t的计时起点,根据s、t对应数据,作出s-t2图线如图3所示.

              (1)从图线可知,小车加速度a= ______ cm/s2
              (2)为测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还应该测量出下列物理量中的 ______
              A.斜面长度L    B.斜面高度h    C.滑块的质量m   D.滑块运动的时间t
              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______  (用所测物理量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