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物理选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B. 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
              C. 功转变为热的宏观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D.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E. 瓶中充满某理想气体,且瓶内压强高于外界压强,在缓慢漏气过程中\((\)内外气体的温度相同且保持不变\()\),则瓶内气体吸收热量且分子平均动能不变


              \((2)\)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圆形气缸内用质量为\(m\)的活塞密封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气缸壁间能无摩擦滑动,气缸的横截面积为\(S\),内有一可用于加热的电阻丝,将整个装置放在大气压恒为\(P_{0}\)的空气中,与外界无热交换\(.\)开始时气体的温度为\(T_{0}\),活塞与气缸底的距离为\(h_{0}\),当电阻丝短时间通电后,气体吸收热量\(Q\),活塞上升\(d\)后再次平衡,求:


              \((1)\)再次平衡时气体的温度;
              \((2)\)在此过程中密闭气体的内能增加量.
            • 2. 如图,将导热性良好的薄壁圆筒开口向下竖直缓慢地放入水中,筒内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当筒底与水面相平时,圆筒恰好静止在水中。此时水的温度\(t_{1}=7.0℃\),筒内气柱的长度\(h_{1}=14cm\)。已知大气压强\(p_{0}=1.0×10^{5}Pa\),水的密度\(ρ=1.0×10^{3}kg/m^{3}\),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

              \((1)\)若将水温缓慢升高至\(27℃\),此时筒底露出水面的高度\(\triangle h\)为多少?

              \((2)\)若水温升至\(27℃\)后保持不变,用力将圆筒缓慢下移至某一位置,撤去该力后圆筒恰能静止,求此时筒底到水面的距离\(H(\)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

              \((1)\)关于气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气体,内能一定相同

              B.气体温度不变,整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内能越大

              C.气体被压缩时,内能可能不变

              D.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E.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2)\)一\(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开口,右端封闭,左端上部有一光滑的轻活塞。初始时,管内汞柱及空气柱长度如图所示。用力向下缓慢推活塞,直至管内两边汞柱高度相等时为止。求此时右侧管内气体的压强和活塞向下移动的距离。已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处处相同;在活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气体泄漏;大气压强\(p\)\({\,\!}_{0}=75.0 cmHg\)。环境温度不变。

            • 4.

              如图质量为\(M\)的绝热活塞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竖直放置的绝热气缸内。活塞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现通过电热丝对一理想气体十分缓慢地加热。设气缸处在大气中,大气压强恒定。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缸中气体的压强比加热前要大

              B.气缸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C.气缸中气体的体积比加热前要大

              D.气缸中气体的内能可能和加热前一样大

              E.活塞在单位时间内受气缸中分子撞击的次数比加热前要少

            • 5.

              \([\)物理\(——\)选修\(3-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B.单晶体和多晶体的主要区别是\(.\)多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C.用“油膜法”来粗测分子大小时,可认为油滴在水面能形成单分子油膜

              D.保持温度不变,减小气体体积,可以增大饱和气压

              E.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2)\)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长直\(U\)形玻璃管内由两段水银柱封闭着长度为\(15cm\)的空气柱,气体温度为\(300K\)时,空气柱在\(U\)形管的左侧,其上方水银柱长为\(25cm\),下方水银柱长为\(5cm\),\(U\)形玻璃管底部长为\(10cm\)。\((\)大气压强\(P_{0}=75cmHg\),圈中标注的长度单位均为\(cm)\)

              \((i)\)若气体的温度变为\(360K\),求封闭气体的长度

              \((ii)\)若保持气体的温度不变,从左侧井口处缓慢地注入\(10cm\)长的水银柱,管内的空气柱长为多少?

            • 6. 如图所示为内径均匀的\(U\)形管,其内部盛有水银,封闭端内的空气柱长\(l=12cm\),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2cm.\)已知大气压强为\(p_{0}=75cmHg.\)现从开口端缓缓的加入水银,直到两侧水银面处在同一高度\(.\)则
              \((1)\)此时封闭端内的空气柱长为多少?
              \((2)\)从开口端加入的水银总共有多长?
            • 7.

              圆柱形喷雾器高为\(h\),内有高度为\( \dfrac{h}{2} \)的水,上部封闭有压强为\(P_{o}\)、温度为\(T_{o}\)的空气。将喷雾器移到室内,一段时间后打开喷雾阀门\(K\),恰好有水流出。已知水的密度为\(ρ\),大气压强恒为\(P_{o}\),喷雾口与喷雾器等高。忽略喷雾管的体积,将空气看作理想气体。

              \((i)\)求室内温度。

              \((ii)\)在室内用打气筒缓慢向喷雾器内充入空气,直到水完全流出,求充入空气与原有空气的质量比。

            • 8.

              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p\)\(-\)\(V\)图象如图所示,其中\(a\)\(→\)\(b\)为等容过程,\(b\)\(→\)\(c\)为等压过程,\(c\)\(→\)\(a\)为等温过程,已知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T_{a}\)\(=30 0K\),在状态\(b\)时的体积\(V_{b}\)\(=22.4L\)求:


              \(①\)气体在状态\(c\)时的体积\(V_{c}\)

              \(②\)试比较气体由状态\(b\)到状态\(c\)过程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与对外做功\(W\)的大小关系,并简要说明理由。

            • 9.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气缸,用一个不漏气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理想气体,活塞可以无摩擦地移动,活塞的面积\(S=100cm^{2}\)。活塞与在另一水平平台上的物块\(A\)用水平轻杆连接,在平台上有另一物块\(B\),\(A\)、\(B\)的质量均为\(m=12.5kg\),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两物块间距\(d=5cm\),开始时活塞距缸底\(L_{1}=10cm\),缸内气体压强\(P_{l}\)等于外界大气压强\(P_{0}\),温度\(t_{1}=27℃.\)现对气缸内的气体缓慢加热,\((P_{0}=1.0×10^{5}Pa,0K=-273℃,g=10m/s^{2})\)

              求:

              \(①\)使物块\(A\)刚开始移动时,气缸内的温度为多少\(K\);
              \(②\)使物块\(B\)刚开始移动时,气缸内的温度为多少\(K\)。
            • 10.

              如图所示,两根粗细相同、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A\)和\(B\),竖直插入同一水银槽中,各用一段水银柱封闭着一定质量同温度的空气,空气柱长度\(H_{1} > H_{2}\),水银柱长度\(h_{1} > h_{2}\),今使封闭气柱降低相同的温度\((\)大气压保持不变\()\),则两管中气柱上方水银柱的移动情况是:\((\)  \()\)

              A.均向下移动,\(A\)管移动较多         
              B.均向上移动,\(A\)管移动较多
              C.\(A\)管向上移动,\(B\)管向下移动       
              D.无法判断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