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实验探究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测力计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______ (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 2. 小莉和她的同学综合图示的方法,利用简易实验器材,一把刻度尺,一质量为m=300g的重物,测量自己头发丝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网上获取的正常数据进行对比(头发能承受的拉力随年龄而变化;20岁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最大,平均约1.72N;30岁组,平均约1.50N…)实验步骤如下:
              ①水平固定刻度尺;
              ②用手指尖紧握头发丝两端,用直尺测量出两手指尖之间的头发丝长度L=50.00cm;
              ③重物挂在头发丝上,两手缓慢沿刻度尺水平移动,直至头发丝恰好被拉断;从刻度尺上读出两手指尖之间的距离d=30.00cm(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挂钩光滑且质量不计)
              由以上数据可知所用刻度尺最小刻度为 ______ ;头发丝的最大拉力表达式T= ______ (用以上物理量符合表示);利用所测数据可获得最大拉力为 ______ N(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在正常范围.
            • 3. 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在同一方向上伸长到同一长度以保证作用效果相同
              B.实验中,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拉细线的方向和O点的位置
              C.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D.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 4. 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下列不正确的实验要求是(  )
              A.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
              B.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相互垂直
              C.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能超过其量程
            • 5.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条,其他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改变?    (选填“变”或“不变”)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 6.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处于伸直状态的轻绳一端拴在质量为m的物块上,另一端拴在固定于B点的木桩上.用弹簧测力计的光滑挂钩缓慢拉绳,弹簧测力计始终与地面平行.物块在水平拉力作用下缓慢滑动.当物块滑动至A位置,∠AOB=120°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  )
              A.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F
              mg
              B.木桩受到绳的拉力始终大于F
              C.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保持不变
              D.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一直增大
            • 7.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     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    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8. (2016•上海模拟)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
              (1)其中有两个实验步骤如下:
              A.在水平位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两个绳套,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平行方木板)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点O,在白纸上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读出两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
              B.只用一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测力计拉时相同,读出示数F′和记下F′的方向.
              请指出以上步骤中的错误或疏漏:A中是    ;B中是    
              (2)某同学认为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D.两拉力之间的夹角不要太小,也不太大.
              其中正确的是    
              (3)某小组得出如图所示的图(F与AO共线),图中    是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
            • 9. (2016•徐州模拟)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于A点.
              (1)如图1所示,同时使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至O点.分别记录两个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其示数为    N.
              (2)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    
              A.细绳套尽可能短一些
              B.橡皮条的伸长量越大越好
              C.拉两个细绳套时,两拉力夹角越大越好
              D.拉细绳套时,拉力应尽量与木板平行
              (3)某同学通过多次实验得出: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图2为根据其中一次实验数据画出的两个力F1、F2的图示,请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中作出这两个力的合力F,根据图示可以确定合力大小为    N.
            • 10. (2010秋•西区校级月考)(1)要测定个人的反应速度,如图1所示,请你的同学用手指拿着一把长30cm的直尺,他的手抓在28cm处,你的手候在2cm处,当他松开直尺,你见到直尺下落,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处的数据,重复以上步骤多次.现有A、B、C三位同学相互测定反应速度得到的数据(单位:c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27 26 28
              B 29 26 23
              C 26 24 22
              这三位同学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同学,他的最快反应时间为    s.
              (2)下列有关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探究合力的方法”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4~6V的低压交流电源N/m
              C.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纸带上的一系列点迹取计数点,可求出任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D.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也要用到了纸带问题的处理方法
              (3)某同学在做“研究弹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并让其自然下垂,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测出弹簧的总长度x,改变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x的关系图线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    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