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I)(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

              A. 雾霾在大气中的漂移是布朗运动

              B. 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只能用单晶体

              C. 电场可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

              D. 地球大气中氢含量少,是由于外层气体中氢分子平均速率大,更易从地球逃逸

              \((2)\) 每年入夏时节,西南暖湿气流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江南、华南等地交汇,形成持续的降雨\(.\)冷空气较暖湿空气密度大,当冷暖气流交汇时,冷气团下沉,暖湿气团在被抬升过程中膨胀\(.\) 则暖湿气团温度会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同时气团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会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CDA\)循环,\(p_{1}\)、\(p_{2}\)、\(V_{1}\)、\(V_{2}\)均为已知量\(.\) 已知\(A\)状态的温度为\(T_{0}\),求:

              \(① C\)状态的温度\(T\).

              \(②\) 完成一个循环,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Q\).

              \((II)(1) 2016\)年,科学家利用激光干涉方法探测到由于引力波引起的干涉条纹的变化,这是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 关于激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激光是自然界中某种物质直接发光产生的,不是偏振光

              B. 激光相干性好,任何两束激光都能发生干涉

              C. 用激光照射不透明挡板上小圆孔时,光屏上能观测到等间距的光环

              D. 激光全息照片是利用光的干涉记录下物体三维图像的信息

              \((2)\)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取一块半圆形玻璃砖,\(O\)点为圆心,一束红色激光从左侧圆面对准圆心\(O\)进入玻璃砖,最初入射光线垂直于玻璃砖右侧平面,如图中实线所示\(.\)保持入射光方向和\(O\)点位置不变,让玻璃砖绕\(O\)点沿逆时针方向缓慢旋转,当转过\(θ\)角时\((\)图中虚线位置\()\),折射光线消失\(.\)则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n=\)____\(.\)若换绿色激光重复上述实验,折射光线消失时,玻璃砖转过的角度\(θ{{'}}\)____\((\)填“\( > \)”“\(=\)”或“\( < \)”\()θ.\)  

              \((3)\) 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频率为\(2.5 Hz.\)在\(t=0\)时,\(x_{P}=2 m\)的\(P\)点位于平衡位置,速度沿\(-y\)方向\(;x_{Q}=6 m\)的\(Q\)点位于平衡位置下方最大位移处\(.\)求:

              \(①\) 质点\(P\)第一次有\(+y\)方向最大加速度需经过的时间\(t\).

              \(②\) 波的传播速度\(v\).

              \((III)(1)\) 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的研究是探索原子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关于氢原子光谱、氢原子能级和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氢原子巴尔末线系谱线是包含从红外到紫外的线状谱

              B. 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表明氢原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

              C. 氢原子处于不同能级时,电子在各处的概率是相同的

              D. 氢光谱管内气体导电发光是热辐射现象

              \((2)\) 我国科学家因中微子项目研究获\(2016\)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中微子是一种静止质量很小的不带电粒子,科学家在\(1953\)年找到了中微子存在的直接证据:把含氢物质置于预计有很强反中微子流\((\)反中微子用\(\overline{\nu}\)表示\()\)的反应堆内,将会发生如下反应\(\overline{\nu}{{+}}_{1}^{1}H\mathrm{{→}}_{0}^{1}n{{+}}_{1}^{0}e\),实验找到了与此反应相符的中子和正电子\(.\) 若反中微子能量是\(E_{0}\),则反中微子的质量\(m_{\overline{\nu}}=\)______,该物质波的频率\(ν=\)____\(.(\)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光速为\(c)\)  

              \((3)\) 在\(\overline{\nu}{{+}}_{1}^{1}H\mathrm{{→}}_{0}^{1}n{{+}}_{1}^{0}e\)反应过程中,

              \(①\) 若质子是静止的,测得正电子动量为\(p_{1}\),中子动量为\(p_{2}\),\(p_{1}\)、\(p_{2}\)方向相同,求反中微子的动量\(p\).

              \(②\) 若质子质量为\(m_{1}\),中子质量为\(m_{2}\),电子质量为\(m_{3}\),\(m_{2} > m_{1}.\)要实现上述反应,反中微子能量至少是多少\(?(\)真空中光速为\(c)\)

            • 2.

              \((I)(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分子间存在引力,使液体分子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

              B. 气体的温度越高,某速率区间分子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一定越大

              C. 液晶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但排列有大致相同的取向

              D. 蜘蛛网上挂着的小露珠呈球状属于毛细现象

              \((2)\) 如图所示,汽车在进行撞击实验时,安全气囊内迅速产生大量氮气而打开,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若气囊表面有\(n\)个面积均为\(S\)的气孔,密度为\(ρ\)的氮气以速度\(v\)从气孔排出,氮气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_{A}\),则在短时间\(t\)内排出的氮气分子数为____\(;\)设气囊内氮气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排气过程中气囊内温度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 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导热汽缸水平放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封闭在汽缸内,外界大气压强为\(p_{0}\)、温度为\(T_{0}.\)现对汽缸缓慢加热,体积由\(V_{1}\)增大为\(V_{2}\),此过程气体吸收热量\(Q_{1};\)然后固定活塞,停止加热,封闭气体的温度逐渐降低至与外界大气温度相同\(.\)求:


              \(①\) 刚停止加热时封闭气体的温度\(T\).

              \(②\) 停止加热后,封闭气体向外传递的热量\(Q_{2}\).

              \((II)(1)\) 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191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光的本性\(.\)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光能在弯曲的光导纤维中传播,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曲线传播的

              B. 白光照射到\(DVD\)片表面时出现彩色是因为光具有波动性

              C. 某参考系中的两处同时发光,在另一惯性参考系中观察一定也是同时发光

              D. 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相同,因此光的频率与参考系无关

              \((2)\) 飞机黑匣子是用来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舱语音的电子设备\(.\)一旦飞机失事黑匣子入水,水敏开关启动水下超声波脉冲发生器工作,通过金属外壳把频率为\(37.5kHz\)的超声波信号发射到周围水域\(.\)已知超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约\(1500m/s\),则该波在水中的波长约为____\(m;\)超声波不能发生____\((\)填“干涉”、“衍射”或“偏振”\()\)现象\(.\) 

              \((3)\) 如图所示,银行为了安全在水平柜台上安装了厚度为\(d\)的竖直玻璃板\(.\)某同学为了粗测其折射率,用一支激光笔在垂直于板面的竖直平面内,让激光以\(45^{\circ}\)的入射角斜向下射向玻璃板,入射点到柜台面的距离为\(h\),他请银行柜员测量了激光透过玻璃板落在柜台面上光点到玻璃板的距离为\(s.\)求:


              \(①\) 激光透过玻璃板后光线方向与玻璃板的夹角\(θ\).

              \(②\) 该玻璃板的折射率\(n\).

              \((III)(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γ\)射线是原子受激发后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

              B. 在稳定的重原子核中,质子数比中子数多

              C. 核反应过程中如果核子的平均质量减小,则要吸收核能

              D. 诊断甲状腺疾病时,注入放射性同位素碘\(131\)作为示踪原子

              \((2) 2014\)年三位科学家因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发光二极管\((LED)\)产生波长\(450~455nm\)的蓝光,照射荧光粉后发光\(.\)荧光粉辐射光子的波长____\((\)填“\(\geqslant \)”、“\(\leqslant \)”或“\(=\)”\()\)入射蓝光光子的波长\(.\)荧光粉辐射光形成的光谱是_____\((\)填“连续光谱”或“线状谱”\().\) 

              \((3) 1930\)年英国物理学家考克饶夫和瓦尔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粒子加速器,他们获得了高速运动的质子,用来轰击静止的锂\(7\mathrm{(}_{3}^{7}Li)\)原子核,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复合核后分解成两个相同的原子核.

              \(①\) 写出核反应方程式.

              \(②\) 已知质子的质量为\(m\)、初速度为\(v_{0}\),反应后产生的一个原子核速度大小为\(\dfrac{3}{4}v_{0}\),方向与质子运动方向相反,求反应后产生的另一个原子核的速度以及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设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变为动能\()\).

            • 3.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三题都做,则按\(A\)、\(B\)两题评分.

              A.\( (\)选修模块\(3-3)\)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B. 利用点阵结构可以解释晶体外形的规则性和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C. 一定量的水蒸发为同温度的水蒸气,吸收的热量大于其增加的内能

              D. 只要两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相等,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

              \((2)\) 冬天和夏天相比,冬天的气温较低,水的饱和汽压值____\((\)填“较大”或“较小”\()\),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冬天的绝对湿度____\((\)填“较大”或“较小”\().\) 

              \((3)\) 游客到高原旅游常购买便携式氧气袋,袋内密闭一定质量的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温度为\(0 ℃\)时,袋内气体压强为\(1.25 atm\),体积为\(40 L\),求袋内氧气的分子数\(.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10^{23} mol^{-1}\),在标准状况\((\)压强\(p_{0}=1 atm\)、温度\(t_{0}=0 ℃)\)下,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都为\(22.4 L\).



              B.\( (\)选修模块\(3-4)\)

              \((1)\) 如图所示,\(A\)、\(B\)、\(C\)三个小钢球的质量分别为\(2m\)、\(\dfrac{1}{2}m\)、\(m\),\(A\)球振动后,通过张紧的水平细绳给其他各摆施加驱动力\(.\) 当\(B\)、\(C\)振动达到稳定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B\)的振动周期最大

              B.\( C\)的振幅比\(B\)的振幅小

              C.\( C\)的振幅比\(B\)的振幅大

              D.\( A\)、\(B\)、\(C\)的振动周期相等

              \((2)\) 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棱镜\(ABC\)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E\)点,并偏折到\(F\)点\(.\) 已知入射方向与\(AB\)边的夹角为\(θ=30^{\circ}\),\(E\)、\(F\)分别为\(AB\)、\(BC\)的中点,则该棱镜的折射率为____,光线\(EF\)____\((\)填“能”或“不能”\().\) 从\(BC\)界面射出\(.\)  

              \((3)\) 一列简谐波沿\(-x\)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t=0.3 s\)时\(Q\)质点恰好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 求:

              \(① 0.3 s\)内\(P\)质点通过的路程.

              \(②\) 这列波的波速\(v\).


              C.\( (\)选修模块\(3-5)\)

              \((1)\) 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 

              A.\( 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 原子核外电子吸收能量脱离原子核束缚形成\(β\)射线

              C. 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的质量之和等于\({{\;}}_{2}^{4}He\)原子核的质量

              D.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2)\) “正电子湮没”是指正电子与电子相遇后一起消失而放出光子的过程\(.\) 若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相撞发生湮灭转化成一对光子,正、负电子的质量均为\(m\),相碰前动能均为\(E_{k}\),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对撞过程中系统动量____\((\)填“守恒”或“不守恒”\()\),光子的频率为____\(.\) 

              \((3)\) 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发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_{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求:

              \(①\) 普朗克常量\(h(\)用图中字母表示\()\).

              \(②\) 入射光的频率为\(3ν_{c}\)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_{k}{{'}}.\)

            • 4.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A\)、\(B\)两小题评分.

              A.\( (\)选修模块\(3-3)\)

              \((1)\)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先把空烧瓶放入冰箱冷冻,取出后迅速用一个气球紧套在烧瓶颈上,再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胀大起来,如图所示,与烧瓶放进热水前相比,放进热水后密闭气体的____\(.\) 

              A. 内能减小

              B. 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C. 分子对烧瓶底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D. 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2)\) 我国科技人员用升温析晶法制出了超大尺寸单晶钙钛矿晶体,尺寸超过\(71 mm\),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尺寸超过\(0.5\)英寸的钙钛矿单晶,假设该单晶体的体积为\(V\),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_{A}\),则该晶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____,分子直径为____\(.(\)球的体积\(V=\dfrac{1}{6}πD^{3}\),\(D\)为球的直径\()\) 

              \((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图\(A→B→C\)状态变化过程\(.\)气体在\(A\)状态时温度为\(300 K\).

              \(①\) 求气体在\(B\)状态时的温度\(T_{B}\).

              \(②\) 若\(A→B→C\)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了\(40 J.\) 求此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




              B.\( (\)选修模块\(3-4)\)

              \((1)\) 某同学用插针法测量平行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图景如图所示\(.\)他按正确的方法插了大头针\(a\)、\(b\)、\(c\)、\(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实验中,入射角应适当大些

              B. 该同学在插大头针\(d\)时,使\(d\)挡住\(a\)、\(b\)的像和\(c\)

              C. 若入射角太大,光会在玻璃砖内表面发生全反射


              D. 该实验方法只能测量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

              \((2)\) 如图所示,一列火车以速度\(v\)相对地面运动\(.\)如果地面上的人测得:地面上一只光源发出的闪光同时到达车厢的前壁和后壁,则火车上的人测得此闪光先到达____\((\)填“前壁”或“后壁”\()\),这两束闪光的传播速度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 有一列沿水平绳传播的简谐横波,频率为 \(10 Hz\),振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某时刻,绳上质点\(P\)位于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在\(P\)点右方 \(0.6 m\)处有一质点\(Q.\) 已知此波向左传播且波速为\(8 m/s\).

              \(①\) 求此列简谐波的波长\(λ\).

              \(②\) 画出该时刻\(P\)、\(Q\)间波形图并标出质点\(Q\)的位置.


              C.\( (\)选修模块\(3—5)\)

              \((1)\) 如图是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用一定频率的光照射阴极\(K\),当滑片\(P\)处于图示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不为零\(.\)为使电流表示数减小,下列办法可行的是____\(.\) 

              A. 将滑片\(P\)向右移动

              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

              C. 换用电动势更大的电源

              D. 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

              \((2)\) 由玻尔原子理论,氦离子\(He^{+}\)能级如图所示,电子在\(n=3\)轨道上比在\(n=4\)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____\((\)填“大”或“小”\().\)当大量处在\(n=3\)的激发态的\(He^{+}\)发生跃迁时,所发射的谱线有____条\(.\) 

              \((3)\) 以一定速度运动的原子核\({{\;}}_{Z}^{A}X\)放出\(α\)粒子后变成静止的原子核\(Y.\)若\(X\)、\(Y\)和\(α\)粒子的静质量分别是\(M\)、\(m_{1}\)和\(m_{2}\),真空中光速为\(c\),不考虑相对论效应\(.\)求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以及\(α\)粒子的动能.

            • 5.

              \([\)物理\(—\)选修\(3—5]\)

              \((1)\)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中能够放出巨大核能。核裂变中经常使用的\({\,\!}_{92}^{235}U\)具有天然放射性,若\({\,\!}_{92}^{235}U\)经过\(7\)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变成\({\,\!}_{82}^{207}Pb\),则\(m=\)________。核聚变中,最常见的反应就是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已知氘核的比结合能是\(1.09MeV\);氚核的比结合能是\(2.78MeV\);氦核的比结合能是\(7.03MeV\)。则氢核聚变的方程是________;一次氢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是________\(MeV\)。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小车,车上固定光滑斜面和连有轻弹簧的挡板,弹簧处于原长状态,自由端恰在\(C\)点,总质量为\(M=2kg\)。物块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滑下,经过\(B\)点时无能量损失。已知物块的质量\(m=1kg\),\(A\)点到\(B\)点的竖直高度为\(h=1.8m\),\(BC\)长度为\(L=3m\),\(BD\)段光滑。\(g\)取\(10m/s^{2}\)。求在运动过程中:

              \(①\)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

              \(②\)物块第二次到达\(C\)点的速度。

            • 6. 一足够长的粗细均匀的杆被一细绳吊于高处,杆下端离地面高\(H\),上端套一个细环,如图所示\(.\)断开轻绳,杆和环自由下落,假设杆与地面发生碰撞时触地时间极短,无动能损失,杆立即获得等大反向的速度\(.\)已知杆和环的质量均为\(m\),相互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kmg(\)重力加速度为\(g\),
              \(k > 1).\)杆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求:
              \((1)\)杆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弹起上升的过程中,环的加速度
              \((2)\)杆与地面第二次碰撞前的瞬时速度
              \((3)\)从断开轻绳到杆和环静止,摩擦力对环和杆做的总功.
            • 7.

              \((1)\)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小球\(A\)、\(B\)发生正碰,小球\(A\)的质量为\(m_{1}=0.1kg.\)图乙为它们碰撞前后两个小球的\(s-t\)图象\(.\)由此可以判断\((\)  \()\)

              A. 碰前小球\(B\)静止,小球\(A\)向右运动
              B. 碰后小球\(A\)和\(B\)都向右运动
              C. 该碰撞过程为弹性碰撞
              D. 小球\(B\)的质量为\(m_{2}=0.3kg\)
              E. 小球\(B\)的质量为\(m_{2}=0.2kg\)

              \((2)\)如图所示,质量\(M=9kg\)的长平板小车\(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质量\(m=0.9kg\)的木块\(A(\)可视为质点\()\)紧靠弹簧放置并处于静止状态,\(A\)与弹簧不栓接,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木块\(A\)右侧车表面光滑,木块\(A\)左侧车表面粗糙,动摩擦因数\(μ=0.8.\)一颗质量\(m_{0}=0.1kg\)的子弹以\(v_{0}=120m/s\)的初速度水平向右飞来,瞬间击中木块并留在其中\(.\)如果最后木块\(A\)刚好不从小车左端掉下来.


              求:\(①\)小车最后的速度
                 \(②\)最初木块\(A\)到小车左端的距离.
            • 8.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B.能量耗散说明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具有方向性

              C.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斥力减小

              D.温度是描述热运动的物理量,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时,两系统温度相同

              E.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说明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却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同时又不引起其他变化

              \((2)\)如图所示,导热气缸\(A\)与导热气缸\(B\)均固定于地面,由刚性杆连接的导热活塞与两气缸间均无摩擦,两活塞面积\(S_{A}\)、\(S_{B}\)的比值为\(5:1\),两气缸都不漏气;初态两气缸中气体的长度皆为\(L\),温度皆为\(t_{0}=27^{0}C\),\(A\)中气体压强\(P_{A}=7P_{0}/8\),\(P_{0}\)是气缸外的大气压强;


              \(①\)求\(B\)中气体的压强;

              \(②\)若使环境温度缓慢升高,并且大气压保持不变,求在活塞移动位移为\(L/4\)时环境温度为多少?

            • 9. 如右图所示,\(A\)为有光滑曲面的固定轨道,轨道底端的切线方向是水平的\(.\)质量\(M=40kg\)的小车\(B\)静止于轨道右侧,其上表面与轨道底端在同一水平面上\(.\)一个质量\(m=20kg\)的物体\(C\)以\(2.0m/s\)的初速度从轨道顶端滑下,冲上小车\(B\)后经一段时间与小车相对静止并一起运动\(.\)若轨道顶端与底端的高度差\(h=1.6m.\)物体与小车板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0\),小车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取\(g=10m/s^{2})\),求:
              \((1)\)物体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时的速度\(v\);
              \((2)\)物体在小车上相对滑动的距离\(L\).
            • 10.

              \([\)物理\(——\)选修\(3–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

              B.\({}_{88}^{226}Ra (\)镭\()\)衰变为\({}_{86}^{222}Rn\) \((\)氡\()\)要经过\(1\)次\(\alpha \)衰变

              C.\(\beta \)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

              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E.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块长为\(L\)的木板\(B\),其上表面粗糙。在其左端有一个光滑的\(\dfrac{1}{4}\)圆弧槽\(C\)与长木板接触但不连接,圆弧槽的下端与木板的上表面相平,\(B\)、\(C\)静止在水平面上。现有很小的滑块\(A\)以初速度\(v\)\({\,\!}_{0}\)从右端滑上\(B\)并以\(\dfrac{{{v}_{0}}}{2}\)的速度滑离\(B\),恰好能到达\(C\)的最高点。\(A\)、\(B\)、\(C\)的质量均为\(m\),求

              \(①\)滑块\(A\)与木板\(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mu \);

              \(②\dfrac{1}{4}\)圆弧槽\(C\)的半径\(R\)

              \([\)物理\(——\)选修\(3–4]\)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布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Delta {{x}_{1}}\)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Delta {{x}_{2}}\)相比\(\Delta {{x}_{1}}\)       \(\Delta {{x}_{2}}(\)填“\( > \)”“\( < \)”或“\(=\)”\()\)。若实验中红光的波长为\(630nm\),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1m\),测得第一条到第\(6\)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10.5mm\),则双缝之间的距离为    \(mm\)。

              \((2)\)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均为\(25cm/s\),两列波在\(t=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

              \((i)t=0\)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

              \((ii)\)从\(t=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质点的时间

            0/40

            进入组卷