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实验下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他们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99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 ______ mm,单摆摆长为 ______ m.

              (2)小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 (填选项前的字母).
              A.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5°的偏角,并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
              B.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则单边周期为
              C.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
              D.选择密度较小的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大.
            • 2. 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时,摆球的密度应选得 ______ 些(填“大”或“小”),如果已知摆球直径为2.00cm,让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图1所示,那么单摆摆长是 ______ m.如果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2中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 ______ s,单摆的摆动周期是 ______ s.
            • 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摆角小于5°;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从单摆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且记数为1,到第n次经过最低点所用的时间为t;在测量单摆的摆长时,先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球悬挂后的摆线长(从悬点到摆球的最上端)为L,再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读数如图乙所示).
              (1)从乙图可知,摆球的直径为d= ______  mm;
              (2)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求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 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讨论如何能够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时,提出了以下建议,其中可行的是: ______
              A.尽可能选择细、轻且不易伸长的线作为摆线
              B.当单摆经过最高位置时开始计时
              C.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
              D.测量多组周期T和摆长L,作L-T2关系图象来处理数据.
            • 4. 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  )
              A.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
              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
              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球相距平衡值置有较大的角度
              D.拉开摆球到某一位置释放,第一次经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第二次经平衡位置时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t即为单摆周期T
            • 5.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 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cm的铁球
              (2)测出悬点O至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 ______ (用L、n、t 表示).
              (3)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T2-L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2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D.图线a对应的g值大于图线b对应的g值
              (4)某同学测出不同摆长时对应的周期Y,作出T2-L图线,如图3所示,再利用图线上任两点A、B的坐标(x1,y1)、B(x1,y2),可求得g= ______ .若该同学测摆长时漏加了小球半径,而其它测量、计算均无误,也不考虑实验误差,则用伤处方法算得的g值和真实值相比是 ______ 的(选项“偏大”、“偏小”或“不变”).
            • 6. (2015春•宿迁校级期末)几名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登上一山峰后,他们想粗略测出山顶处的重力加速度.于是他们用细线拴好石块P系在树枝上做成一个简易单摆,如图所示.然后用随身携带的钢卷尺、电子手表进行了测量.同学们首先测出摆长L,然后将石块拉开一个小角度,由静止释放,使石块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用手表测出单摆振动的周期T.
              (1)用摆长L和周期T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    
              (2)在测量摆动的周期时,甲同学从石块某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数出以后石块通过平衡位置的次数n,用手表测出所用的时间t;乙同学从小钢球某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并将这次通过平衡位置时记为1,将小钢球第二次沿同一方向通过平衡位置时记为2,第三次沿同一方向通过平衡位置时记为3,以此类推,一直数到n′,同时停表,手表显示时间为t′.你选择哪位同学的实验方法,并写出对应的单摆的周期表达式:    
              (3)若振动周期测量正确,但由于难以确定石块重心,测量摆长时只测量了悬线长做为摆长,所以用这次测量数据计算出来的山顶处重力加速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 7. 一位同学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该同学在安装好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后,测得单摆的摆长为L,然后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某次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在完成n次全振动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请写出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用以上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2)为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又多次改变摆长L,测量多组对应的单摆周期T,记录了相关测量数据,并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T2-L关系图线,可求得g的测量值为    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狭义相对论认为: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
              B.偏振是波特有的现象,声波和光都能发生偏振
              C.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可以产生变化的磁场
              D.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量单摆周期应该从小球经过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以减小实验误差
            • 9. 下列关于振动和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间某处只要有振动发生,周围空间一定会形成机械波
              B.声源振动频率越高,在同种介质中形成的声波的波长就越短
              C.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
              D.各种波均会发生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E.在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的点位移不一定始终最大
            • 10.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l=97.5cm,摆球直径为d=2.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动n=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1所示).则:
              ①摆动时偏角应满足的条件是    .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计时开始时,摆球应是经过最    (填“高”或“低”)点的位置,且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多次振动所用的时间,求出周期;
              ②该摆摆长L=    cm,秒表所示读数t=    s.
              ③用上述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单摆周期的表达式:    
              ④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⑤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图2所示,试问:造成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由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     m/s2.(取π2=9.87)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