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定瞬时速度和重力加速度。实验器材有:固定在底座上带有刻度的竖直钢管,钢球吸附器\((\)可使钢球在被吸附后由静止开始下落\()\),两个光电门\((\)可用于测量钢球从第一光电门到第二光电门的时间间隔\()\),接钢球用的小网。实验步骤如下:

              A.如图所示安装实验器材。

              B.释放小球,记录小球从第一光电门到第二光电门的高度差\(h\)和所用时间\(t\),并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

              C.保持第一个光电门的位置不变,改变第二个光电门的位置,多次重复实验步骤\(B\)。求出钢球在两光电门间运动的平均速度\(\overline{v}\)。

              D.根据实验数据作出\(\overline{v}-t\)图象,并得到斜率\(k\)和截距\(b\)。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得到的\(\overline{v}-t\)图象,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为\(g=\)________,钢球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为\(v_{1}=\)________。

              \((2)\)如果步骤\(C\)中改为保持第二个光电门的位置不变,改变第一个光电门的位置,其余的实验过程不变,同样可以得到相应的\(\overline{v}-t\)图象,以下四个图象中符合规律的是________。

              A.

              B.

              C.

              D.

            • 2. \((1)\)如图所示的游标卡的读数为_____________\(cm\)


              \((2)\)  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①\)用\(l\)表示单摆的摆长,用\(T\)表示单摆的周期

              \(②\)实验时除用到秒表、刻度尺外,还应该用到下列器材中的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约 \(1m\) 的细线                 \(B.\)长约 \(1m\) 的橡皮绳

              C.直径约 \(1cm\) 的均匀铁球          \(D.\)直径约 \(10cm\) 的均匀木球

              \(③\)将单摆正确悬挂后进行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测出摆线长作为单摆的摆长.

              B.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释放,使之做简谐运动.

              C.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D.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 \(1\) 次全振动所用时间并作为单摆的周期.

              \(④\)甲同学多次改变单摆的摆长并测得相应的周期,他根据测量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但忘记在图中标明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你认为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选填“\(l^{2}\)”、“\(l\)”、“\(\sqrt{l} \) ”\()\)若图线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k\)表示\()\).


              \(⑤\)乙同学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大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开始摆动时振幅较小

              B.开始计时时,过早按下秒表

              C.测量周期时,误将摆球\((n-1)\)次全振动的时间记为 \(n\) 次全振动的时间.

            • 3.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摆动时偏角\(α\)应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 ,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计时开始时,摆球应是经过最 ______ \((\)填“高”或“低”\()\)点的位置,且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多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求出周期\(.\)图甲中秒表示数为一单摆全振动\(50\)次所经过的时间,则单摆振动周期为 ______ \(s.\) 
              \((2)\)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摆长,测量情况如图乙所示\(.O\)为悬挂点,从图乙中可知单摆的摆长为 ______ \(cm\).
              \((3)\)若用\(L\)表示摆长,\(T\)表示周期,那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 ______ .
            • 4.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20cm\);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小球直径如图\(4\)所示,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全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100.0s.\)则
              \((1)\)小球直径为 ______ \(cm\)
              \((2)\)如果他在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测得的\(g\)值 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或“准确”\()\)
              \((3)\)他以摆长\((l)\)为纵坐标、周期的二次方\((T^{2})\)为横坐标作出了\(l-T^{2}\)图线,由图象测得的图线的斜率为\(k\),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 \(.(\)用字母表示即可\()\).
            • 5.
              同实验桌的小王与小李两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小王同学先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示数如图\((a)\)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d=\) ______ \(cm\).

              \((2)\)接着他们测量了摆线的长度为\(l_{0}\),实验时用拉力传感器测得摆线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则通过计算求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______ .
              \((3)\)他们通过改变摆线长度\(l_{0}\),测量了多组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小王同学把摆线长\(l_{0}\)作为摆长,直接利用公式求出各组重力加速度值再求出平均值;小李同学作出\(T^{2}-l_{0}\)图象后求出斜率,然后算出重力加速度,两同学处理数据的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是:小王 ______ ,小李 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6.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
              \((1)\)测单摆周期时,应该从摆球经过 ______ \((\)填“最低点”或“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2)\)如果实验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3)\)某同学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算出\(T^{2}\)的值,再以\(l\)为横轴、\(T^{2}\)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将所得数据描点连线如图,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 ______ \(.(\)用\(K\)表示\()\)
            • 7.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___________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计数一次,从而测得\(10\)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2}\);

              G.以\(t\)\({\,\!}^{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题目:

              \(①\)上述实验步骤\(D\)中横线上应填入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游标为\(10\)分度\((\)测量值可准确到\(0.1 mm)\)的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读出小球直径\(d\)的值为       \(mm\)。    

               


              \(③\)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图线 \(t\)\({\,\!}^{2}-\) \(l\)如图乙所示,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单选\()\)

              A.是因为读数时的偶然误差造成的

              B.是因为选取的全振动次数太少造成的

              C.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1\)\(-\)\( \dfrac{1}{2}\)\(d\)\()\)图线

              D.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1\)\(+ \dfrac{1}{2}\)\(d\)\()\)

              \(④\)图线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404\)\(l\)\(+3.0\)。设\(t\)\({\,\!}^{2}-\)\(l\)图象的斜率为\(k\),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其值为        \(m/s^{2} (\)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这样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等于”\()\)真实的重力加速度的值。

            • 8.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cm\)的铁球

              \(②\)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      \((\)用\(L\)\(n\)\(t\)表示\()\)

              \(③\)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

              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T\)\(=\)       \(s\),\(g\)\(=\)          

              \(④\)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T2-L\)图像,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中的\(a\)\(b\)\(c\)所示,其中\(a\)\(b\)平行,\(b\)\(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


              \(⑤\)某同学在家里测重力加速度。他找到细线和铁锁,制成一个单摆,如图所示,由于家里只有一根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细线上的\(A\)点做了一个标记,使得悬点\(O\)\(A\)点间的细线长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以改变摆长。实验中,当\(O\)\(A\)间细线的长度分别为\(l_{1}\)和\(l_{2}\)时,测得相应单摆的周期为\(T_{1}\)、\(T_{2}.\)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g\)\(=\)         \((\)用\(l_{1}\)、\(l_{2}\)、\(T_{1}\)、\(T_{2}\)表示\()\)。

            • 9.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①\)测摆长时,若正确测出悬线长\(l\)和摆球直径\(d\),则摆长为 ______ ;
              \(②\)测周期时,当摆球经过 ______ 位置时开始计时并数\(1\)次,测出经过该位置\(N\)次\((\)约\(60~100\)次\()\)的时间为\(t\),则周期为 ______ .
              \(③\)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要求测量多组周期\(T\)和摆长\(L\),作\(L-T^{2}\)关系图象来处理数据\(.\)实验时某同学在正确操作和测量的情况下,测得多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象,如图所示\(.\)出现这一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摆球重心不在球心处,而是在球心的正 ______ 方\((\)选填“上”或“下”\().\)为了使得到的实验结果不受摆球重心位置的影响,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图线上选取\(A\)、\(B\)两个点,找到两点相应的横、纵坐标,如图所示\(.\)用表达式\(g=\) ______ 计算重力加速度,此结果即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是一样的.
            • 10.

              如图甲为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C\)为数字毫秒表,\(A\)、\(B\)为两个相同的光电门,\(C\)可以测量铁球两次挡光之间的时间间隔\(.\)开始时铁球处于\(A\)门的上边缘,当断开电磁铁的开关由静止释放铁球时,\(A\)门开始计时,落到\(B\)门时停止计时,毫秒表显示时间为铁球通过\(A\)、\(B\)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t\),测量\(A\)、\(B\)间的距离\(x.\)现将光电门\(B\)缓慢移动到不同位置,测得多组\(x\)、\(t\)数值,画出\( \dfrac{x}{t} \)随\(t\)变化的图线为直线,如图乙所示,直线的斜率为\(k\),则由图线可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__                  ;若某次测得小球经过\(A\)、\(B\)门的时间间隔为\(t_{0}\),则可知铁球经过\(B\)门时的速度大小为__         ,此时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