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时,摆球的密度应选得 ______ 些\((\)填“大”或“小”\()\),如果已知摆球直径为\(2.00cm\),让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图\(1\)所示,那么单摆摆长是 ______ \(m.\)如果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2\)中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 ______ \(s\),单摆的摆动周期是 ______ \(s.\)
            • 2.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8.50cm\),摆球直径为\(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则:
              \((1)\)该摆摆长为 ______  \(cm\).
              \((2)\)如果测得的\(g\)值比实际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A.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B.实验中误将\(51\)次全振动计为\(50\)次
              C.实验室在高山上,高出海平面太高
              D.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如图所示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 ______ \((\)用\(k\)表示\()\).
            • 3.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由于没有游标卡尺,无法测小球的直径\(d\),实验中将悬点到小球最低点的距离作为摆长\(l\),测得多组周期\(T\)和\(l\)的数据,作出\(T^{2}-l\)图象,如图所示.
              \((1)\)实验得到的\(T^{2}-l\)图象是 ______ ;
              \((2)\)小球的直径是 ______ \(cm\);
              \((3)\)实验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是 ______ \(m/s^{2}(\)取三位有效数字\()\).
            • 4.
              传感器在物理实验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单摆在运动过程中,摆线的拉力在作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性变化的力可用力传感器显示出来,从而可进一步研究单摆的运动规律.
              \((1)\)实验时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摆球的直径\(d=\) ______ \(mm\);
              \((2)\)接着测量了摆线的长度为\(l_{0}\),实验时用拉力传感器测得摆线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______ \((\)用题目和图中的已知物理量表示\()\);
              \((3)\)某小组改变摆线长度\(l_{0}\),测量了多组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时,甲同学把摆线长\(l_{0}\)作为摆长,直接利用公式求出各组重力加速度值再求出平均值;乙同学作出\(T^{2}-l_{0}\)图象后求出斜率,然后算出重力加速度\(.\)两同学处理数据的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是:甲 ______ ,乙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5.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 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1m\)左右的细绳 
              B.长\(30cm\)左右的细绳
              C.直径\(2cm\)的塑料球
              D.直径\(2cm\)的铁球
              \((2)\)如表是某组同学记录的\(6\)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
              组次 \(1\) \(2\) \(3\) \(4\) \(5\) \(6\)
              摆长\(L/cm\)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30\)次全振动的时间\(t/s\) \(42.6\) \(47.1\) \(50.1\) \(54.0\) \(57.0\) \(60.3\)
              振动周期\(T/s\) \(1.42\) \(1.57\) \(1.67\) \(1.80\) \(2.01\)
              \(①\)请计算出第\(5\)组实验中的\(T=\) ______ \(s\);
              \(②\)在计算当地重力加速度\(g\)时,以下同学处理数据合理的是 ______ ;
              A.甲同学利用第六组数据带入单摆周期公式中求出重力加速度\(g\).
              B.乙同学分别求出六组摆长的平均值、周期的平均值,然后带入单摆周期公式中求出重力加速度\(g\).
              C.丙同学分别把各组数据带入单摆周期公式中求出重力加速度\(g\),然后求\(g\)的平均值.
              \((3)\)若某同学在实验中没能找到小球,用了一个不规则的小铁块代替小球,因而无法测量摆长的确切值\(.\)他第一次用长\(L_{1}\)的悬线,测得周期\(T_{1}\);第二次用长\(L_{2}\)的悬线,测得周期\(T_{2}.\)根据以上数据,该同学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请说明理由.
            • 6.

                

              \((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一同学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所示,则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__\(mm\),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由静止释放,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当摆动稳定后,在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启动秒表,并数下“ \(0\)”,直到摆球第\(N\)次同向通过平衡位置时按停秒表,秒表读数如图所示,读出所经历的时间\(t=\)_______\(s\)


              \((2)\)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2} – L\)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 404.0 L + 3.0\)。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D.\)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L+d/2)\)图线。

            • 7.
              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时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摆球的直径\(d=\) ______  \(mm\).
              \((2)\)接着测量了摆线的长度为\(l_{0}\),实验时用拉力传感器测得摆线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______  \((\)用题目中的物理量表示\()\).
              \((3)\)某小组改变摆线长度\(L_{0}\),测量了多组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时,甲同学把摆线长\(L_{0}\)作为摆长,直接利用公式求出各组重力加速度值再求出平均值;乙同学作出  \(T^{2}-L_{0}\)图象后求出斜率,然后算出重力加速度\(.\)两同学处理数据的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是:甲 ______ ,乙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8.
              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1)\)为测量摆线长,必须使单摆处于 ______ \((\)选填字母代码\()\)状态.
              A.水平拉直 B.自然垂直 C.悬挂拉紧
              \((2)\)他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高端的长度\(L_{0}=98.80cm\),然后分别用两种仪器甲、乙来测量摆球直径,操作如图,得到摆球的直径为\(d=2.266cm\),此测量数据是选用了仪器 ______ \((\)填“甲”或“乙”\()\)测量得到的.
              \((3)\)根据上述测量结果,他得到的摆长\(L\)是 ______ \(cm\).
            • 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摆角小于\(5^{\circ}\);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从单摆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且记数为\(1\),到第\(n\)次经过最低点所用的时间为\(t\);在测量单摆的摆长时,先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球悬挂后的摆线长\((\)从悬点到摆球的最上端\()\)为\(L\),再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读数如图乙所示\()\).
              \((1)\)从乙图可知,摆球的直径为\(d=\) ______  \(mm\);
              \((2)\)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求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 ______ ;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讨论如何能够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时,提出了以下建议,其中可行的是: ______ .
              A.尽可能选择细、轻且不易伸长的线作为摆线
              B.当单摆经过最高位置时开始计时
              C.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
              D.测量多组周期\(T\)和摆长\(L\),作\(L-T^{2}\)关系图象来处理数据.
            • 10.
              某同学课余时间在家里想根据“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他在家中找了一根长度为\(1.2m\)左右的细线,一个可作停表用的电子表和一把毫米刻度尺\((\)无法一次直接测量出摆长\().\)由于没有摆球,他就找了一个螺丝帽代替\(.\)他先用细线和螺丝帽组成一个单摆,然后依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用电子表测出振动周期为\(T_{1}.\)然后将细线缩短,用刻度尺量出缩短的长度为\(\triangle L\),测出这种情况下单摆的周期为\(T_{2}.\)根据上述数据就可以测出重力加速度了,请你用上述数据,推导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