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0\)分\()\)

              \((1)\)如图所示的游标卡的读数为       \(cm\),秒表的示数为        \(s.\)



               

              \((2)\)一组同学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正确的方法操作,测定了六组摆长 \(L\) 和周期 \(T\) 的对应值,为求出重力加速度 \(g\),四位同学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从测量的六组对应值中任意选取一组,用公式 求出

              B.先分别求出六个 的平均值 和六个 的平均值 ,再用公式 求出

              C.先分别用六组 的值,代入公式 求出六个对应的 值,再求出这六个 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D.根据测量值在坐标纸上作出 图象,计算出直线图象的斜率 ,根据  求出 的值,用该方法偶然误差较小

              \((3)\)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为防止摆球在摆动过程中 形成“圆锥摆”,实验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双线摆,测出摆线长度 为 \(L\),线与水平横杆夹角为\(θ\),摆球半径为 \(r\),若测出 \(n\) 次通过最低点的时间为 \(t\),则此地重力加速度为                     \((\)用题中字母表示\()\)

                

            • 2.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时必须控制摆角在 ______ 以内,并且要让单摆在 ______ 平面内摆动;
              \((2)\)某同学测出不同摆长时对应的周期\(T\),作出\(L-T^{2}\)图线,如图\(1\)所示,再利用图线上任意两点\(A\)、\(B\)的坐标\((x_{1},y_{1})\)、\((x_{2},y_{2})\),可求得\(g=\) ______ .
              \((3)\)若该同学测量摆长时漏加了小球半径,而其它测量、计算均无误,则以上述方法算得的\(g\)值和真实值相比是 ______ 的\((\)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g\)实验中,某同学作出的\(L-T_{2}\)图线如图\(2\)所示,此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______ .
            • 3.
              在完成实验探究“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某同学分别完成了三次实验,三组实验器材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组名 摆球 摆长\(/m\) 最大摆角 全振动次
              数\(n\)
              振动\(n\)次
              所用时间\(t/s\)
              \(A\) 木球 \(0.40\) \(5^{\circ}\) \(40\) \(52\)
              \(B\) 钢球 \(0.60\) \(5^{\circ}\) \(30\) \(48\)
              \(C\) 钢球 \(0.85\) \(5^{\circ}\) \(40\) \(75\)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测定结果最准确的是 ______ 组数据;由最准确的数据所测定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 ______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4.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______ \((\)填交流、直流\()\),为 ______ \(v\),频率为 ______ \(Hz\).

              \((2)\)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加速度为 ______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为\(9.80m/s^{2}\),请列出测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有差异的一个原因 ______ .
            • 5.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A.摆球的质量较大
              B.测周期时,把\(n\)次全振动误记为\((n+1)\)次
              C.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D.测摆长时,测量摆线长度并加入小球直径
            • 6.
              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由于摆球质量分布不均匀,无法确定其重心位置\(.\)他第一次测得单摆振动周期为\(T_{1}\),然后将摆长缩短了\(L\),第二次测得振动周期为\(T_{2}\),\((\)两次实验操作规范\()\),由此可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 ______ .
            • 7.
              “用单摆测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单选,填选项前字母代号\()\)
              A.摆线应选择柔软的、弹性好的细线
              B.为方便计振动次数,单摆的振幅应尽量大些
              C.单摆每次由同一方向经过最低点时计数
              \((2)\)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89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b)\)所示,则摆球的直径为 ______ \(mm\),单摆摆长为 ______ \(m.\)
              \((3)\)某同学将测得的\(L\)当作摆长,二其他测量、计算均无误,则他算得的\(g\)值和真实值相比 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 8.
              某实验小组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已知单摆摆动过程中的摆角小于\(5^{\circ}\).

              \((1)\)实验中,某同学测量小球直径时,游标卡尺示数如图甲,则小球的直径\(d\)为 ______ \(mm\).
              \((2)\)用秒表测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则秒表示数为 ______ \(s.\)
              \((3)\)若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从单摆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且记数为\(0\),到第\(n\)次经过最低点所用的时间内为\(t\);在测量单摆的摆长时,先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悬挂后的摆线长\((\)从悬点到摆球的最上端\()\)为\(l\),再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求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 ______ .
              \((4)\)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做出了\(T^{2}-L\)图线如图丙所示,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g=\) ______ .
            • 9.
              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通过多次改变单摆摆长\(L\)、测量对应单摆周期\(T\),得到了如图所示\(T^{2}-L\)图象\(.\)若该同学其它操作\((\)包括周期测量\()\)均正确,则她的摆长测量值总是 ______ 真实值\((\)填“\( > \)”、“\( < \)”或“\(=\)”\()\),已知图象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 ______ .
            • 10.
              某同学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用游标上有\(10\)个小格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如图\(1\)所示,摆球直径为 ______ \(cm.\)把摆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测量摆线长,通过计算得到摆长\(L\).
              \((2)\)让摆球做简谐振动,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数出之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的次数\(n\),用停表记下所用的时间\(t\),则单摆振动周期\(T=\) ______ .
              \((3)\)测量出多组周期\(T\)、摆长\(L\)数值后,画出\(T^{2}-L\)图象如图\(2\),此图线斜率\(k=\)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